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艺新,吴宝城
(安溪县医院麻醉科,福建 安溪 362400)
气管镜又被称为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上通常被用于观察亚段支气管病变、肺叶等部位的病变情况,进而指导临床治疗。而在气管镜手术中,麻醉方案的选择则成为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在传统麻醉方案中,全身麻醉的方法可以保留自主呼吸,但是该麻醉方案在维持循环系统稳定性、麻醉方案安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1]。而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艾司氯胺酮的出现可以实现维持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目标,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案,有研究认为,艾司氯胺酮可以缓解常规麻醉方案存在的心率下降以及血压异常等问题,能够降低麻醉方案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具有可行性[2]。现为深入分析艾司氯胺酮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8月间收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艾司氯胺酮在气管镜手术中的可行性展开分析,资料如下。
选择医院于2020年10月-2022年8月间收治的140例接受气管镜手术干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麻醉干预方案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患者70例,男/女=38/32,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62.35±4.35)岁;入院时患者ASA分级标准包括Ⅰ级34例、Ⅱ级21例、Ⅲ级15例。对照组患者70例,男/女=40/30,年龄45~78岁,平均为(62.46±4.42)岁,入院时患者ASA分级标准包括Ⅰ级31例、Ⅱ级22例、Ⅲ级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对手术方案以及麻醉方案依从性良好;患者有正常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术前生命体征稳定;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年龄大于等于18周岁。
排除标准:对艾司氯胺酮等麻醉药物已知成分过敏或者存在用药禁忌患者,如甲亢、严重高血压或者严重心脏病患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或者沟通交流困难患者;术前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手术疗效不理想患者;妊娠或者哺乳期患者;术中失血量偏多患者。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术前准备干预,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以及禁食禁水等。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方案为:利多卡因(生产企业:上海浦津林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244,5mL:0.1g)1.0~1.5mg/kg+艾司氯胺酮(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336,2mL:50mg)0.5mg/kg+丙泊酚(生产企业: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J20150654,20mL:0.2g)1mg/kg缓慢推注;当患者RAMSAY评分达到5分后即可进行气管镜手术,术中维持用药方案为: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0.5mg/(kg·h)+丙泊酚2mg/(kg·h)。
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方案为:利多卡因1.0~1.5mg/kg+右美托咪定(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19,2mL∶0.2mg)1μg/kg,在十分钟内泵注结束,最后缓慢推注丙泊酚1mg/kg。当患者RAMSAY评分达到5分后实施气管镜手术,此时麻醉维持方案为:静脉泵注丙泊酚4mg/(kg·h)+右美托咪定0.4μg/(kg·h)。
在整个麻醉过程中,注意根据患者生命体征调整用药方案,例如针对体动反应患者可静脉推注0.5mg/kg丙泊酚;或患者发生呼吸抑制等严重问题时应退出内镜。
记录本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生命体征变化,评估时间范围包括麻醉诱导前(T0)、术后10min(T1)以及手术结束时(T2)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等。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变化。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开始一直至结束时的生命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根据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发现,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资料见表2。
表2 药物不良反应(n)
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患者苏醒时间
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可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气管镜手术麻醉患者的VAS评分分)
气管镜手术具有特殊性,对患者麻醉方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考虑到气管镜手术常见于观察亚段支气管病变、肺叶等部位的病变,而此类患者的年龄偏高,对麻醉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是传统麻醉方案一直存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问题,患者苏醒时间长,因此需要对传统的麻醉方案进行创新。
