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罐艾灸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效果观察

2023-05-09 07:37刘琳琳季辉李亚敏张玉巧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2期
关键词:火龙督脉活动度

刘琳琳 季辉 李亚敏 张玉巧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 信阳 464000)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隐匿,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四肢关节和脊柱,以活动受限的腰背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病情顽固,反复发作,随疾病进展,可出现关节畸形、功能障碍,造成患者劳动能力丧失,加重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并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1~2]。该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炎症,故西医针对该病治疗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迅速改善患者炎性症状,但药物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伴随诸多不良反应,中医疗法因其具有安全性好、效果确切的优点,日益受到临床关注[3~4]。中医学中并无关于AS 的记载,然而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痹症、骨痹”等范畴,认为其属本虚标实证,本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标为风寒等邪气阻滞。灸法作为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具有温阳散寒、通经除痹、回阳固本之效,适用于阳虚而阴寒偏胜之痹症。本研究探讨在西药基础上联合火龙罐艾灸治疗AS 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 年9 月至2021 年9 月于医院就诊的96 例AS 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22 例;年龄25~55 岁,平均(32.74±1.52)岁;病程4~14 个月,平均(8.94±1.39)个月。观察组男27 例,女21例;年龄22~54 岁,平均(32.84±1.61)岁;病程3~15个月,平均(9.01±1.4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00101002)。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5]:下腰背痛持续至少3 个月,活动后(而非休息)可缓解;扩胸度较同性别、同龄的正常人减少;骶髂关节X 线示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或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Ⅲ级。中医诊断标准[6]:辨证为肾阳亏虚证;主症,腰骶疼痛,脊背疼痛,腰脊活动受限,晨僵,畏寒喜暖,局部冷痛;次症,腰膝酸软,面色不华;舌脉象,舌淡,脉沉细。

1.3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0~55 岁;患者知情同意;病历资料齐全;依从性好,可配合完成各项操作;意识清楚,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者;严重脊柱关节畸形者;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银屑病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其他阴性脊柱关节病者;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痛风等其他风湿免疫疾病者;伴有严重胃肠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国药准字H20193414)治疗,0.2 g/次,2 次/d,连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火龙罐艾灸治疗。在铜制的艾灸罐里将剪好的艾段或艾绒点燃后插入,将盖子盖好后调整通风孔,充分燃烧艾条。患者裸露后背,取俯卧位,热毛巾清洁后背后用纱布覆盖,沿督脉从大椎穴到长强穴铺一层厚1.5 cm、宽6cm 的姜片。之后将点燃的艾灸罐沿督脉从大椎向下施罐至尾骨上方,用松紧带固定。依据患者身体情况依次施罐5~8 个,一字排开,期间注意调整通风口以控制温度,以微烫而不痛为宜。40 min/次,1 次/d,连续治疗12 周。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评估,证候积分减少≥95%,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为痊愈;证候积分减少70%~94%,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为显效;证候积分减少30%~69%,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为有效;证候积分减少<30%,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2)中医证候积分。对患者脊背疼痛、腰骶疼痛、腰脊活动受限、畏寒喜暖、晨僵、局部冷痛等6 项按照症状由无到重度分别计0、2、4、6 分,于治疗前、治疗12 周后评估。(3)临床症状体征。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2 周后脊柱活动度、臀地距、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晨僵时间。(4)综合功能。采用巴氏AS 功 能 指 数(BASFI) 和 巴 氏AS 计 量 指 数(BASMI)评估,两量表均为10 分,分值越低,功能越好。(5)炎症指标。采用全自动血流快速测定仪检测血沉(ESR)和C 反应蛋白(CRP)水平。(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皮疹等。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腰脊活动受限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脊背疼痛治疗前 治疗后腰骶疼痛治疗前 治疗后48 48 t P 4.25±0.52 4.18±0.49 0.679 0.499 2.27±0.23 1.17±0.19 25.546 0.000组别 n 畏寒喜暖治疗前 治疗后2.58±0.47 1.23±0.38 15.475 0.000 4.39±0.61 4.41±0.57 0.166 0.869 2.26±0.35 1.19±0.24 17.468 0.000 4.38±0.54 4.43±0.48 0.480 0.633局部冷痛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晨僵治疗前 治疗后48 48 t P 3.97±0.45 4.03±0.39 0.698 0.487 2.43±0.26 1.20±0.31 21.062 0.000 4.66±0.48 4.72±0.38 0.679 0.499 2.09±0.37 1.05±0.16 17.874 0.000 4.18±0.49 4.23±0.50 0.495 0.622 2.23±0.34 1.01±0.24 20.310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臀地距、枕墙距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s)

