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初学者在游泳教学中常见的恐惧心理研究

2023-05-04 19:44张雪飞李瑶
当代体育 2023年15期

张雪飞 李瑶

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游泳普及的面更广,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容易带动当地游泳俱乐部的发展,有助于当地经济基础的提高。尤其是在双减政策实施后,许多家长更愿意孩子业余时间去参加体育运动。游泳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这也促使一大部分学生和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游泳运动的教学中,学员也普遍都想在尽快学会的基础上持续每天进行游泳运动从而提高心肺功能和心理健康水平,但对初学者来说恐惧心理影响了游泳技术的掌握进度。采用文献查阅法和访谈法研究调研天津市斯波特游泳培训学校(滨海万丽店)的学生和教练,分析游泳的发展和益处,并讨论了造成游泳初学者的恐惧心理的原因和具体的表现,随之提出一些方法进行改正。外加目前体教融合不断深化,探究初学者心理因素在体教融合背景下的变化,对当前我国游泳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和理论价值。

通过查阅文献得知下列概念解释。游泳,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漂浮,凭借浮力通过肢体有规律的运动,使身体在水中有规律运动的技能。根据现有资料的查询,对于游泳的起源国内外较认同的看法是居住在江、河、湖、海一带的古代人为了生存,必然要在水中捕捉水鸟和鱼类作食物,通过观察和模仿鱼类、青蛙等动物在水中游动的动作,逐渐学会了游泳。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已被视为游泳运动历史上最伟大的全能运动员,随着这位运动员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荧幕前,人们对游泳这个运动的定义更加清晰,毋庸置疑对当代儿童、青少年、少年、中年乃至老年来说夏季更适合的运动就是游泳,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游泳的开端尤为重要,心理问题是他们学习游泳的时候最大的障碍之一,为了使初学者不会因为一些心理问题而半道放弃,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顺利的进行游泳技术的掌握,教师应当足够重视他们在学习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只有正确的、持续的、全方位的对这些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才能顺利地防止并消除这些心理问题,进而尽快学会技术动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游泳初学者,以天津市斯波特游泳培训学校(滨海万丽店)为例,人数为30人,年龄在6-18岁之间。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查阅法

从知网上以“游泳、心理、初学者”等为关键词,查阅大量文献,重点在核心期刊,为自己的研究做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访谈天津市斯波特游泳培训学校主管李硕和孙康奇、王龙等金牌教练,获得确切数据,并进行整理。

2 分析与讨论

2.1 游泳的发展、益处以及初学者心理问题研究分析

2.1.1 游泳的发展

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以下游泳发展史,从17世纪开始,英国有关的游泳的活动就开展相当广泛。第一个游泳组织在1837年的英国伦敦成立,32年后,在该城市成立了大城市游泳俱乐部联合会,并正式固定它为专门的运动项目,并随之传遍全世界。随着游泳运动的发展,游泳被分为实用游泳和竞技游泳两大类。实用游泳又分为侧泳、潜泳、反蛙泳等;竞技游泳分为蛙泳、爬泳、仰泳、蝶泳。1896年,游泳加入奥运会竞赛项目的大家族。1956年的第16届奥运会上,游泳项目定型为4种泳姿。中国国家游泳队队长孙杨是世界泳坛历史上唯一一位男子200米自由泳、男子400米自由泳、男子1500米自由泳的奥运会世锦赛大满贯冠军得主,史上唯一一位男子400米自由泳世锦赛四连冠,唯一一位男子800米自由泳世锦赛三连冠,男子自由泳个人单项金牌数居世界第一。罕见的游泳奇才菲尔普斯在2004年的美国选拔赛中取得了6个单人游泳项目的雅典奥运会参赛资格,最终获得了6枚奥运会金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又获得八枚金牌,2011年上海世锦赛,夺得200米蝶泳冠军。他是14个奥运冠军得主。

2.1.2 游泳的益处

如果网球、羽毛球、篮球等高冲击力的运动项目给人体的关节带来损害,那么不妨尝试一下游泳,此类运动项目对于有关节问题的人群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它也适合所有的人群。游泳之所以在夏季的新一线城市如此流行,不仅是因为体育在繁华地区更容易开展下去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因为高素质人才更能理解游泳本身对人体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学习者所花的课时费,游泳可以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促进骨骼发育,使身心愉悦,更好地应对外界环境,进而有面对压力,缓解压力的能力。

