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水果产业生产效率分析

2023-05-08 17:05:48覃晓雯肖芙蓉陆小平
新农民 2023年1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覃晓雯 肖芙蓉 陆小平

摘要:水果产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居于重要位置,通过优化该产业生产效率,有利于全面推动地区建设。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产业的发展情况,明确指出水果产业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价值。重点探究当地该产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如人力投入、成本变动。进一步提出优化生产效率的建议,主要从特色产业、产业联合以及现代技术帮助三点展开。

关键词:乡村振兴;水果产业;产业联合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处理“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也是推动乡村现代化以及推动城乡均衡发展、优化农民生活品质的关键要素。而乡村振兴重点则是产业,利用地区优势及特性,促进当代特色农业的全方位稳步运行。

1 广西水果产业发展状况

广西在近几年着手构建水果产业集群,全面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2018年末,广西出台有关“当地现代特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指导意见,重点推进水果产业的结构优化,包括脐橙、金柑、优质柚等多种柑橘类的水果,力求使广西成为国内第一个周年应市的柑橘生产基地。单就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柑橘类水果产量有1124万多t。如今,全区各市均有柑橘种植基地,桂林与来宾、柳州、南宁、贺州以及梧州是主要种植城市,年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81.69%。其中,桂林柑橘类水果产量位居全省首位,占比达到39.94%。此外,同步发展香蕉产业,从总体上调节各个季节的香蕉产量比例,实现错峰上市,成长为我国秋冬季的香蕉生产地区,仅2020年,广西香蕉就有300万t产出。另外,还打造优质荔枝以及晚熟龙眼,全方位推进火龙果、桃、梨、葡萄等多个特色产业[1]。在猕猴桃、大果杨梅以及番石榴等产业中,也加以各方面的扶持,保障产业平稳增长以及上市时间阶段比重。除此之外,构建“立体”果园,开发观光旅游项目,逐步延长产业链以及效益链。例如,百色田阳水果产业园区,直至2020年末,田阳区的水果开发面积达到3.28万hm2,总投产面积为

2.33万hm2,产量为37万t,产值高达18亿元。在“十三五”期间,田阳区给贫困村及贫困户提供较大的帮助,并积极调节水果产业布局,从原本的甘蔗地与残次林地等区域中,划分出数千公顷,用于种植特色水果。另外,田阳区同时积极调动扶贫以及林业、水利等多类资源,筹集9000余万,投入到水果产业中。而在发展田阳区水果产业过程中,利用土地流转,依托于“企业+基地”的运行模式,打造示范基地,主要投入各类无公害农技与病虫害防治、套种等,以期达到优质高产的发展目的。

2 广西水果产业生产效率

2.1 水果产业生产效率

关于水果产业的生产效率评估,主要从投入与产出两个角度入手,前者涉及土地、水资源、机械设备、农药与化肥、人力;后者主要是水果。结合广西的水果产业发展情况,将产出评价指标设定为总产量,投入方面则包含种植面积、灌溉面积、人力资源、机械动力、化肥用量、农药用量[2]。

2.1.1 DEA-BCC模型

该模型是指DEA生产效率评估中的可变规模报酬模型,而生产效率的构成项目有:综合效率、規模效率及技术效率、规模收益。分别来说,综合效率,从2000年到2019年,广西水果产业的生产效率是先降后升,转折点是2015年。根据DEA模型,只有效率值是“1”,才说明是DEA强有效,只有2005年与2006年、2011年、2019年的效率值是“1”。而非DEA有效,意味着应当借助调节投入,实现优化生产效率,另外该方面的问题也能利用松弛变量以及投入冗余率实施进一步探究。广西地区的水果产业,在2000~2019年期间,投入冗余更多在水资源、农药与化肥、人力四个方面,这表示在今后的产业发展中,能选择适当降低上述方面的投入,反观农业机械方面,冗余达到“0”,需要继续提高有关投入。另外,在2005年以及2006与2011年、2019年,四个年份中,水果产业每项投入内容的冗余率都是“0”,这意味着这些年份的投入资源量符合当时的生产率,而该结果与综合效率得出的评价结论一致。由此可见,盲目提高生产资料的投入量,可能并不会对产业生产效率有所帮助,仅有使资源分配趋于合理,保障生产资料实际运用与其规模相匹配,才会稳步提升生产效率,达到产业全面发展的目标。

