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执行国土空间规划、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醴陵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例,分析试点区和整治区基本概况、存在的问题,明确醴陵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规划的指导内容,旨在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和高效管理,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振兴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关于国土空间利用、布局和管理的总体性规划,旨在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和高效管理,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对国土空间布局和自然资源利用进行优化调控,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实施和保障。各级规划注重层面不同,全域土地综合在乡镇层面更应关注增加试点区域的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拓展城镇建设空间,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因此,国土空间规划应指导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序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城镇工矿用地整治、农用地整治和土地复垦等工程。
一、试点区基本概况
(一)区位条件
东富镇地处醴陵东部,毗邻江西萍乡,地处湘赣边门户位置,吴楚咽喉,湖南省的东大门,地理位置优越。镇域总面积80.4平方km2,下辖10个村、1个居委会,对外交通便利,浙赣铁路、320国道、省道313东西向贯穿区域,是株洲市联系浙赣沪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距醴陵市区仅9.1km,车程20min;距株洲市区仅59km,车程70min;距湘东工业园仅15km,车程20min;距湘东中心城区仅20km,车程30min。
(二)自然地理状况
项目区的地形地貌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年平均气温17.2℃,一月平均气温4.6℃,年降水量1390㎜,无霜期247天。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多南风和西北风。村内多为平坦的农田,适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三)经济、产业条件
规划区内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南部区域,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近年来,项目区内规模养殖规模逐步扩大,涌现明鑫农场、美神种猪、东富寺生态农业、东欣龙虾基地现代农业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项目。第二产业分布在区域中部,以电瓷、玻璃产业为主,规模较大,花炮产业及其衍生产业零散分布在各个村庄。项目区通过积极招商引资,旗滨玻璃、康达铸造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玻璃、电瓷、花炮、建筑等产业为支柱,以东富集团、旗滨玻璃为龙头的工业企业群。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未能很好地利用相关资源,目前作为省文保单位的东富寺存在一定旅游基础。
(四)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区外的基础设施功能相对完善,村内自来水管网、电网已全面普及,部分村民已实现燃气入户,广播电视全覆盖,交通水利设施都相对完善。除基本的生产生活基础配套外,有乡村公园、村民体育场、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室等文体场所。
(五)项目基本情况
试点区域包括东兴居委会、东富村、芷泉村、西林村、龙源村和森冲村。村庄规划类型为城郊融合类、农业发展类、集聚提升类。项目区基础设施功能相对完善,各村主干道均已形成网络,已由“村村通”向“村组通”“户户通”转变。主要村级道路均已硬化,路面宽度3~5m不等。龙源村、东兴居委会、芷泉村入村主道已实现“白改黑”建设。村内自来水管网、电网已全面普及,部分村民已实现燃气入户,广播电视全覆盖,交通水利设施都相对完善。
二、试点区域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浪费、资源利用率低
整治区域内现状居住用地面积324.5881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约7.05%,居民点整体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形态。居民点沿当前主要村道布局,存在土地浪费、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建筑整体风格混杂,房前屋后环境杂乱,特色乡村风貌缺失。整体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有待优化,无法满足集约节约用地空间布局形态。
(二)耕地碎片化程度高
试点整治区域内现状耕地图斑1632个,面积1302.5379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约28.29%。耕地大致分为10个片区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区,图斑中面积大于20亩地块284个,5亩至20亩地块386个,小于5亩地块962个。现状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项目区属丘陵地带,耕地地块图斑面积普遍偏小,无法形成大面积集中连片,整体呈树枝状分布,部分区域造成耕地碎片化;少量耕地位于山冲冲顶部,因无道路通达,耕种不便,造成部分耕地存在抛荒现象,未得到有效耕种;由于耕地保护意识淡薄,部分耕地存在“非农化”“非粮化”现象。
(三)生态质量退化
由于土壤自然环境变化,部分农田区域微生物受到一定影响,无法有效分解吸收自然金属物质,导致局部区域土壤重金属元素超标。经农业部门检测,存在轻微重金属污染,并纳入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监测区,目前已采取休耕措施,增强微生物自然分解作用,提高土壤自净能力。同时,也存在部分林地区域山石裸露,植被覆盖率低,影响区域景观,亟需修复。
(四)公共服务设施较少
试点区域内高速贯穿、国道纵横,区域交通四通八达,但内部交通道路网宽度较窄,断头道路较多,畅通性不佳。道路质量有待提升,绿化程度有待提高,湘赣边界道路两省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试点区域内现状建筑风格不一,同一立面红砖、瓷砖、水泥灰墙并存,视觉效果较差。建筑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沿S204、X025分布,其他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需求。
三、国土空间规划对试点的指导
(一)总体目标定位
依据《醴陵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东富镇位于湘赣融合发展轴上,属湘赣边开放合作示范区,为醴陵市副中心和优质粮食生产区的规划定位,东富镇将是醴陵市区域合作、城乡融合、粮食生产的主力区。试点区域中部依托工业园区,镇园融合发展,打造工业发展片区;北部立足丘陵山地,依托现代农业基础条件,发展现代农业绿色观光片区;南部借助红色文化及自然资源禀赋,开展休闲文化旅游片区;通过合理的分区定位,结合东富镇现有的区位优势,打造湘赣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二)空间布局规划
第一,以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为目标点,打造特色农业与旅游休闲融合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功能聚集特色村庄。第二,根据特色镇的主体架构——“生产+生活+生态”,结合基地现状,坚持特色产业、旅游产业两大发展架构,充分挖掘发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围绕“一心两轴两带六区”的总体结构建设,“一心”指镇域综合服务中心,“两轴”指城乡融合发展轴和区域产业联动发展轴,“两带”指农旅融合产业带和文旅融合产业带,“六区”指森林康养度假区、生态农业种养区、休闲农业体验区、花湖运动休闲区、红色文化教育研学区和工业产业园区。第三,结合项目功能分区,在四大功能分区内打造以观光农业、生态疗养、红色文化(毛泽东同志考察农民运动旧址—东富寺)、全域旅游以及工业特色等为主题的项目节点,并结合内外道路的衔接,发挥区位优势,形成分布合理、丰富多样的项目类别。