脊柱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晨僵时间(h)治疗前 治疗后胸廓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后3.38±0.95 5.49±1.13 9.902 0.000组别 n 臀地距(cm)治疗前 治疗后48 48 t P 2.26±0.42 2.31±0.45 0.563 0.575 1.42±0.25 0.85±0.20 12.335 0.000 2.68±0.31 2.70±0.28 0.332 0.741 3.27±0.39 4.12±0.48 9.522 0.000 2.54±0.50 2.52±0.49 0.198 0.844枕墙距(cm)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48 48 t P 7.52±1.32 7.39±1.40 0.468 0.641 3.84±0.65 2.31±0.50 12.926 0.000 3.89±0.80 3.91±0.76 0.126 0.900 2.85±0.47 2.13±0.35 8.512 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综合功能和炎症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ASFI 评分、BASMI 评分及ESR、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综合功能和炎症相关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综合功能和炎症相关指标比较(±s)

CRP(mg/m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BASFI 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BASMI 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ESR(mm/h)治疗前 治疗后48 48 t P 5.48±1.13 5.52±1.08 0.177 0.860 3.65±0.48 2.51±0.50 11.395 0.000 4.72±1.04 4.75±1.06 0.140 0.889 3.88±0.62 2.45±0.51 12.341 0.000 45.58±8.71 45.62±8.80 0.022 0.982 24.95±7.29 20.80±6.79 2.886 0.005 29.29±6.03 29.34±5.97 0.041 0.968 20.75±5.08 17.42±4.05 3.551 0.001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中,对照组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各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4/48),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皮疹各1 例,腹泻、腹痛各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6/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7,P=0.504)。

3 讨论

中医学中并无关于AS 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痹症、骨痹”等范畴。而关于“痹症”《灵枢》中记载:“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素问》中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指出该病发生外因、内因分别是风寒湿邪侵袭和卫阳之气不足[7~8]。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督脉失于濡养,又感受风寒湿邪,阻滞督脉气血,导致筋骨失养而发为本病[9~10]。由此可见,肾阳亏虚是该病的根本病机,贯穿于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亦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的关键因素,故治疗该病的重点在于温补肾阳、疏通督脉。

灸法在中医传统疗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具有祛寒、补虚、温阳的作用。《素问·玉机真脏论》中记载:“今风寒客于人……,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指出风寒之邪侵袭机体,可使用艾灸、针刺方法驱散寒邪[11~12]。同时与针刺相比,灸法在温通方面更胜一筹,艾灸疗法通过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对于寒证、虚证具有独特的作用优势[13~14]。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臀地距、枕墙距、BASFI 评分、BASMI 评分及ESR、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表明AS 患者应用火龙罐艾灸联合西药治疗效果较佳,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减轻炎症反应。AS 的发生多在人体阳气不足,又感受风寒湿邪之时,久之损伤肾阳,因以温阳散寒之法治之。艾灸利用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效应,可通十二经,逐寒湿,且火借药力,药助火力,二者相辅相成,可渗透诸经而发挥温阳散寒之功。AS 以肾阳虚为主要矛盾,肾虚则督脉空虚,而督脉行于脊通于背,主一身之阳,可调节阳经气血,针刺补益力量不足,往往难以企及病所[15~16]。本研究沿督脉以火龙罐施灸,既能够开合腠理,又可疏通督脉,温补肾阳,驱寒除湿,从根本上解决本病病机,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此外,施灸过程中采用生姜辅灸,生姜性温热,具有祛风散寒之效,与艾灸燃烧产生的火力、热力作用共同增强温阳散寒之效,从而在短时间内增强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7]。现代研究表明,艾灸疗法可激发人体多个免疫系统,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发挥整体调节的目的,并能够减轻炎症反应[18~19]。本研究中采用火龙罐艾灸治疗肾阳亏虚AS 患者,所使用金属罐为铜所制,罐底有数十个小孔,导热性好,罐内有可调节通风的装置,可避免艾灸过程中烫伤患者皮肤。在火龙罐艾灸温阳散寒、疏通督脉、温补肾阳的作用下,又辅以西药塞来昔布治疗,可显著增强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病痛[20]。此外,通过观察AS 患者治疗12 周后的效果,证实了艾灸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且艾灸疗法绿色、安全,操作简单,患者接受度高。

综上所述,在西药治疗AS 患者基础上联合火龙罐艾灸可增强治疗效果,促进症状体征缓解,并可减轻炎症反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火龙督脉活动度
火龙果园之行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火龙”来袭
小火龙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以督脉为主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弱智儿童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