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泓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一直以来,德育工作都是我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中职院校只有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使其能够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文章立足就业形势,对中职德育工作的开展意义进行分析,同时从就业的角度探究创新中职德育工作模式的策略,指出中职教师可以从更新德育理念、完善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式、模拟真实职场四个角度创新德育工作。
关键词:中职;德育;就业导向;工作模式;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7-0029-04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不同行业的专业人才数量不断增加,中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要使中职学生顺利就业,就需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中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中职学生具备上岗就业的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中职教师不仅要传授中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与职业发展观,使学生能够积极面对就业困难,顺利就业。
1.有助于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智育为主,注重对理论知识、技能方法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道德、操守、品行的培养,造成部分学生“有才无德”。教师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可以矫正学生“重智轻德”的错误价值观,使学生对“职业道德”形成正确认识,为学生形成爱岗敬业、诚信友爱、甘于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奠定良好基础。
2.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经营模式、经营内容或多或少发生了改变。中职学生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应当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综合发展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德育知识、参与德育活动、反思德育内容的过程中形成适应工作岗位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还能让中职学生对企业用人标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反思自身不足,改正自身缺点。
1.更新德育理念,奠定人才培养基础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德育对中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德育方案的设计者、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够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德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中职教师应结合现阶段中职就业工作需求革新德育理念,为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就业观、择业观与职业观做好准备。
第一,教师应将人本观念融入德育工作中。教师应从学生择业、就业的角度出发看待德育工作,对原有的德育内容采取删减、补充等手段,确保德育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教师可列出学生在参加工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根据相关问题补充德育内容,如法治教育内容、维权教育内容等,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
第二,教师应将实践教学观念融入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德育理论内容的教学,还要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中职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调整德育课程安排,确保理论教学时间与实践教学时间比例合理,使学生在反思和实践的过程中达到意志与行为的高度统一。
第三,教师应将多元发展观念融入德育工作中。教师应积极在校内组织实训活动,并与当地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根据学生的实训情况、顶岗实习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德育方案,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择业观、就业观、职业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教师只有不断更新德育理念,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才能保证德育工作与就业教育的充分融合,为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提供助力。
2.完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近年来,传统行业的空缺岗位数量不断减少,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的空缺岗位不断增多,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在这一就业形势下,传统的德育内容很难满足学生的就业、发展需求,补充中职德育内容成为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中职教师应从现实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融入基础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内容,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一,整合基础文明教育内容,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基础文明是构成文明的最基本要素,包括社会公德、文明礼仪、卫生习惯、传统美德等。中职德育工作融入基础文明教育内容,有助于规范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使其掌握良好的应聘、工作等人际交往礼仪。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录制基础文明教育视频,借助视频为学生讲解基础文明内容,通过精讲多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例如,为了使中职学生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印象,教师可以根据面试需求录制文明礼仪教学视频:准时赴约是面试的最基本礼仪,面试时学生应穿戴整洁,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出现在面试官面前,并做好精简的自我介绍。如果面试官递来名片,学生应以双手接过并认真看一看,将名片拿在手中。在入座时,应等面试官邀请入座后再入座,且要注意坐姿,不能跷二郎腿,也不能做小动作。在交谈时,学生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交谈,有问必答,并在回答问题前思索要讲的话,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同时,交谈的过程中学生也要遵守聆听礼仪,要专注倾听,并通过表情、手勢、点头等动作表示必要的礼貌。除此之外,学生应遵循常规礼仪,如对面试官的感谢,告别时主动与面试官握手等。教师可以用录制视频的形式为学生讲解面试时的基本礼仪,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重温文明教育内容,在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解决求职、面试时的礼仪问题,提高其面试的成功率。
第二,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对于初入职场的中职学生而言,陌生的工作环境、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陌生的工作内容都会给其带来不小的工作压力。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就很容易受此类问题的影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果不如预期。中职教师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中职德育工作中,传授心理问题疏导方法,培养学生排解负面情绪的能力,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尝试解决工作难题,从而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工作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初入中职院校的学生与初入职场的中职毕业生所面临的问题是相似的。所以,教师应对初入中职院校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德育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使其有能力应对未来的各种问题。教师需要在开展德育工作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于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借助专业的评测了解确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根据测评结果为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教师还应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讲工作,使学生正确认识恐惧、焦虑、悲伤、紧张、嫉妒等负面情绪。同时,教师要注意传授学生调节负面情绪的方法,如合理发泄情绪、倾诉问题、观看娱乐节目、转移注意力等,使学生掌握消除自身负面情绪的方法,以免学生受负面情绪影响,降低自身学习、工作效率。
第三,整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提升职业道德水平。中职德育工作的核心是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让学生了解更多择业、就业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学生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应将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融入德育中,为学生讲解职业道德的要求、意义及作用,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使学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道德是不同企业不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承载了企业文化与凝聚力等。教师可通过讲解具体概念,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职业道德标准,如“早到公司”“做好工作计划”“遵守工作纪律”“记录开会信息”“向上级汇报工作”等。教师要为中职学生讲解职业道德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如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不弄虚作假、依法行使职责等。教师可以将反面案例融入职业道德教育资源中,使学生认识到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3.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德育工作效果
