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长时段历史教学探索

2023-05-04 07:24王冰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亚历山大时段全球化

王冰

在统编版历史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大多面临教学内容多但教学时间有限的现实,鉴于此,抓大放小,挑选教学重点讲,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方式。“学科大概念”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所在,是有价值的知识,是最能转化为素养的知识。[1]一方面,大概念包含了若干重要的知识,另一方面,历史学科大概念也强调“大视野”,即把具体的历史事件放在更长的时空条件下来理解。

历史长时段理论是年鉴学派的大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提出的,他主张将人类历史划分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分别对应“事件”“局势”和“结构”,他认为短时段的事件如同记者报道的“惊人的新闻”,只对人类社会造成暂时的影响,中时段的局势是持续时间长达10年、20年甚至是50年的事件,长时段的结构时间跨越更长,是持续存在于一系列经济或社会之中、不易发生渐变的某种东西,它通常是按照一个世纪或更长的时间来衡量的现象,也是三时段中最重要的,人们只有在历史进程的深层因素——各种结构中,才能把握和解释一切历史现象。[2]这三个时段构成了历史乐章的多个声部。本文试以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为例,探讨基于大概念的长时段历史教学实践。

一、梳理教材逻辑,确立教学主题

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3]。本课在内容编排上共两目——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蒙古西征与东西方文化交流,所涉及的时空跨度大,包含的历史概念与历史事件多。

本课的两个子目在不同时空属于并列关系,公元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对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打断了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同时,亚历山大及其继任者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客观上创造了“希腊化”文化,开创了“希腊化时代”。13世纪,蒙古人通过三次西征,建立了一个空前广阔的帝国,蒙古西征在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严重破坏的同时,也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条件。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都对被征服地区造成了破坏,也都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但受其本身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这两场征伐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教材在第一目用到了“希腊化时代”这一概念,第二目则用“东西方交流”而不是“蒙古化”这样的概念,鉴于此,笔者将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时代”作为本课的重点,将本课的主题定为“欧亚大陆上的文明之道”,根据这一主题,重构教学文本,将本课的结构定为战争(短时段)——时代(中时段)——文明(长时段)。

二、组织合作交流,实施任务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1.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要认识历史,需要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中,构建历史情境,有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首先展示亚历山大城所在地的地图,并解释:“这座城市在暗示我们它的建立一定和一位君主有很大的关系”,接着介绍:“据说马其顿的君主亚历山大在一次远征归来后亲自在尼罗河口规划了这座城市,在其全盛时期,该城修建的灯塔被视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数学家欧几里得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德都曾在这里生活过”,话锋一转:“后来啊,年轻的君主英年早逝,亚历山大城繁荣不在,灯塔在两次地震中被损毁,但这里产生的文明直到今天仍然像灯塔一样照亮人类前行的方向。”从君主个人的命运到这座城市的命运再到文明的命运,学生会感受到个人命运在历史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而文明的影响则超越时空,从而为本课的长时段教学奠定基础。

2. 课前导学,明晰任务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有赖于学习任务的布置。学习任务是课堂内容主旨和核心问题的外在表现,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围绕教学主题,依托课程标准,考虑学生实际认知,体现逻辑性和层次性,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课前学习任务:比较亚历山大东征与蒙古西征。

請大家阅读教材第61页和第63页,结合地图,填写表格(略)并思考:从进攻方向、空间范围和地域文明上比较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的异同。

学生自主梳理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基本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图信息,比较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异同,完成水平1—2的目标。

3.史料教学,突破重点

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要借助有价值的史料,为帮助学生理解“希腊化”这一重点概念,老师提供了三组材料。

第一组:希腊城邦时期、波斯帝国时期、希腊化时期钱币(略)

第二组:

材料一:公元前218年5月5日,一个希腊人与一个埃及妇女发生冲突。后者把尿倒在希腊人身上,而且拒绝道歉。这个希腊人写信向托勒密埃及的国王控告说:国王啊,我请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请不要坐视一个埃及女人这样无理地侮辱我,我是一个希腊人,一个外地人。

——《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塞琉古君主在东方推行强硬的希腊化政策,在埃及,托勒密王朝规定仅希腊人拥有公民权。

——黄兴《文明对话:希腊化时期西亚北非历史的个案》

第三组:

材料一:亚历山大之后的希腊文化不仅和平地征服了希腊军队未曾占领过的地方,而且再度征服了希腊人曾一度占领,在亚历山大征服浪潮因亚历山大之死戛然而止之后又很快放弃的地方……直到希腊军事征服终结之后,这些希腊文化的种子才开花结果。

