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2023-05-08 22:22谢喜洋
考试周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谢喜洋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构建是新课改的指向性要求,教师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展开对应的课堂构建,并在实践中形成行之有效的策略,让教与学的效果与效率得以提升的同时有效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1-0112-04

一、 核心素养的概念解读

近些年,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领域,核心素养属于高频词汇,是热度最高的字眼。那么,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呢?作为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必须熟悉并掌握其要义,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以此为基准,完成较为科学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构建并展开一系列实践,让教与学的效果与效率都得到提升的同时,最终的落脚点能放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性上。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在未来学生面临各种挑战能游刃有余地独自解决的综合素质,它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的是对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其成为综合能力强的新型人才。这种新型人才首先能真正融入社会,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善于创新的能力以及肩负社会责任的担当等。

二、 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一致性的关联性分析

当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构建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甚至处于极佳状态时,说明教与学的效果与效率也是双优的,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一旦有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性活动时,其综合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这恰好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契合的。具体来讲就是,学生能较好地融入社会,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还包括勇于肩负社会责任等素养。

三、 教学评一致性及其现状概述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教学评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依据的具体活动,三者需要保持一致性,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融共生的关系。教学评一致性在教育领域作为立足教学改革前沿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是真正试图从学生学习与成长发展的角度来展开教育教学工作。教学评一致性其实就是强调以新课标为基准,达到以学定教,以评促教的科学模式,同时,它也强调必须以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关联性与协同性。

一方面,保持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就是指教师需要以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为基准,通过评价环节来量化教学的亮点与不足,教师能够据此优化教学途径、方法以及整体策略;另一方面,保持学习与评价之间的一致性,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结果的评价,促使教师实时了解教学过程能否符合新课标要求,是否符合学情,在评价中发现教学的方向性问题。

但就目前而言,相关专家学者、一线学科教师,包括初中数学学科教师,缺少致力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观念与理论层面的实证探究。这导致教学设计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有偏差,评价环节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如何进行科学评价的方法也没有找到。就初中数学学科而言,更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均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难以确保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确立统一的目标,并积极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构建策略

(一)学习目标始终在场

一节课的灵魂是目标,当学习目标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也就是学习目标在场时,才能真正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目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学习目标意识存在缺失的现象,具体表现就是教师在事先做教学设计时是有学习目标的,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常常忽略学习目标,最终就是课堂现场与学习目标是游离或分裂的状态。因此,要想真正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学习目标必须做到始终在场。

(二)课堂评价全程跟进

教学评一致性中的评价环节,其实是直接检测课堂效果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课堂评价必须全程跟进。事实上,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每一堂课都安排评价环节,但是教师往往只对结果进行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或者过程性评价做得不够充分。具体表现就是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表现情况。毕竟课堂评价既是检测目标,同时又是改进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课堂评价的全程跟进是确保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体现,那么评价过程就要随着教学进程而展开,而不只是对结果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要充分展开

教学过程的充分展开,也是确保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体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过程没有充分展开的现象很多:①学生说得不够充分,比如学生回答问题的环节展现不充分,当教师连续对几个学生进行提问时,学生的回答不够全面,教师往往急于替学生回答问题,将问题完善起来;②学生做得不够充分,比如当学生的练习题还没有完成时,至少有一半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就开始讲解习题;③课堂活动展开不够充分,比如组织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时,教师习惯于将此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深入探究。以上这些现象的出现,其实就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淡薄,因此教学过程的充分需要注意几点:首先,教学过程的充分展开是以教学目标为基准的,教学目标就是确定学生学习要达到什么程度,教师的教学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其次,教学过程的充分展现需要依托评价环节,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必须伴随评价全程跟进的环节,那么,教学过程是否真正充分展開,是否达到了目标的要求,需要通过评价来检验,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评一致性得以实现。因此,目标决定了教学过程展开到何种程度,评价则保证了过程的实施。

(四)合理应用电子白板,更简易解决数学问题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学环节,教学与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接,不仅让教学提质增效,还能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近些年,交互式电子白板被引入全国大部分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中。交互式电子白板被教师普遍简称为电子白板。电子白板应用于教学中,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包括电子感应白板、感应笔(就是俗称的白板笔)、计算机、投影机。数学学科教学尤其需要合理应用电子白板,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更便捷、更容易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要逐步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与方法来探究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不少数学问题是可以借助于画图的策略应用来解决,具体来讲就是运用画图的优势,把抽象、模糊的数学问题用具体而清晰的图形方式呈现出来,让题意以及数量关系即刻明朗化。初中阶段,教师需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重视画图策略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方面的运用,是顺应与深化新时代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行动。因为借助画图策略能让学生快速理解题意,将抽象、模糊的数学问题用具体而清晰的图形方式呈现出来,让题目的数量关系变得更直观而清晰。从而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真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乐于探究数学问题,并且熟练掌握画图策略去解决数学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画图策略,并由此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很显然,正在应用的电子白板就可以实现这个教学意图。