以合适的方式开展中职德育工作,对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法治观念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发挥德育工作的育人作用,教师应积极将情境导入法、案例分析法、挫折教育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中职德育工作中,以增强德育效果。
第一,在情境中渗透德育,强化德育体验。中职德育内容以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为主,教育内容大多为理论性、学术性的知识,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后有时难以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刻认知,出现“学不能致用”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德育的体验感薄弱,无法将所学内容代入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影响了德育效果。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情境育人手段,通过创设具体的德育情境增强学生的德育学习体验,使学生主动思考德育内容的应用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例如,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时,教师可以结合中职学生求职常见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小L是一名中职毕业生,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但在实际求职中,只有少数公司的销售岗位向他发送了offer。小L陷入了两难:如果追求理想,就会陷入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如果选择现实,就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如果你是小L,你会怎样做?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使其设身处地地思考相关问题,并给出相关回答。教师再由情境内容延伸到理想教育,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职业理想,引导学生制订职业发展计划,使学生在理想的驱动下主动学习,从而发挥理想教育的就业教育功能。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择业、就业的相关问题,能使学生提前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做出发展规划,从而解决学生的择业、就业难题。
第二,案例讲解渗透德育,树立正确职业观念。当前,一些学生的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爱岗敬业意识淡薄。究其原因,在于中职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现身说法、描述真实案例等多种方法为学生展示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矫正学生错误的价值观与职业观。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联系已经毕业且小有成就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分享自己毕业以后的工作经历,并将其汇编成案例教学资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专业教学需求,为学生呈现合适的教学案例,并在案例中渗透德育内容。通过案例向学生说明树立职业理想、怀有一颗敬业的心参与工作的重要性,能为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奠定基础。真实的案例,往往具有唤醒人心的重要作用。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德育工作中,教师应合理应用真实案例,通过案例唤醒学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敢于创新的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就业挑战。
第三,项目教学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项目教学是一种围绕项目展开的教学活动,活动中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负责处理项目,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负责管理项目。教师可以在学生参与项目实践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形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道德品质。例如,在学生围绕项目收集相关数据信息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数据或信息是否重复?数据或信息是否有遗漏?数据或信息是真实准确的吗?数据或信息对于本项目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回顾项目信息的收集情况,使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形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学生围绕项目制定工作方案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这个项目的目标是什么?你(你的小组)目前拥有哪些资源?这些资源是否可以支撑整个项目?这个项目都涉及哪些工作流程?目前的人员安排合理吗?项目计划要多长时间完成?允许的误差是多长时间?项目在实施时可能出现什么问题?为此,你做出了哪些预案?这样,能使学生提前考虑项目实施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周到考虑、谨慎谋划的工作习惯。在渗透德育内容时,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环节的特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方案,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为日后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做好铺垫。
第四,挫折教育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职业信念。挫折教育具有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功能,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发展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让学生形成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使学生有能力应对择业、就业中出现的困难。教师可将挫折教育应用到中职德育工作中,强化学生的职业信念,挖掘学生的工作潜能,使学生在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形成关键能力。例如,在学生完成某一教学项目时,教师可以在验收项目成果的过程中指出其中的不足,并为学生布置更具挑战的项目任务。在面对教师人为制造的困难时,部分学生选择迎难而上,另外一部分學生则选择等待或放弃。在学生出现不同选择时,教师可以进行职业信念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轻言放弃是不对的,帮助学生做好自身的学习定位,坚定自己的追求。
4.模拟真实职场,树立正确职业观念
對于中职学生而言,形成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就业导向下,教师可以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创建“职场”,并设立相应的“岗位”,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模拟择业、求职、入职等工作过程,使学生形成职业人的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职场人的常规发展路线模拟真实职场,让学生在模拟活动中感受真正的求职、就业氛围,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奠定基础。对此,教师可准备一个专业的活动场所,并模拟企业的内部结构布置场所,设计行政、会计、产品开发、销售、运营、技术支持、人事等部门,并设立相应的岗位。同时,教师可以采取抽签的方式为学生安排职位,并为其布置相应的工作任务。为了增强模拟职场的真实性,教师还可以模拟企业的考核工作表考核学生的工作情况,对优秀“职工”给予绩效奖励,对不合格的“职工”进行谈话、警告、开除处理。教师通过提供场地、组织模拟活动,能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了解职场环境,帮助学生积累求职与就业经验,使学生正确看待工作问题,并形成正确的工作观念。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中职德育工作,对于提升中职学生的择业效率与就业效率、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有着重要意义。开展德育工作时,教师应认识到一些传统德育观念的片面性,根据现阶段社会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更新德育理念,夯实德育工作模式创新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整合基础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并应用多种手段呈现德育内容,保证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朱玉华.新形势下中职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1(23).
[2]赵永刚.职业规划在中职德育中的渗透方法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46).
[3]毕茜.“工匠精神”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渗入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47).
Exploration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Employment-oriented Moral Education Mod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Yao Hong
(Longhu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Affiliated to Fujian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Fuqing 350300, China)
Abstract: "Education is a century-old plan,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s the first." For a long time, moral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top prior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China. Only by doing a good job in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ca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moral character and enable them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probes into the strategies of innovating the work mode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It points out that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an innovate moral education from fouth perspectives: updating moral education concepts, improving moral education content, improving moral education methods, simulating real workplace, and innovating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moral education; employment orientation; working mode;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