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成都
克莱因将蓝色玩出了无数花样,为艺术开辟出一个崭新的领域。也许只有当艺术家脱离了绘画的局限,才能拥有更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从而创作出更多新奇、怪诞、脱离常规却又引人深思的作品。
20世纪中期,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往大西洋里倒了一罐蓝色颜料,然后宣布:“大西洋比地中海更蓝了。”这种怪诞的行为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然而,如果他出生在1826年之前,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把一整罐蓝色颜料随便倒进大海里的,因为那时候的蓝色颜料非常珍贵。
在化学颜料普及之前,颜料的来源千奇百怪,人们用矿石、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木乃伊等制作颜料。克莱因倒进大西洋的蓝色颜料名为群青,早期的制作原料来自阿富汗北部山区的青金石,产量稀少,再加上研磨困难,因此十分珍贵,价值堪比黄金。昂贵的青金石让艺术家们望而却步,这种颜料在文艺复兴时期仅被用来绘画最重要和最神圣的题材。
1824年,法国工业联合会悬赏6000法郎,希望有人能研发出人造群青颜料。终于在1826年,一位法国化学家让·巴普蒂斯特-吉梅和一位德国化学家克里斯蒂安·格梅林各自研制出了人造群青颜料。人造群青颜料的化学成分与青金石几乎相同,但颜色更加鲜艳,价格相对低廉,这才为克莱因将一整罐蓝色颜料倒进大西洋提供了可能。
克莱因和蓝色的故事远不止于此。他在20世纪掀起了蓝色浪潮,与马塞尔-杜尚、安迪-沃霍尔、约瑟夫·博伊斯一起,被认为是20世纪对艺术做出伟大贡献的艺术家。克莱因的艺术轨迹是如何与现代艺术潮流碰撞到一起的?这要从他出生时说起。
1928年,克莱因出生于法国的尼斯。这座被天空和大海包裹着的城市,处处透着湛蓝的色彩。克莱因的父母都是艺术家,这让他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对蓝色的执着和情有独钟,在那时就已埋下了伏笔。
20世紀50年代,克莱因到日本学习柔道。柔道是注重心灵修养的运动,克莱因从柔道中领悟了东方文化中“空”的境界。1952年,作曲家约翰-凯奇在钢琴前静坐了4分33秒,表演了《4分33秒》静默的钢琴曲,他将沉默当作音乐的非声音元素。大约在1962年,影像艺术家白南准创作了一部没有影像和声音的电影,作为对《4分33秒》的致敬。整个影片就是一段循环播放的空白胶片,观众看到的是一面被照亮的墙面,偶尔因胶片上的灰尘或划痕而产生瞬间的变化。
克莱因刚好契合了当时追求“空”的艺术思潮,他曾尝试用单色来表现“空”,橘色、粉色、绿色都是他的试验品。1958年,克莱因在巴黎伊丽斯-克莱尔画廊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空无”的展览。展品就是一个空荡荡的白色房间加上一个透明的空柜子。作为展览的一部分,每位参观者能得到一只蓝色的气球,还能品尝一杯蓝色的鸡尾酒。其中一位参观者是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他看过展览后写下了留言:“‘空无充满着力量。”
当然,克莱因最喜爱的还是蓝色,他认为蓝色代表的是天空、水和空气,是深度和无限,是自由和生命,蓝色是宇宙最本质的颜色。1956年,克莱因跟化学家爱德华·亚当合作,将群青粉与合成树脂进行调和,经过多次试验之后,终于合成了一种独特的蓝。这种蓝比人造群青更加纯粹,饱和度更高,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过目难忘。克莱因用自己的名字为它命名,“克莱因蓝”从此诞生。
克莱因蓝的RGB值为R0、G47、B167,这个数值代表了红、绿、蓝三色所占比例。当三色数值都为0时,是最暗的黑色调;三色数值都为255时,是最亮的白色调。在克莱因蓝中,红色值为0,相当于完全没有红色,绿色和蓝色以特定的比例相加,呈现出一种极致的蓝。它不只是一种颜色,更是克莱因的作品之一。从此,克莱因的单色艺术更加恣意狂放,在他眼中代表一切的蓝被浓缩成克莱因蓝。蓝是一切,一切皆是“虚空”,蓝就是代表“虚空”的实体。
1957年,克莱因在米兰画展上展出了11幅几乎完全相同的蓝色单色画,画面上没有点和线,只有无边无际的蓝色。克莱因热爱自己创造出来的纯净世界:“表达这种感觉,不用解释也无须语言,就能让心灵感知——我相信,就是这种感觉引导着我创作这些单色画。”
1960年3月9日,一个小型乐团在大约100名观众面前演奏了12年前克莱因创作的《单调交响乐》:连续的高音调后,突然所有乐器都戛然而止,会场一片沉默。接着,三位模特走上舞台,用海绵在身上涂上蓝色颜料。在克莱因的指挥下,模特在地板和墙壁的白板上印出蓝色的影子,这件作品名为《人体测量学》。
在此之后,克莱因还尝试把一幅还没干的纯蓝色绘画作品固定在汽车顶上,然后以100公里的时速驾驶汽车,因速度而产生的风、大自然的阳光和雨水在画上留下很多痕迹,这幅由人、汽车、速度和自然共同创作的画,被他命名为《宇宙的产生》。
克莱因将蓝色玩出了无数花样,为艺术开辟出一个崭新的领域。也许只有当艺术家脱离了绘画的局限,才能拥有更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从而创作出更多新奇、怪诞、脱离常规却又引入深思的作品。
知识拓展:
群青
群青也叫“云青”,是一种色泽鲜艳的蓝色。群青最早是用天然的青金石磨制而成,后以蓝铜矿石为原料,属矿物颜料。此色在中国古建筑彩画中经常与青莲色等色搭配并产生渐变过渡,是使用很普遍的装饰色。
——摘自《中国传统色彩图鉴》鸿洋编著
《4分33秒》
约翰·凯奇一生中最为石破天惊当然也是最著名的音乐作品当属《4分33秒》(首演于1952年),其他还有《方塔纳混合曲》《玩具钢琴组曲》《空洞的话语》等。《4分33秒》为任何种类的乐器以及任何数量的演奏员而作,共三个乐章,总长度4分33秒,乐谱上没有任何音符,唯一标明的要求就是“Tacet”(沉默)。作品的含义是请观众认真聆听当时的寂静,体会在寂静之中由偶然所带来的一切声音。这也代表了凯奇一个重要的音乐哲学观点:音乐的最基本元素不是演奏,而是聆听。
——摘自《简明西方音乐史》李晶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