1. 画图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阶段,教师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意识,并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由此来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画图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的作用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其一,画图搭桥,让抽象变具体。这个作用也恰好与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课程目标相契合。当前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更强调直观性,它尤其适合初中生。在初中阶段,需要直观而明晰的教学手段来引导他们持续性地喜欢上数学课,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而运用画图策略的优势之一就是能起到桥梁作用,通过画图,将原本抽象而模糊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而明晰的数学问题。用图形呈现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领悟题意,并解决数学问题;其二,依据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以及面对的不同数学问题,其画图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通过画图解决数学问题时,其策略是多样性的。这样才能将画图策略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的问题,千万不要死板地运用一种或几种画图方式来试图解决所有的数学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解决数学问题的措施

(1)引导学生体会画图的效用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画图的效用,涵盖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运用画图策略的重要性。教师在讲解相关例题时,有意识地通过画图来解析数学问题。同时,采用有对比性的另外一种方法来解答数学问题。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通过画图来解决该问题,不仅题意与思路都变得清晰明了,解题速度也更快。这样经过几次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就会深刻认识到运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了。一旦这种意识形成,后面在具体行动上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去采用画图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养成通过画图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在学习完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的教材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专题教学,专门采用画图策略来解决一系列数学问题。随后,布置一些课堂小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画图策略来展开习题训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逐步养成采用画图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

(2)教师要规范画图,并传递不同的画图方法

教师帮助学生构建画图意识,并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演示与训练来培养学生借助于画图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谨记规范画图的重要性。教师是学生最乐于效仿的对象,同时教师毕竟与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数学知识水平的巨大落差,教师要传递画图策略,首先要自己要做到规范画图。教师千万不要依据自身长期养成的解题习惯,画图不规范,给学生传递不严谨的解题习惯,尤其是画图不规范往往容易扰乱学生的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起到反作用。一旦学生效仿不规范的画图方式,养成不规范的画图习惯,教学实效性会大打折扣。当然,规范画图只是第一步,然后就是要引导学生准确识别不同数学问题,采用不同的画图策略去解决。

(五)落实全套的合作学习模式

要促使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分小组合作學习模式必须全套落实,其间有教师的引导,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最后有评价环节的实施。

1. 科学组建小组,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必须得考虑如何组建小组的问题。绝对不可以随意组建小组,或者由着学生自愿组建小组,这样的合作学习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想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展开合作学习,必须科学组建小组。关于组建小组的问题,必须由教师去完成。教师在合理配置各小组成员之前,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要素,需要对班级每一个学生现有的数学学习水平与能力、性格特点以及沟通能力等进行详细梳理,并做出记录。这个工作尽管烦琐,但必须要去做,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组建合作小组,真正呈现合作学习效果,不然该模式实施起来效果会不佳。最终,各小组中分配到的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要相对均衡,还必须做到各小组中既有个性活泼且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也有性格内向但思维缜密的学生。当然,这不是要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便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各小组实力相当,能促使各小组更为高效地合作探究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方法,得出正确结论。在小组成员的互补与协同中,尤其是在学习上对学困生的帮扶中,提升小组的整体的数学学科素养。

一般来讲,展开合作学习,各小组成员分配为5人左右是合理的,成员不要太多。因为小组成员太多,学生容易陷入长时间七嘴八舌讨论的局面,拉长了合作学习的时间,难以实现高效教学。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确保各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环节每人都有学习任务,千万不要出现一部分成员忙得不可开交,还有一部分成员无所事事。各小组成员必须呈现合作探讨、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的状态,不然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展开会失去意义。此外,学生在展开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在教室内走动,观察各小组的动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引导与点拨。每个小组在合作学习期间,均有一名组长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监管与总结。

2. 注重合作学习设计,确保学习内容充足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构建数学高效课堂,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环节,确保学习内容充足。那种口头式的安排合作学习任务的方式不宜采用,因为合作学习期间会有一些突发问题,会让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要设计好每次合作学习的整体框架以及具体的细节,甚至具体到学生需要准备哪些学习资料与学习工具等。

3. 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引导合作解决问题

设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案后,各个环节的具体学习任务都要明确。安排学习任务时就会设置各种问题,设置的问题必须要与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一致。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数学学习水平与能力,还要与所学单元知识以及与学过的数学知识关联起来。难度过大或太简单的问题设置,均无法呈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个环节无疑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关键点,教师在合理安排学习任务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一个个数学疑难问题。

4. 组织课堂评价,增强合作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完结之后,教师不能忽略评价环节,不仅不能忽略这个环节,还得认真组织当堂评价活动,便于增强合作学习效果。当堂评价,能让学生实时获得合作学习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每一个学生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在这次合作学习过程中是否真正全身心投入,是否为解决数学疑难问题而不懈努力过。此时,那些全身心投入的学生渴望与教师和同学共同见证他们因努力获得的成绩。合作学习期间,还可以采用颁发奖章或累计积分等奖励方式对完成学习任务突出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同时,对合作学习成绩不佳的小组和个人,教师也需要给予批评与指正。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合作学习,因为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取得的成绩,被教师和同学认可,个人学习水平与能力还得到了提升,这是学生乐于接受的结果。基于这种情况,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呈现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五、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构建与新课改相关要求高度契合,教师需要结合学情以及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质,不断拓展教、学、评三者协同的新思维,采取多元模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峰广.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构建策略[J].校园英语,2020(19):47-48.

[2]贾彬.依托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构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J].中学生英语,2020(26):32.

[3]钱帅均.核心素養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构建路径[J].知识文库,2021(3):57-58.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评一致性”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