董丽华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为进一步拉近课程教材和学生的距离,助力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笔者与团队成员以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立足“三步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情境化教学。“三步”指实施情境化教学的三个模块,即情境创设、情境体验、情境生成;“一体”即统一实施的情境主题,结合五年级上册的整体内容,即聚焦政治認同的家国情怀。
情境创设,激活参与热情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的情境。它可以发生在课程伊始,用于导入新课;也可以发生在课程中间或结尾,用于引入新问题或收束课程内容。创设具体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设计情境元素。例如,在《我们当地的风俗》第2话题“奇妙的节日风俗”中,教师可以先以窗花引入直观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窗花中包含的形象,并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与窗花的故事。之后,教师还可以适时为学生补充窗花文化,让他们充分感受除夕的节日氛围和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又如,在《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第1话题“国际组织”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问“我们现在面临的哪些问题让你对人类生存产生了较强的危机感?”“谁能有效组织各国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他们基于问题出发,理解国际组织这一概念,开始本节课的探究。
情境体验,浸润生活情感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让我参加”强调的便是在情境中体验。引入或创设情境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设计活动等形式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例如,在第六单元第19课《我们爱和平》第2课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外交部发言人”的体验活动,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导入,帮助学生了解和平时代下中国所持的政治立场,而后抛出探究任务——针对国际社会中个别人炮制的“中国威胁论”,请学生担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为中国发声。在此情境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带一路、维和部队、国际争端、和平外交等方面的学习资料,并通过图文素材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相互协同,加强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连接,加深他们对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体会。
情境生成,强化实践探索
多数情况下,情境生成要以情境体验为铺垫,这要求教师在课内外为学生提供创造、拓展、巩固的活动场域,促进他们的实践探索。例如,教学第一单元第3课《家乡喜与忧》第2话题“我为家乡发展出力”时,教师可以承接教材第24页的活动园内容,在学生做好课前调查后,组织他们与小组成员共同梳理、解决问题,在班内研讨方案的可行性,再选派学生代表将“家乡发展建议书”提交至对应社区,以增强学生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认同感。又如,第三单元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3话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中,教师可以基于教材第76页的活动园内容,通过视频等形式设计红军远征的情境,并鼓励学生做爱国宣讲员,将所了解的红军故事讲给同学听,利用班级故事剧场进行展演,使他们的爱国情感升华到“行”的层次。
“三步一体”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形成爱党、爱国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索。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情境化教学,坚持学生本位,使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责任编辑:范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