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三维论析

2023-05-08 23:44王闻萱王丹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王闻萱 王丹

〔摘要〕 生态振兴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新时期解决乡村内部以及城乡之间人与自然关系不平衡矛盾的重大举措。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在目标指向、发展理念、推进过程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内涵要义。新时代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旨在: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新格局,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传播绿色农业发展经验,贡献世界农业发展的中国智慧。在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过程中应以提升乡村生态振兴理念为前提条件,以激发乡村生态振兴技术创新活力为重要举措,以完善乡村生态振兴生态治理制度为根本保障。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3)02-0052-07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解决好“三农”问题,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以乡村振兴促民族复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30,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31。由此可见,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达到了新高度,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坚守乡村生态红线,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迈入了新阶段。新时代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仅关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深刻影响着美丽中国建设的全局。为此,我们要积极回应新阶段的新目标,新目标的新问题,新问题的新挑战,持之以恒地通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来保护和发展好乡村生产力,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相辅相成。因此,笔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对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内涵要义、价值旨归及实现路径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内涵要义

乡村生态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居于基础性地位〔2〕。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大局,高度重视乡村生态振兴,始终将生态发展理念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并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出重点部署,为打造颜值“高”、气质“佳”、活力“强”的美丽乡村指明了具体路径。乡村生态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3〕,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能够清晰发现乡村生态振兴在内容构成上具有较强的逻辑理路。因此,正确理解与深刻把握乡村生态振兴的内涵要义要从目标指向、发展理念、推进过程三个层面来延伸,及时厘清与科学分析为什么要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扎实推动什么样的乡村生态振兴等主要内容,从而用“绿”绘就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一)目标指向:创生生态动能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4〕115生态振兴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已采取的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美丽家园等一系列有力举措,不仅是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应然之举,而且是对“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理念的充分践行。在此基础上,新时代就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看,乡村生态振兴可以为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组织振兴创生生态动能,从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其一,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生态之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乡村产业生态化发展,即在乡村产业运转过程中要通过改善、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来升级乡村产业的生产力,实现其绿色发展。这就要求相关主体从农产品的产业链、供应链着手,结合本地区独有资源,不断进行产业转型与优化,带动其生态价值链的提升,减少因低质、低效发展所带来的耕地不足、水资源污染、山林湖草破坏等问题,保证当地产业实现低碳可持续循环发展,从而以此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其二,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生态平台。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乡村带来人们所向往的田园风光、诗情画意、靓丽山水,能够更好地吸引研究者、投资者、建设者等相关人才扎根乡村,从而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其三,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生态活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既是现象,也是规律,表明了“一方水土”对“一方人”的文化涵养功能。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能够推动乡村文化涵养功能的提升,促进人们在生态文化氛围中不断孕育绿色发展观念,促进乡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生态转型,增强乡村生态文化活力,从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其四,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依托。相关政府部门要从乡村振兴战略全局进行整体谋划,帮助群众建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兼顾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合理规划乡村发展道路,减少对乡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组织体系,构建科学可持续的乡村生态振兴组织机制,进而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二)发展理念:为民靠民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民者,国之根也。”新时代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必须要弄清楚“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5〕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6〕。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必定是紧紧围绕最广大人民利益而展开的,也必然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理念,回应人民对美丽乡村生活的向往,深化人民在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中的主体地位,让人人都享有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一方面,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为了更好地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殷切追求就是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让农民有田种有粮吃,到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制度变革推进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改革开放后通过体制改革释放社会活力、发展生产力和改善民生,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展增收渠道” 〔7〕,到党的二十大强调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1〕11。总之,让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在美丽家园,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当前国情、民情所作出的重大战略,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新的乡村发展奇迹。另一方面,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依靠农民来实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贯彻落实不仅在于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在于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8〕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步,但是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人民的力量来实现,他们将是这一重大战略的生力军和受益人。从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农业“大包干”,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再到如今的农业强国建设,都離不开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因此,在坚持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为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的同时,更要不断激发农民的内在活力和创造热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24

(三)推进过程:坚持将生态化贯穿于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永不止步的发展过程,“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1〕50。作为实现我国农业农村全面发展新局面,保障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再现乡村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美丽画卷的重要战略,乡村生态振兴要实现其新时代的目标任务,就必然要在其扎实推动策略上坚持将生态化贯穿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全过程,必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律,否则就会面临“成长的烦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将生态化贯穿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全过程具有两重效能。一方面,符合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境遇。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和世界人口大国,我国有5亿多人口常住农村,“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4〕43。“三农”工作是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提升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目标的。因此,在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中,各级农业发展部门要将保护好山水林田湖草作为工作的重点,不仅要着眼于当下,还要布局于未来。要引导广大农民树立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加强农业生态产品开发,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避免因农村养殖、农业生产、农田开发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守生态红线。此外,要加强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不断重塑农村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实现以生态化建设化解长期因条块分割、“九龙治水”而积攒的生态环境矛盾。另一方面,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离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便是不完整、不科学的,也是无法实现的〔9〕。而乡村生态环境问题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出短板,因此坚持将生态化贯穿于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是对异化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重新审视,具有预防性、前瞻性和全程性的特点,能够有效连接好乡村与生态,及时扭转农村土地资源撂荒和过度使用所造成的生态破坏。新时代,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可以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按照生态化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低碳发展、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二、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旨归