2.1.2 DEA-Malmqist指数

此模型评估的对象是全要素生产效率波动,所得数值超过“1”,意味着全要素的生产效率偏高,反之亦反。启动相关软件程序,导入相应的数据指标,利用该指数模型运算从2000~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产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状况。从整体上来看,该市指数起伏明显,由此说明当地水果产业在转型升级阶段中,生产资料运用和推行政策及运行模式等之间的匹配度尚有不足,导致全要素的生产率在各个年份中,会有明显波动。在二十年间,该指数均值是0.998,整体下降0.2%。其中,在2008~2009年,指数相对偏高,达到1.148,这意味着此时段水果产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总体提升14.8%。

2.2 生产效率影响因素

关于影响因素方面的评价分析,选取产出种植、投资与人力规模,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单位面积的农药与化肥应用量,产业成本变动、城镇化与民众收入、经济总规模。上述指标均属于自变量,用于定量探究影响生产效率变化的因素[3]。

对于影响因素的分析,选择PLS模型。该模型在处理共线性问题与小样本回归探究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借助相应软件程序,导入分析数据指标,挑选相对重要的成分,评估以上自变量的影响重要性。所选的所有自变量重要性指数都超过“0.6”,并且其中有7个自变量,重要性数值超过“1”,这说明这些影响因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广西地区水果项目的生产效率波动原因。根据PLS模型,回归系数标准化的数值,其绝对值相对偏大,意味着相应自变量的影响力更明显。结合相关分析结果,人力、化肥、农药及生产成本变化,回归系数值是负数,这说明这四项指标与地区水果生产效率属于负相关。并且农药使用量的回归系数绝对值在这四项中是最大的,由此可反映出,过多使用农药,会降低生产效率,所以应当控制农药使用,并积极探索替代方法。另外,人力规模在这四项的绝对值中,位居第二,同样说明其需要加紧改进,控制人力数量上的增加,重点培养更多现代化、专业化的农民。此外,化肥使用方面的问题和农药相同,也要适当控制其总体用量。其他自变量指标回归系数都是正数,并且根据数值大小可以看出,产出规模对于生产效率的影响是最大的,而且结合产业实际情况,其产生的直接效果同样是最理想的。投资规模次之,提高产业实际投入,可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运用,以此优化生产效率。应当强调的是,播种规模与生产效率之间也是同向变动的关系,纵观全国,虽然广西果园范围已经达到国内榜首,但依旧有进步的空间。而且,在经济总规模与民众收入,城镇化加深中,水果产品需求在“质”与“量”上都有明显提升,由此驱动当地该产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攀升。

3 乡村振兴下广西水果产业生产效率的发展建议

3.1 继续深化产业特色

广西水果产业不仅顺应社会经济整体建设的需求,同时还是该区的支柱性产业,因而广西需继续挖掘既有的资源优势,寻求水果市场的引导,全面改进产业布局,特别是桂西地区,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有助于发展特色产品。总体来说,需在保障現有传统水果产品在国内市场影响力的同时,如芒果、香蕉、火龙果等,还需继续加强推广特色品种,如罗汉果、番石榴,进一步丰富品种结果,开发建设水果主产区与高端水果示范基地,推进产业聚集,丰富特色品种,保持产量稳增,错开市场供给时间,保障果品质量优秀。另外,结合前文对生产效率的分析,广西水果产业发展中,化肥与农业大量应用,限制生产效率提升。对此,一要主动运用植物源农药,加强生物与物理管理方法的应用,比如搭建网棚。二要结合果品种类与生长习性、种植区域特征等,提高化肥应用的科学性,并主动使用有机肥取代传统化肥,推动水果产业循环运转。树立绿色观念,输出优质果品,竖立绿色产业品牌[4]。

3.2 加强产业间的联合

结合当前的产业融合理念以及全产业链观点,可在农业种植的基础上,探索精深加工、物流、营销、观光及电商等若干下游产业环节,通过延长产业链,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与产业整体效率,比如,精深加工中,需充分运用水果的所有部分,制成果汁、果脯、药品原料等,尽可能彰显水果价值。另外,观光环节主要是休闲农业。现如今,广西地区休闲农业关于水果方面的发展建设,已经为该产业提供较多的帮助。例如,借助休闲农业,为农业产业成长创造有利环境,临桂县举办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大量外地游客与客商,宣传夏橙产品,使每kg售价从1.6元上涨至约2.8元。另外,武鸣县一位农户拥有6hm2的杨梅园区,全年产量超过1万kg,市价大致是10~12元/kg。而借助附近风景区的优势,实施果园观光,结合门票收益与水果售价,杨梅售卖均价约为40元/kg,收入有

