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失眠患者的睡眠改善效果

2023-05-08 13:48钱苏雅郑倩云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8期
关键词:总分疗法护理人员

王 瑜 周 悦 钱苏雅 郑倩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50%的患者于夜间病情加重,存在难以入睡或睡眠状况不佳等问题[1]。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通过培养健康睡眠卫生习惯,建立正确睡眠观念,达到改变患者不良睡眠态度与行为的治疗目的。笔者将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COPD 伴失眠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我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确诊COPD 伴失眠患者98 例。纳入标准: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率<70%;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癌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肝衰竭或肝硬化等影响本次观察的疾病。本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 例。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① 病情监测。由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肺功能、出入量、营养指标及内环境,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进行处理。② 感染护理。急性加重期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哌拉西林舒巴坦抗感染。③ 气道管理。遵医嘱予超声雾化吸入、低流量氧疗、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注意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疗效,保持气道通畅。④ 管路护理。对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注意妥善固定气管导管,每日更换湿化液,呼吸机导管专人专用。⑤ 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维生素的食物,并适当进食水果蔬菜,少食多餐。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① 成立认知行为疗法小组,由呼吸科临床医师1人、睡眠心理科临床医师1 人、护理人员3 人组成。上述成员均具有五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睡眠认知行为疗法培训合格。② 睡眠卫生教育。护理人员询问患者日常睡眠情况,引导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睡眠习惯及生活方式,告知患者自然环境中的声音、光线等因素可能对睡眠产生影响,睡前数小时尽量避免食用兴奋性物质(咖啡、浓茶或吸烟等),注意不要暴饮暴食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③ 睡眠认知调整。由睡眠心理科临床医师向患者介绍正确的睡眠卫生习惯和睡眠卫生知识,减少患者对失眠的恐惧、焦虑,打破因失眠而焦虑,越焦虑越失眠的恶性循环。④ 刺激控制疗法。尝试在感到困意时再上床,若躺在床上10 ~20 分钟仍不能入睡,要离开床铺做一些静态活动,设法转移因无法入睡而感到的焦虑感。有睡意时再次躺回床上,如此反复动作后将睡眠环境与放松状态充分结合,逐渐改善失眠问题。⑤ 睡眠限制疗法。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按时完成7 天睡眠日记,记录7 天内总躺床时间与真实睡眠时间,计算出睡眠效率,睡眠效率越高失眠问题越易得到解决。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睡眠效率规定定量的睡眠时间与实际睡眠时间,重复进行该步骤直到躺床时间与睡眠时间基本一致。

1.3 观察指标 干预4 周后两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量睡眠质量。PSQI 总分0 ~21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30 例,女19 例;年龄43 ~76 岁,平均(60.4±4.7)岁;病程1 ~8 年,平均(5.3±0.4)年;肺功能分级:Ⅱ级24 例(49.0%),Ⅲ级14 例(28.6%),Ⅳ级11 例(22.4%)。观察组:男32 例,女17 例;年龄41 ~78 岁,平均(61.6±4.8)岁;病程1 ~8 年,平均(5.4±0.6)年;肺功能分级:Ⅱ级26 例(53.1%),Ⅲ级12 例(24.5%),Ⅳ级11 例(22.4%)。两组性别、肺功能分级、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18、0.23,t= 1.25、0.97;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表1) 干预前两组PSQI 各项评分及总分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PSQI 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前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干预前后两组PSQI 评分比较 (分, )

3 讨论

COPD 患者由于长期脑细胞缺氧产生损伤,导致生物钟紊乱而出现失眠症状。临床对于睡眠障碍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采用药物治疗、认知行为干预或联合治疗。药物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入睡潜伏期、夜间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等,但对于COPD 伴失眠患者,若过量服用或长期依赖治疗失眠类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2]。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建立在患者与医护人员合作关系上的针对失眠的心理教育模型,由团队成员全程对患者的治疗进度及睡眠日记完成情况进行追踪,通过吸收各种正确认知和行为策略达到改善睡眠状况的目的。本文观察组方案中提供睡眠卫生建议、睡眠认知调整,包括创造有利的睡眠环境、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PSQI 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对COPD 伴失眠患者施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可改善患者睡眠状态。笔者分析,原因可能是:① 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充分了解患者日常睡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② 干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从护理人员处获得支持,增加患者进行下一步干预计划的信心;③ 干预过程中发现疾病症状及失眠现象得到良性改善时,会增加患者坚持治疗的动力;④ 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干预计划微调,如采用睡眠限制效果不佳时,建议患者加强睡眠刺激控制疗法。

猜你喜欢
总分疗法护理人员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