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究

2023-05-01 21:26陈静
当代体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跳绳体育运动专项

陈静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由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三个维度组成,反映了学生成长的体育发展方向和体育学习要求。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应重点围绕学生健康意识、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开展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工作,不断探索符合小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小学生体育学习也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改变学校体育认识、开展教师培训以及整合校内外体育场馆资源等,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有必要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1 小学体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指导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开展了积极的指导:一方面从教法来看,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这种创新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更多的体育内容,会逐步构建起基于学生为主的体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发展可产生积极作用。此外,以学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在体育过程中有了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在多种教法下完成体育学习并降低体育动作难度,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学生也愿意参与到体育课程当中;另一方面从学法来看,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学生学法方面教师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参与的机会并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自主探索,采用小组合作在内的多种方式进行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体育观念

小学生体育运动教学不理想的情况很大程度与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偏差有关系。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普遍以“体育课太累”为基本认知,认为体育项目过程中很累人而且不自由,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导致学生在体育过程中没有持续参与的思想基础。核心素养背景下,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的渗透以及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逐步养成了正确的体育观念和意识,对学生的体育运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对体育产生了新的认识,这种认识会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不再产生排斥心理,而且这种心理还会让学生在未来的体育运动过程中产生足够的动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思想品德,包括艰苦耐劳,不怕困难等,这些品德也会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育运动体验,提升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究

2.1 制定分层方案,满足学生需求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教学应构建以学生为主的体育课堂模式。小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参差不齐、体育运动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學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体育运动的指导,尊重小学生的喜好规律并制定分层教学的方案,通过分层指导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分层方案让教师对学生的能力有了进一步了解,也为后续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以跳绳为例,在跳绳项目开始之初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跳绳基础进行调研工作,进而为后续层次化的教学提供基础依据:首先,教师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根跳绳,然后学生可以自行调整。教师实施走动管理和观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跳绳会出现一些变化,如有的学生拿到跳绳以后可以原地跳绳,在跳绳的过程中还会有一些新的花样跳法,在个人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甚至吸引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和围观。有的学生拿到跳绳以后会选择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跳绳,实现双人跳绳。有的学生拿到跳绳以后则会选择与多名学生分享,实现多人跳绳。当然也有的小学生拿到跳绳以后不知道如何操作,不会跳跳绳。教师在走动管理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后续的分层教学奠定基础;其次制定跳绳的分层教学方案。根据教师前期对学生跳绳情况的了解,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教学设置,第一层次的学生为跳绳能力有限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跳绳能力方面有所不足需要教师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第二层次学生有跳绳的精力和一定的能力,如可以连续跳10个以上或者可以参与多人跳绳。第三层次学生个人的跳绳能力比较强,可以完成个体连续50个以上的跳绳而且初步涉猎花样跳绳。教师对学生分层以后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如第一层次采用教师指导、第二层次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制学习的方式;第三层次采用学生自主发展,教师辅导方式;最后,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同时还需要注重层次的灵活性,即针对学生的成长逐步调整教学策略,不做严格的层次划分,避免学生教学僵化。

2.2 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兴趣

优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将教学设计与学生需求、学习兴趣结合在一起,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观念和思路。优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并不断创新,尝试实施更多的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兴趣在小学阶段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探索,首先是兴趣教学思路。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围绕兴趣教学法的实施小学体育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专项设计,一方面是注重游戏的开发,游戏开发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设计,在篮球、足球等项目教学中游戏的开发得到了非常好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设计了多种游戏的活动,如篮球运球教学时教师设置了捕鱼游戏,先划定一个大圈,所有拿球的学生都需要在圈内边运球边跑动,而另外两名同学手拉手组成渔网,然后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球不能停顿,被捕到的鱼要到固定的区域集合,通过游戏的方式快速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传统民间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民间游戏在小学体育运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踩蛇尾的游戏,通过“甩、踩”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开展热身活动,发展学生的迅速反应、灵敏运动能力。踩蛇尾的游戏应用到热身运动上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热身方式,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其次是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信息化的处理方案也丰富了小学生的体育体验,如在篮球行进间运球为例,在运球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料辅助学生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进行器材的合理应用,如小学生长跑时可以利用信息器材测量学生的身体信息,包括心率、血压等,从而最大限度实现对学生体育情况的追踪。总之,优化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基础下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创新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思路。

