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陈静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点评:蒋炎富|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1]。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注重基于主题整合教学内容,以拓展学生的学习半径。下面以沪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沪教版教材”)必修一Unit 4 My Space为例,具体阐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路径。
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但单元主题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沪教版教材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的主题呈现“三观构建—个人发展—放眼世界”的纵向发展态势,且每一册教材内部各单元主题间也存在横向关联(沪教版教材必修系列的主题如表1所示)。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以促使学生达成对主题意义全面、立体的建构。
由表1 可知,沪教版教材必修一共有四个单元,即Unit 1 Our World、Unit 2 Places、Unit 3 Choices和Unit 4 My Space,其主题呈现由大到小、由外到内、由物质到精神的演进。其中,Unit 4 My Space属于“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主题语境,是沪教版教材必修一前三个单元主题的升华。基于对Unit 4 My Space各语篇的详细分析(如表2所示),笔者依照建筑空间、家庭空间、个人空间的话题分类建构了如图1所示的单元教学结构图,以帮助学生探究单元主题意义“空间所承载的人文情怀”,操练学生的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图1 Unit 4 My Space教学结构图
表1 沪教版教材必修系列的主题
表2 Unit 4 My Space各语篇的内容与主题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完成整个单元学习后的综合素养表现。教师应基于主题意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设定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都要为达成单元整体目标服务,有机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并根据教学实际有所侧重,避免脱离主题意义或碎片化的呈现方式。
Unit 4 My Space中的一些语篇涉及19、20世纪英国的人和事,时空跨度大。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语言瓶颈”“技能短板”“认知盲区”“共情不足”等问题。因而,教师基于主题意义,结合历史课的内容,设置如图2所示的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这些目标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拓宽学习半径来拓展学习能力、通过跨学科互文学习来培养思维品质、通过发挥英语的工具性特征来提升语言技巧、通过品味英语的人文性特征来增强文化意识。
图2 Unit 4 My Space的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笔者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贯穿单元教学始终的“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明线是指基于教材资源进行的逐课教学,暗线是指基于《安妮日记》巩固和拓展课内教学。之所以选择《安妮日记》作为暗线是因为其在主题上与Unit 4 My Space高度契合,能够帮助学生追随安妮的步伐“走出”课堂,走向世界,探究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Unit 4 My Space中的一些语篇取材于原版影片。因而,笔者在课内外补充影视资源作为拓展学习资料,设计了如表3所示的主要单元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语篇,践行“世界是学生的教材”的课程资源观[2]。
表3 主要单元学习活动
评价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以此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3]。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评价应基于课程标准,遵循整体性、针对性、及时性和多元性原则。同时,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不同读者对同一个作品会有不同的评价。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母语使用者的评价是最有效的反馈之一。为此,笔者采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多样化),基于学习内容、指向核心素养(内容立体化)建构了如图3所示的动态多元化评价方式,开展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价、国外网友评价、留学生评价、AI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贯穿单元教学始终。
图3 动态多元化评价方式
这一指向跨文化交际的评价方式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分享关于《安妮日记》的读写作品,在自评的基础上,“倾听”来自同伴、教师、家长、国外网友、ChatGPT英语语料库、同校区国际学生的“声音”,进而反思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升文化意识。
总之,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立足教材,以主题意义为纽带、以综合实践性活动为平台,在多维课堂和多元评价中实现单元教学的统筹规划,在跨单元、跨学科、跨模态、跨文化的深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
【案例点评】
本案例立足核心素养,以“教材·主题”“主题·目标”“目标·活动”“活动·评价”为关键要素,设计了环环相扣、立体关联、动态推进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路径,并通过跨单元、跨学科、跨模态、跨文化等深度学习途径,促成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生成。本案例的典型性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深主题,塑造学生的“三个世界”。本案例基于学生立场,深挖主题,从关注学生的“物理空间”到“精神空间”,从关注学生的“语言瓶颈”“技能短板”到“认知盲区”“共情不足”,逐步帮助学生构筑起和谐统一的学术世界、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本案例不仅着力于让学生成为学校表现出色的school smart,而且着力于让学生成为具有实践智慧的street smart,还着力于让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充实精神家园的spiritual smart,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其二,大场景,延展学生的素养视野。本案例在基于语言学习规律的同时,跳出“就语言学语言”“就教育看教育”的设计思维,构建了切实、真实的英语学习大场景,即从“三观构建·个人发展·放眼世界”的跨教材大主题空间、“世界·国家·城市·家庭·个人·精神”的跨单元大主题空间与多模态、多形态的大资源空间,到跨越历史的大时间场景,融合课内课外、自主合作的大作业设计,以及多样、多元、立体的动态评价方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本案例以独到、深入的视角和创新、适切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学习、推广辐射的新时代英语教学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