——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基本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

——《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设问:(1)根据第一组材料,钱币的样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反映了什么?(2)根据第二组材料,埃及妇女的行为反映了她对希腊人怎样的态度?希腊人为什么要强调他的“外地人”身份?(3)根据第三组材料并结合教材,“希腊文化的种子才开花结果”还体现在哪些方面?亚历山大远征和希腊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从钱币的演变、民族的冲突、文化与战争的关系三个方面来理解本课的核心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希腊化”的真正内涵是以希腊文化为主导,东西方文化高度融合,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实证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为深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老师引入学术成果,设置探究性问题:有学者认为希腊化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化” 时代,你同意吗?请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说明理由。

材料一:我们可以把希腊化和全球化诸文化现象特征加以比较如下:

——陈恒《从希腊化文化的传播看全球化之起源》

材料二:虽然当今的全球化概念和希腊化时代的所谓全球化概念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联系,但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两者波及范围不同。希腊化世界只是全球的一小部分,局限于地中海世界和西亚地区;而全球化则在世界各个地区都发生了。其次,两者发展趋势不同。希腊化世界最终转变为帝国,希腊化体系是暂时的,缺乏真正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且希腊文化的传播一般只局限于上层,难以深入大众;而全球化则可能是人类真正走向一体化的起点,或许在这一进程中会出现曲折与坎坷,但总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陈恒《从希腊化文化的传播看全球化之起源》

上述材料代表了两种观点:材料一认为“希腊化”和全球化在文化构成要素上有很高的相似性,材料二则认为这两个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生给出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答案,学生A赞同材料二的观点,他的理由是“希腊化是由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具有侵略性,而今天的全球化并不是主要靠战争来推动的”,这个回答让老师非常惊喜,因为他的理由跳脱出了材料,说明学生在结合所学并联系实际来思考战争与文化的关系。学生B则批判了材料的表述,并提出了自己的历史解释,他认为“全球化是各个国家共同参与的,而材料二中关于全球化的表述则带有非常强的西方视角”,学生们的回答拔高了课堂高度,使这一探究更有意义。最后老师总结到,尽管我们大部分同学都赞同材料二的观点,但是材料一的观点是否也有可取之处呢?从文化构成的要素来看,我们是否可以把“希腊化”看作是当时的全球化呢?学生们纷纷点头。

4.拉长时段,拓宽视野

加强历史的纵向联系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理解历史的高度。亚历山大经过10年的东征,开创了一个约300年的“希腊化”时代,当年轻的君主英年早逝,当“希腊化”时代结束后,欧亚大陆是否又回到了原点呢?“希腊化”时代的文明构成了古希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起的古罗马文明一方面继承了古希腊文明,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西欧基督教文化和东欧东正教文化的产生,它们共同影响了近代西方文化的形成。

提问:如何评价战争的影响?(从短时段、中时段、长时段三个角度提供材料)

当再次回答这一问题时,学生对战争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认识到战争不仅会对人类文化造成破坏,从长时段来看,也会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契机,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三、关联现实生活,挖掘历史深度

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都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但是战争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从未停止。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人类还要为文化的交锋付出战争的代价吗?这一问题的答案是顯而易见的,但却会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并联系现实,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同时,也对人类数千年来积累的文明成果抱有更深的敬畏感。如同希腊化时代所呈现出来的面貌一样,当今世界也有着对一体化的诉求与多样性存在的现实,只是今天的发展更进一步地显示出,世界已不再允许西方文明的单独发展或东方文明的孤立存在。[4]

综上,基于大概念的长时段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掌握核心概念,站在更长的时段上思考历史问题,促成历史核心素养的生根发芽。本课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氛围和教学目标基本达到甚至超出了预期效果,但不足之处显而易见,主要有二:1、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对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历史基础较差的同学难以跟上;2、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对教学指导意见中水平3—4的学习目标——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影响地域文化演变的共性与差异未能做出深入探讨。这一教学模式只是笔者粗浅的尝试,还需继续摸索前行。

【注释】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56页。

[2][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常绍民等译:《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第91页。

[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31页。

[4][英]彼得·索恩曼著,陈恒、李腊译:《希腊化时代》,北京:译林出版社,2022年,第7页。

猜你喜欢
亚历山大时段全球化
威廉·亚历山大:通过画笔让西方了解中国
亚历山大的消暑之物
亚历山大诉耶鲁大学:美国依据第九条提起的校园性骚扰第一案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学龄前期儿童患“亚历山大Ⅱ型”1例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全球化陷阱
傍晚是交通事故高发时段
分时段预约在PICC门诊维护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