2.3 优化学生学法,鼓励学生参与

优化学生学法关键在于让学生有意愿、有兴趣参与到课堂体育学习当中,通过学法的创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学法创新的思路,转变传统的课堂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学生学法首先要分析學生常规的学习方法:按照体育课的常规教学逻辑,学生学习一般是先热身、然后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最后是学生实训的方式进行,这种学法贯穿于小学阶段,不仅学生感觉没有新意,教师也会产生教学懈怠感。而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必须要尊重学生学习规律,不断尝试新的思路。事实上,优化学生学习方法要坚持开放性思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在热身阶段是否可以让学生创新热身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可以尝试从教师示范、学生跟随到学生示范、教师指导的转变?在实训阶段是否可以创新实训的方式改变单一的训练方案?这些都需要教师从学生需求和发展角度去看待,并寻找优化学生学习的方法;最后小组合作的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了学生学习方法优化的重要思路。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小组合作的价值,重视小组合作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工作,如篮球的三步上篮学习时,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实训,教师示范三步上篮以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训,在实训过程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三步上篮的技巧,互相分析三步上篮的技巧,在讨论过程中逐步完善动作。小组合作作为学生学法的有效方式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应进一步推广,此外新的学习方法,包括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学习等也逐步在小学体育中实践,教师需要灵活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体育运动水平,促进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的提高。

2.4 注重专项指导,提升学生能力

专项指导是指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会喜欢上一种或多种体育项目而且也愿意参与到具体的项目当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专项指导的优势,发展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通过专项训练发展学生特长,从而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专项指导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专项体育训练并发展学生能力,为学生专项学习提供更多支持。

小学体育专项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规律,分阶段开展教学指导:第一阶段是在学生专项训练的选择方面给予学生自由。小学生在专项训练中的选择是多样的,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足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训练,坚定学生专项学习的信心。当然有的学生喜欢两项以上的体育项目,爱好比较广泛,因此教师也应给予学生积极支持而非让学生做选择题,从而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参与专项训练当中;第二阶段是专项指导阶段。以篮球专项指导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成班级篮球队,根据体育教学安排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篮球的比赛和竞技,通过比赛、竞技调动学生篮球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在竞技中发现学生不足,给予学生积极的专项指导。如有的学生热爱篮球但对抗能力弱、体能弱,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开展体能专项训练,通过训练的方式弥补学生体能上的缺陷,有的学生热爱篮球但技巧性比较差,特别是投篮的准确率不高,因此教师可以开展投篮的专项训练,训练学生定点投篮的投篮命中率,通过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投篮能力,弥补自己的短板。专项指导对发展学生个人能力和体育运动项目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于专项指导的优势,积极开展项目指导和实践,提升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巧;最后阶段是专项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篮球为例,学生在班级篮球中训练较为突出,能力比较好,因此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参加学校篮球队继续开展篮球训练,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还可以以体育特长生的方式加以训练,帮助学生在篮球训练中发展自己的水平。专项运动的发展关键在于挖掘学生的特长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思路,让学生有更多发展的机会。事实上,小学体育专项发展中很多小学生的体育潜能会被挖掘出来,一些学生因此转为了体育特长生,有的学生则直接代表学校参加相关的比赛,这些都是体育专项训练发展的重要思路。

2.4 开展课下实践,锻炼学生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应注重课上与课下的互动,强调课内外的良性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课下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锻炼自己的能力,发展学生体育水平,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成长。课下实践与学生体育运动发展息息相关,符合“课下一小时”的主张,需要教师做好实践安排工作。

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下开展体育活动,如放学以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运动(课后服务也有体育项目),在课下实践中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如足球的课下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当裁判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足球的训练赛,在训练赛中学生之间互相竞技,互相学习和提升,在竞技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教师以裁判的角色确保学生足球运动过程中的规范性,对于学生中的一些个别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课下体育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事实上,近些年小学生的体育实践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课后服务中体育运动成为了重要内容,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参与运动而且也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因此在课后服务中的体育活动中可以邀请有兴趣、有时间的家长一起参与到学生的体育运动当中,一起跳绳、一起篮球,这样既可以融洽亲子关系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让家长了解学校在推动学生体质方面所付出的努力。除了教师指导的课下实践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发展体育能力,寻找更多的体育项目参与其中。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新课标中特别提到,新兴体育类运动除了与其他类运动具有共同的育人价值和能力要求外,还可以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域体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好奇心与冒险精神等,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其他运动项目课程并鼓励学生参与,具体的项目包括小轮车、轮滑、攀岩等类别,这些可以作为学生课后专项运动技能的提升。此外考虑到新兴项目的特殊性,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拓展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将新兴项目合理引入到校园当中,发挥项目在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丰富校园体育运动内容、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孩子们的灵敏素质、协调素质和爆发力等。

3 总结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应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认识到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制定分层教学、优化教学模式、创新学生学法、开展专项指导以及课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体育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九龙小学)

猜你喜欢
跳绳体育运动专项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体育运动
学跳绳
跳绳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学跳绳
跳绳
呆呆和朵朵(13)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