在大众的固有印象中,游泳是一个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这是因为大众没能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实际上它有着全面的功能,不仅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健美体形,还可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各项身体素质。游泳适合不同的群体,范围非常广泛,从80岁的老人到新生婴儿都可以进行游泳运动的选择,而游泳也有不同形式,大众可以选择蝶仰蛙自四种泳姿,也可以选择水中行走、水下潜水和漂浮游戏,在游泳时也要严格把握运动量,可根据本身身体情况灵活调整以满足运动需求。游泳是一项有趣的运动,许多参与游泳的人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乐趣,游泳过程甚至更加放松。全面推广游泳,多形式设计游泳,参与者可以找到满足自身实际情况的项目,在各种项目中激励参与者兴趣。

2.1.3 初学者心理问题现状

对游泳初学者来说,技术动作的掌握不良和体能的水平相对低下都是可以用改变教学方式和持续不间断并适当刺激肌肉来进行改进的,但是心理问题对初学者的牵绊可不只是几节课就可以改进的,这个问题需要刨根问底,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障碍,经过研究表明,运动型心理疲劳、恐惧心理、嫉妒心理、自卑心理、盲从心理等是游泳初学者主要心理问题,以下主要以恐惧心理为主要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2.2 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问题因果关系研究分析

2.2.1 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源于学习者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心理障碍,在实际的游泳教学中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能忽略主观因素的重要影响力,说到底主观因素是一种学习者自身的思考方式,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等思维方式都会影响判断,经过访谈法调查学生和教练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来审视学生恐惧的现象,得出影响学生心理的主观因素主要有:怕呛水、怕溺水、怕水凉、怕教练责骂等,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高的表现,基于这些问题,教练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點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尽快消除恐惧,克服心理障碍,争取快速从困难中转移出来,早日学会技术动作。

2.2.2 客观因素

(1)环境变化

第一,人们长时间在陆地上进行生产活动,突然间下到水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这种陌生感肯定会导致学习者对水的恐惧心理,造成恐水现象。第二,人们在水中的重力感觉不同于陆地,在陆地上双脚着地会有足够的安全感,但是在水中即使双脚着地也会浮浮沉沉地上下起起伏伏,安全感较小,学习者会下意识地呼叫,造成“假溺水”现象。第三,呼吸方式在水中不同于陆地。在陆地上是下意识的自由呼吸,而在水中则是“控制呼气”和“下意识吸气”,呼吸习惯的改变也会造成学习者的紧张心理,进而转化为恐惧心理。第四,水中有一种陆地上没有的特殊现象“压强”,初学者浸入水中,由于对水的熟悉感不大,会有一种“肺部憋得慌,呼吸困难”的正常现象,由于之前没有这种感觉,所以身体形象就会不自然转化为“自救”。

(2)水环境不适

水温、水位、水质是影响学习者进度的三大法宝。首先是水温,26-28度的水温是正常游泳馆里的水温,如果过高的话不利于身体中热量的散发,从而热量长时间在身体中堆积,容易出现肌肉痉挛的现象;如果过低的话,体脂率又较低的练习者没有足够的脂肪来保暖自己的身体,则会出现打哆嗦、最水中缩成一团等现象。其次是水位。大部分游泳馆水位都是1.2-1.8m,但是由于大部分6岁儿童的身高又在1.2m左右,造成学习者下水之后会水面会没过颈部甚至头部,这种水位造成的恐惧感是客观的。最后是水质,水至清则无鱼,儿童也有这种共识,感觉水只要是浑浊的,里面肯定有“妖怪”,泳池水的洁净程度不仅是家长们选择游泳馆的第一硬性要求,更是困扰游泳馆管理人员协调经费和水质的一大难题。

(3)场地器材设施不完善

游泳馆内场地器材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各游泳馆要根据相关标准建设泳池,合理设计浅、深水区,地面防滑指标放在一些更引人注目的地方,同时用大字体的中英文标注。

(4)疫情环境下长时间不接触外部培训机构的陌生感带来的恐惧

2020年疫情爆发,阻碍了线下健身的进展的同时推动了线上健身的发展。许多人在隔离期间利用APP进行锻炼,这种方式不仅便利而且便宜,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但是长时间如此下去,与外界的体育活动隔绝开会对社会适应方面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导致学生在疫情好转后不适应外界的环境,从而造成恐惧感觉。