本研究详细分析了艾司氯胺酮在气管镜手术麻醉方案中的可行性,从本文的数据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气管镜手术麻醉中使用艾司氯胺酮之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优于对照组(P<0.05),原因可能为:艾司氯胺酮在麻醉中的优势显著,其主要成分是苯环已哌啶(PCP)的衍生物,该药物的麻醉效果更理想,通过非竞争性抑制NMDAR;同时该药物也可以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因此可以成为患者麻醉诱导的常见药物[3]。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艾司氯胺酮+利多卡因+丙泊酚的麻醉诱导方案以及艾司氯胺酮+丙泊酚的麻醉方案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更稳定,再加之患者的苏醒时间更早,这一结果证明艾司氯胺酮在气管镜麻醉中具有显著优势[4]。本文的研究发现,艾司氯胺酮在气管镜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满意,表2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艾司氯胺酮的安全性尚可,这可能与该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关,对于气管镜手术患者而言,对患者采取艾司氯胺酮的麻醉方案可以保障患者安全,这是因为该药物可以控制NMDA受体激活,在病理条件的影响下一旦患者体内的NMDAR过度激活可能会造成钙离子流入神经细胞,进而刺激自由基的产生,最终引发神经细胞坏死。而艾司氯胺酮通过阻断NMDA受体激活,有助于进一步减少病理条件与手术刺激、麻醉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患者安全性更高[5]。艾司氯胺酮可以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并维持相对恒定的心率与血压,而基本不影响患者的外周循环阻力值,所以在使用该麻醉方案后不会因为血液循环异常而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研究发现,艾司氯胺酮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呕吐等,而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与艾司氯胺酮、5HT3受体拮抗剂的剂量依赖性相互作用有关;而在心血管系统中,艾司氯胺酮的使用可能会造成血压与心排血量兴奋表现,因此部分患者在用药后可能出现血压暂时性升高的问题[6-7]。而在本次研究中,在麻醉方案的选择上通过适当减少艾司氯胺酮的用药量能够降低药物对患者的伤害,因此可以实现安全用药的干预目标。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证明在气管镜手术患者干预中,艾司氯胺酮有更好的镇痛效果,这可能与该药物的以下作用机制相关:(1)艾司氯胺酮可以非竞争性地作用于人体的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这一机制可以有效阻滞疼痛中枢敏化,最终抑制伤害性冲动的发生,进而减少因为手术刺激所造成的躯体疼痛[8]。(2)艾司氯胺酮具有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的作用,对于气管镜手术麻醉患者而言,该用药方案可以激活疼痛下行抑制通路,因此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受。(3)艾司氯胺酮能够直接作用于一氧化氮合酶,在该作用机制的影响下能够减少炎症因子水平,例如相关研究发现,在外科手术麻醉中使用艾司氯胺酮可以有效降低C反应蛋白等炎症介质的释放,因此通过该用药方案能够降低身体炎症反应,进而显著降低患者承受的痛感[9]。所以在患者临床干预中,艾司氯胺酮的使用可以产生更好的镇痛效果。
而在临床上,针对气管镜手术麻醉患者的特殊性,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已经成为广大麻醉师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次研究通过数据证实艾司氯胺酮在临床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相关学者研究发现,在患者麻醉期间采用艾司氯胺酮的干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上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原因可能为: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地对映异构体,可能通过阻断NMDA受体来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所以使用该麻醉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并且利用小剂量的艾司氯胺酮还具有改善阿片类药物诱发痛觉过敏的功能,所以用药后患者的躯体疼痛感受得以缓解,这一点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到体现[10]。
本次研究中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临床上艾司氯胺酮的用途广泛,大部分学者通过研究证实在外科手术治疗中通过使用艾司氯胺酮镇痛方法可以达到改善睡眠的效果,这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而在本次研究中没有探讨艾司氯胺酮用药方案对患者日常睡眠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将会密切关注气管镜手术方案中患者睡眠质量变化情况,进而更深入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对手术有效性的影响。同时从所选病例来看,受到地域相关的流行病学差异的限制,导致气管镜手术麻醉的样本数量较小,所以在未来将会进一步地提升此类患者的样本,进而为气管镜手术麻醉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麻醉方案。
综上所述,在气管镜手术麻醉方案中,艾司氯胺酮的使用可以达到提升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的目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用药方案,具有可行性。因此对于麻醉师而言,在外科手术治疗中应正确评估艾司氯胺酮的优势,并根据患者耐受性合理选择麻醉方案,这样才能达到促进患者的目标,保证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