4000余元/667m2。

在加强产业联合中,实现休闲农业发展的助力因素较多,总体来讲,包含五项举措,即政府牵头、办节促销、发挥景点作用、做好宣传、优化管理及服务。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产业的休闲农业建设情况,对于进一步优化生产效率,可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资源整合。为有效发挥休闲农业对水果产业的促进作用,需尝试突破各部门间的屏障,推动各类资源的融合。规划地区旅游路线中,应结合水果产业园区与散户分布情况,使水果种植和当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稳定地运行体系。二是改进地区规划,令各产业形成互补格局,保障全年都有水果园区可以观光,有助于提高整体效益。三是整合投入,当地旅游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需积极协调,结合本地水果产业,凸显旅游项目特色,并设置专项基金予以产业扶持,维护产业联合机制,从侧面提升水果生产效率。

3.3 完善产业大数据系统

近些年,广西在“互联网+”方面持续强化顶层设计,推动互联网渗透现代农业中,推出农业云平台以及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形成相应的大数据中心,推动广西农业的高质量建设。如今,大数据已经在广西农业农村实现全面渗透,而借助大数据创新与普及运用,使水果产业有所受益。

大数据系统在水果产业中的实际运用,包含多个方面,具体包含:第一,生产检测预警,支持收集与统计、发布各个果品有关的生产资料。由此实现,“向上”反馈政策执行、生态情况、未来预测、项目进展等;“向下”传达相关政策、推广技术、提供种植经验等。大数据系统按照季度,统计各个县区的水果生产情况。第二,产销价格的检测预警。广西壮族自治区设置果品价格的数据收集点,包括主要果品,如芒果、荔枝等,统计产地信息与批发市场价格,借助人工智能手段,定期生成行情报告,利用当地信息网、微博及公众号等多个渠道全面公布,给相关部门与从业者了解市场形势、改变果品结果予以参考。第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广西关于水果产业方面的灾害数据检测,秉承“三定”实时原则,根据位置、面积、损失实时精准预警,这对于灾害防控与生产恢复都有较大的帮助。第四,国际贸易。广西在水果产业发展上,不仅注重国内市场,还主动收集联系较为密切的其他国家及地区市场。同样是定期生产统计分析报告,给加工、进出口等产业环节的企业与个人,予以决策参考依据。第五,稳产保供。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解决复产复工与买卖无路等问题,实现农户个性化帮扶。此外,还有关于产业标准与智能化建设层面的运用[5]。

为进一步提升大数据系统在水果产业的实效性,稳步优化生产效率,建议深化大数据系统的建设。简单来讲,其一,展现系统平台价值,深化产业资源整合。可通过增强数据收集管控,稳固既有收集通道,提高水果原始资料的完整度。其二,采取更深层面的数据预测,提升信息服务质量。实践中,加深数据分析维度,优化市场、灾害、疫病等关乎水果产量要素的监测预警,调节生产资料应用比重,控制生产成本。第三,建立单品样板,促进水果产业规范化、品牌化发展。例如,设置柑橘单品样板,搭配食品安全、产业检测、数据服务等多项体系,随后利用柑橘单品成功样板,发展其他水果项目。

4 结语

综上所述,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产业在近些年有较大的进步,但也有不足,如化肥、农药用量偏多等,尚需继续调整扶持投入方向。同时,注重产业资源联合推动,以及现代科技手段灵活运用,为提升水果生产效率,构建适宜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 佚名.广西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迅速[J].广西农业机械化,2021(6):11-12.

[2] 钱开胜.广西:百色田阳水果示范标准园区建设取得成效[J].中国果业信息,2021(9):49.

[3] 白雷,刘莉.我国水果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21(1):106-109.

[4] 钱开胜.广西:农业农村部专家指导桂林水果生产[J].中国果业信息,2020(9):50-51.

[5] 易德美.南方水果生产机械化的特点与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5):20-21.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与财富(2018年1期)2018-03-03 01:52:47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成人教育(2018年2期)2018-02-08 21:09:28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经济与管理(2018年1期)2018-02-05 16:21:39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决策与信息(2018年2期)2018-02-02 22:09:10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新一代(2017年17期)2018-01-31 20:00:2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 17:55:53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