(三)综合整治目标
项目实施后,争取早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将试点区域打造成为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湘赣边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湖南省城乡融合发展特色名片。
(四)整治区域划定
村庄规划划定整治区域现状总用地面积为4604.2284公顷。其中,农用地4123.0009公顷,占整治区域面积的89.55%;建设用地474.2178公顷,占整治区域面积的10.30%;未利用地7.0097公顷,占整治区域面积的0.15%;用地情况大致呈“三分田五分林两分镇村”的空间格局。
四、实施内容规划
(一)农用地整理规划
通过农用地综合治理,提升耕地连片集中程度,改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条件,适应现代农业和规模化经营需求,确保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具体实施内容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1073.8493公顷,宜耕后备资源开发面积99.8329公顷,旱地改造水田面积6.2899公顷,项目实施后整治区域新增耕地面积约89.3722公顷。
整治区域因项目建设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出14.6029公顷,新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0.7301公顷,因此整治区域需调入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不小于15.3330公顷。通过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后共调入15.5261公顷,新增0.9232公顷,新增比例6.3%。
(二)建设用地整理规划
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腾退零散居民点用地,实现村民集中居住,提升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可挖潜整合农村建设用地规模71.5426公顷,预计腾退建设用地指标71.5426公顷,新增耕地指标63.0341公顷,为试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整治区域建设用地总面积474.2178公顷,拟实施各类建新项目计划新增建设用地面积48.7054公顷,预计项目实施后建设用地总面积451.4256公顷,建设用地总量拟减少22.7922公顷,确保不增加项目实施后建设用地总量。
(三)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立足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宜居环境。具体包括:修复被重金属轻微污染的耕地41.0228公顷;对部分大型堵塞或不能满足需求的14.80km水系进行提质疏通,打通沟渠;整治幸福屋场、文旅产业周边的山塘,作为小微湿地保护利用;推进村旁、路旁、宅旁、水旁绿化,增加生态绿量;重点修护和扩建东富寺红色教育地基,修复历史建筑和文化古迹,保护文化内容和人文历史景观及历史文化相关的社会背景、自然风貌、水系和古树名木等,划定保护管控等。
五、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中的思考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执行国土空间规划的有力手段,在执行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思考以下方面:
第一,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暂未形成成熟的模式,国土空间规划对全域的指导也处于探索阶段。《醴陵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编制未获批,涉及醴陵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目标任务及区域等内容,但存在变动可能;部分村庄规划编制简单,整体性、综合性指导不足。
第二,增强规划的统筹作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是简单的项目集成,更将利用项目有效贯通各功能区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国土空间治理整体化、严守耕地红线,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空间功能主体,对国土空间规划的顶层谋划能力、战略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规划留足弹性空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是整治所有区域地块,而是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分阶段、分任务进行整治,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综合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从全域、全要素的角度,充分考虑区域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以及历史文化传承等多目标定位,听取村民意见,遵循上级规划指导,留足发展弹性空间。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试点区基本概况、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对试点从总体目标定位、空间布局规划、综合整治目标、整治区域划定、实施内容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并作出相关思考,以期能为增强全域整治实施的可行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何亚龙.国土空间规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以陇西县农业空间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2,40(08):51-58.
[2]何蕾,陈伟,彭阳.大城市城郊空间国土综合整治规划探索——以武汉青山区东部11个村统征改造为例[J].中国土地,2021(03):33-35.
[3]刘珺,张彬.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融合问题——以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为例[J].中国土地,2022(01):30-31.
[4]闾海,张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应对策略研究——以江苏省建湖县高作镇为例[J].规划师,2021,37(07):36-44.
[5]丑迎,万凯,闫慧敏.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额济纳旗国
土综合整治与修复体系构建研究[J].西部资源,2021(06):
182-184.
[6]邓斌,邓霜岭,李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与镇(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衔接的探索[J].资源与人居环境,2021(07):22-26.
[7]李运海.锚定“两个确保”谋划现代化河南空间布局——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新探索[J].资源导刊,2021(11):12-15.
[8]郑爽,陈慕杭.国土空间规划中“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与研究——以开化县长虹乡桃源村村庄规划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3(02):92-94.
[9]涂小松,王婕涵.我国国土综合整治文献研究现状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1(04):62-66.
[10]曾柳絮,宾联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浅谈[J].国土资源导刊,2020,17(04):93-96.
[11]严金明,蔡大伟.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战略思考[J].中国土地,2022(07):4-7.
作者简介:曾柳絮(1987),女,湖南省娄底市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从事土地整治、国土空间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