乡村生态振兴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乎民族未来和人类发展〔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起点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为有效解决当前“三农”发展难题、推动乡村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前进航向。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旨归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兴离不开生态兴。只有生态兴,才有乡村兴,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2020年,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以生态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通过生态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0〕。这为正确处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具有重要支撑功能,既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转型,又能满足解决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进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厚积蓬勃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三农”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充分认识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全面振兴等方面的重大战略作用,结合乡村发展实际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三农”事业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优惠政策与得力措施,积累了诸多关于“生态扶贫”“生态公益岗位”“生态可循环农业”等生态扶贫和生态脱贫的宝贵经验,创造性地将绿色发展、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到一起,助推乡村地区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但是,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依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有关部门在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之中仍然受到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乡风文化、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多重制约,部分地区农业发展在乡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生态治理与供给需求、生态资源与产品价值等方面的均衡性、结构性、合理性上仍然存在不足,甚至由此引发的生态风险还日趋加大,严重影响到农民生产生活和生存质量,造成了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实效难以达到既定目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当前,要进一步以生态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思想,坚持发展乡村生态产业,从源头上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要高度重视乡村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注重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补足农村地区脱贫基础,使乡村充满生态活力,进而通过绿色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更好维护乡村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实现其在“三农”工作中所具备的积极推动作用。

(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新格局,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所开创的,充分展示了中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夠中国人消耗。中国现代化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11〕23,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23。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走绿色、低碳、可循环发展之路,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新格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以此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是个生态产业,农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 〔1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采取科学方式推进农业面污染防治,严格进行生态环境污染监测,有效补齐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短板,及时化解了乡村生态危机,极大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充分证明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但是,农村地区相关生态建设专业的人才短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村容村貌的生态问题”〔9〕依然存在,这使得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外,我国农村地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90%以上。所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如何关键还是在农村。新时代党中央适时提出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农民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心。近些年,我们党以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精神,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制度支持体系、研发绿色农业核心技术等举措,有效化解各类乡村绿色发展瓶颈问题,不断激发美丽乡村建设的蓬勃力量,有效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新格局,全面提升了人们参与乡村生态振兴的积极性。

(三)传播绿色农业发展经验,贡献世界农业发展的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生态建设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引领作用〔13〕。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很多国家都走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低产出”的粗放發展历程。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则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冲突与异化,严重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导致人与自然深层矛盾的出现。当前,世界各国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农业发展等领域依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携手保护自然环境,化解因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积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开始成为一种世界共识。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超的战略思维打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枷锁,提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改善世界生态环境,共建清洁美丽的地球家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在解决世界农业发展困境难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能力薄弱国家不断输送先进经验,促进与各国携手破解乡村生态发展难题。作为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举措,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绿色农业”“依靠何种力量发展绿色农业”“发展什么样的绿色农业”等农业农村发展问题。自2017年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走绿色发展道路以来,我国各级农业发展部门立足本土实际,以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如实达成、世界农业强国有效建成为落脚点,以系统性思维促使多元主体形成乡村生态振兴合力、以针对性思维培养乡村生态振兴人才、以全局性思维设计乡村生态振兴规划,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推进了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中国历史性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贡献了生态力量,同时逐步形成了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样板方案。近些年,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用实践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走得对、走得通的,这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回顾历史,中国一直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就某些影响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共性问题与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探讨,共同研究应对挑战的方案,从而展现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勇于担当的光辉形象,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在世界农业农村发展事务中的话语权与国际地位。

三、新时代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实现路径

进入新时代,以乡村生态振兴来应对当前“三农”工作所面临的各种生态挑战,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是时代之需。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所涉及的要素和环节众多,可重点从理念、技术、制度三方面着手。

(一)提升乡村生态振兴的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了行动的成败。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阶段,对于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而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理念入脑入心,将从根本上决定乡村生态振兴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4〕112。因此,新时代我国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要注重理念先行,即牢固树立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理念,并使其引领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合理、合宜、合时开展。一方面,要重视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理念的教育宣传工作。各级农业发展部门要率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与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与生态振兴相关的文件。除此之外,还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将上述文件中所提及的主要内容,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开展生态教育与宣传,从而引导人民群众充分理解什么是生态振兴、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等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理念,充分认识乡村生态振兴在推动实现我国“三农”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而消除他们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存在的片面、错误认知,真正使科学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日后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奠定坚实的理念基础。另一方面,要将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全过程之中。各级农业发展部门要以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生态民生与生态系统建设,坚持“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相协调,使资源、生产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在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全过程中,不但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鼓励农民投身乡村环保志愿服务,倡导农民践行乡村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注重调动农民参与环境整治行动的积极性,还要牢固树立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理念,遵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1〕11的政治立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体验与旅游观光型的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二)激发乡村生态振兴科技创新活力