2.3 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问题表现形式研究分析

2.3.1 不下水

不下水是最典型的怕水表现,六岁左右的孩子虽然平时力气不大,但是临近下水时他们抵抗的力气极其大,这些学习者表现在岸上蹲着玩水枪等休闲游戏,甚至离岸边远远的,怎么对他们劝说都无效,偶尔伴随着哭喊。

2.3.2 不低头

熟悉水性时不敢低头进行换气,游蛙泳的时候立着游,挺着腰部不敢低头,怕呛水。

2.3.3 水中不吐气

抬头换气时能够下意识地吸气,但是低头时害怕呛水不敢吐气,导致再次抬头吸气时肺中有足够的气体从而无法吸入过多的氧气,导致游两下就开始紧张,导致更加恐惧。

2.3.4 话痨

这种表现形式是为了拖延时间一直到下课,从而达到自己不下水的目的。

2.4 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问题应对策略研究分析

2.4.1 激发学习兴趣

游泳教学和其他陆上运动不同,它极其需要兴趣为指导,学生才能克服一个个心理挑战、跨越一个一个的心理障碍。教师要将提高兴趣、培养爱好作为突破口,消除学生对水的恐惧心理,学习者在进行练习时可以加入轻松的小游戏,从主观上调动学生学习游泳的积极性,在轻松快乐的游戏氛围中激发学生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将恐惧心理转化为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4.2 游戏竞赛法

学生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有时候表现出来的恐惧不是真正的惧怕水,而是对水不熟悉,这就是水感,和球感、车感一样,都必须要长时间在一定的特定环境下或者长时间驾驭一定的器械才能够形成,通过这种游戏竞赛法可以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头部沾到水而且又不哭泣,接着把游戏玩下去,从而促进水感的形成。

2.4.3 因材施教法

体育和教育融合,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一些恐水的学生不能同不恐水的学生一同对待,要求和评价也应不同。

2.4.4 循序渐进法

循序渐进法需要教師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个别到一般一步步进行分解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更快地学会游泳技术,可以先用一些浮漂进行辅助,逐渐减除浮漂的个数直到清零,最终学会游泳技术。

2.4.5 家校社三位一体

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在培训机构学习完相应的课程之后需要在家中进行巩固,如果头部不敢低头进水,在家中可以用脸盆接满水,带上泳帽泳镜,抬头用嘴巴吸气,闭嘴低头憋气抬头吐气,每天坚持做,对水的陌生感没有那么大了之后,恐惧感会有很大提升。

2.5 游泳中初学者心理因素在体教融合背景下的变化

2020年8月31日,体育总局和教育部颁发的《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重点提出“加强体校合作方式,要从学校体育工作入手,深化业余体校改革,推动建立青少年儿童体育训练中心,配备复合型教练员保障团队,以适当形式与当地中小学校合作,为其提供场地设施、教学服务、师资力量”。体教融合的发展有了这些政策的颁布也随之获得了方向指引,国家高度重视体育在少年儿童中的发展,这也使游泳项目走进学校教育之路更加便捷。完成“育体”和“育人”的深度融合,让体育重归教育,这是完成体教融合的关键基础,本研究认为这里的体育和教育在绝大程度上是指方法。

根据文献查阅法,本研究得出结论:教练运用激发学习兴趣、游戏竞赛法、因材施教法、循序渐进法等教育中常用的方法使得学员恐水程度下降,自我效能逐渐上升,通过一段时间科学方法下的游泳锻炼后,少年儿童更不容易产生焦虑状态,改善情绪能力增强,并且能够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任务当中,游泳运动对少年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有显著提升。

游泳俱乐部的教练对基础游泳课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循序渐进地提高少年儿童的技能与体能,有别于部分社会游泳俱乐部教学急于求成的游泳课程,这种合理的游泳课程安排,促进少年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游泳也能成为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媒介,为体教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案例示范。

3 结论

体教融合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在游泳这个运动上,充分利用好体教融合政策,无论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还是从安全和生存的角度,都对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而学生在初学游泳时的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表现的形式也不同,需要游泳教练给予悉心的引导和帮助,充分研究同因异果、异因同果,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才能尽快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帮助少年儿童建立游泳运动动作表象,获得参与感、愉悦感,进而引导学生在激发了运动兴趣的同时又能掌握技术动作,为其他运动项目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