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如绿色农业科技研发力度不够、农业机械化应用程度不高、生态产业运营模式还需完善等问题,从而影响着乡村生态振兴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新时代我国各级农业发展部门要以乡村振兴相关文件为依据,从科技创新和管理技术创新两个层面出发,共同发力搭建“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11〕145,不断激发乡村生态振兴活力,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绿色科技力量。其一,要做好绿色农业科技的研发工作。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主要推动力。针对当前绿色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各级农业发展部门要把农业转型升级作为着力点,做好与农业、林业等相关高等院校、研究所的深度交流合作,借助专业科研平台对新型肥料、纳米农药、绿色栽培育种、可降解农膜、生态禽畜养殖、农业废物循环利用等绿色农业科技重点布局、重点研发、重点推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以实现农业科技绿色化,以切实满足农村地区对绿色可循环农业科技的迫切需要,充分保护好乡村自然环境。其二,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要想实现绿色农业高效、高质量发展,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必不可少。当前,各级农业发展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机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与效率导向,及时发现农机设备开发与推广方面的薄弱环节,积极打造新型农机设备研发中心,在农机基础配套设施、自动化农机设备、农机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的研发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持续发力,全面实现绿色农业规模化、针对性与精细化生产,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其三,要创新生态产业运营管理技术。各级农业发展部门要本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充分结合本地区乡村产业运营管理实际,大力推广以农民为主导的乡村生态产业运营管理技术,不断激发农民投身乡村生态产业的热情,积极引进具有较强职业素养、较高创新能力、较新思维模式的乡村生态产业运营管理者,发挥能人领导作用,使其在各级农业发展部门的管理下创新运营管理技术,汇集内外力量与资源,做好产业与生态相融合,从而提高乡村生态产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三)完善乡村生态振兴的生态治理制度

新时代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以制度保障乡村生态建设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11〕285因此,做好乡村生态振兴制度的完善工作,以严格的法规和制度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进行硬性规定,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其一,要完善乡村生态振兴的人才培养、引进制度。人才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乡村生态建设人才短缺、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等现实短板阻碍了乡村生态振兴的发展,迫切需要从人才培养政策、农民教育培训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多向发力,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人才政策保障。各级农业发展部门要通过与属地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相关高等院校开展人才培养深度合作,共同制定招生政策、人才培养指南、绿色农业课程教学方案以及相关奖助政策等,长期开设生态农业人才定向培养班与农民进修班,以做好乡村生态振兴人才的储备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做好乡村生态振兴的人才引进工作,通过提高人才引进待遇、完善人才未来生活保障等政策,打消人才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吸引广大有志青年踴跃加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大业。其二,要完善乡村工作评价体系。我国各级农业发展部门要持续关注各地区乡村生态振兴目标推进的具体情况,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层面出发,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对乡级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的改革,不断丰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以乡村绿色经济发展成果为导向,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振兴贡献、生态文明学习开展情况等为指标的考核制度。此外,要定期抽调专人入驻乡村地区,严格查验乡村生态政策落实及乡村主要领导干部生态履职的情况,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健全乡村生态环境保护问责机制,并规范相关工作流程,以落实好主体责任,使乡村主管干部时刻牢记使命担当,切实履职尽责。其三,要完善乡村生态振兴的法律保障制度。相关部门在乡村生态振兴法治建设中,应该重点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法治现代化要求,“找寻乡村生态振兴领域中不同利益诉求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及利益共促路径”〔14〕。各级农业发展部门要充分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在用好用足现有与生态有关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法治依据,加强配套生态法规和规章的制定完善,做好投资奖励生态文明建设补助、补贴、补偿等方面的法律保障,“减少与乡村生态建设有关法律法规的立法盲区,加强相关立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15〕。要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关法规,积极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实现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与扎实推动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张俊飚,王学婷.乡村生态振兴实现路径的对策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152-156.

〔3〕杜 栋.“让美丽乡村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标志、美丽中国的底色”——学习习近平关于乡村生态振兴的论述〔J〕.党的文献,2022(02):36-44.

〔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5〕习近平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 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8(01).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5.

〔8〕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N〕.人民日报,2022-10-24(02).

〔9〕张远新.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逻辑、现实难题和实践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22(02):116-124.

〔10〕关于以生态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EB/OL〕.(2020-06-24).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5/202006/t20200624_785875.html.

〔11〕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12〕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3.

〔13〕宫长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论解读〔J〕.理论探索,2021(04):5-11.

〔14〕卢志军.法治基础保障乡村生态振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3-09(05).

〔15〕邓 玲,顾金土.后扶贫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逻辑、实践路向及治理机制〔J〕.理论导刊,2021(05):77-84.

责任编辑 徐 芳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