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佩衔“写生”中轴线

2023-04-29 00:44:03
北京 2023年10期
关键词:写生风物中轴线

人物简介

北京文化守护人伍佩衔,1 9 4 2年出生于北京,是一名爱北京、画北京的北京建筑风物写生画家。他自幼喜欢画画, 自2005年起,退休后的伍佩衔重拾画笔,游走于京城街巷、皇家园林,用签字笔实地实景写生作画。2 0 1 6年,其部分画作编辑成书,出版《那些人家》《鹊问人踪》《屋语门言》。

写生开始于童年

老伍名为伍佩衔,是一名北京建筑风物写生画家,而这一身份,开始于他退休之后。

老伍幼年时,所住的四合院内住进一对年轻夫妇,一位叫杨先让,一位叫张平良,后成为中国知名艺术家。老伍一直尊称这二位是他做人、作画的导师。

和许多孩子一样,幼时的老伍喜欢在家中涂涂画画。张平良见此情景,就问他:“小弟,你喜欢画画吗?”老伍点了点头,张平良就对他说:“那你别在家里画,你去外头对着实物画,这叫写生。”

老伍当时很听话地带着铅笔画本来到中山公园。孩童的羞赧使他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动笔,转了一大圈,终于在松柏交翠亭前坐下写生。飞檐戗角、绿瓦琉璃,古朴大气,饶是不懂古建筑的他也被吸引。

“六一”儿童节,老伍收到了来自张平良夫妇的礼物—一个速写本,扉页上写着:“用真善美的心,绘真善美的画。”老伍把速写本放在枕头底下珍藏,一直舍不得用。

对绘画艺术的热爱,自孩提时代就闪烁在老伍生活的角落。半个多世纪过去,他重拾画笔,积累了50多年对美的敏感和表达欲,与北京独特的建筑风貌相遇,碰撞出艺术的火花。

钟情于中轴线

那句“用真善美的心,绘真善美的画”已然成为老伍为人作画的准则。他挖掘北京城的真善美,再呈现在画作中,以这种方式守护京味文化。

在老伍家中的一个柜子里,一摞带着标签的文件夹中,写着“中轴线”的那册厚得格外显眼,里面保存着几十幅写生作品。北京中轴线,是老伍最钟爱、着墨最多的题材。

“我觉得中轴线和上面这些风物特别美,我想留住它们,尽可能把这种美在画作中表现得精准一些。”老伍说,中轴线上的建筑、雕塑是前辈规划设计的杰作和经典,是故乡北京独有的美,自己画下来,也可以给亲友和后人留个念想。

在他的画笔下,中轴线的美是具体而生动的,通过一支笔,中轴线上的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修整也以艺术的形式得到了记录。

用画作讲京城故事

每次写生前,除了去现场踩点观察,老伍还会找相关书籍了解古迹的背景资料,力求所有细节都还原历史。可以说,老伍的作品都是“可读”的,一幅写生就是一个北京城的故事。

今年7月,老伍忙于创作一幅历史画《1950,国门,新语》,试图还原共和国第一个国庆佳节来临前,天安门张灯结彩、焕然一新的场景。为了还原历史,老伍查阅了很多史料,一次又一次翻阅那本他看了很多遍的《天安门编年史》。经过四稿改进,老伍终于完成了这幅作品。

对于老伍而言,写生就是要到现实生活中去,用心观察,用心体悟,是发现、提炼、记录真善美的艺术实践。“还是我的两位导师概括得好:用真善美的心,绘真善美的画。”他说,“老伍,就是个普通的北京人,因为爱,画了几年北京。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一起关注北京,珍爱北京。”

文/叶红梅 摄影/王嘉宁

猜你喜欢
写生风物中轴线
漫画北京中轴线(三)
《穿越北京中轴线》简介
作品:风物长宜
文化纵横(2023年3期)2023-11-15 05:37:06
兴化风物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4:36
行走中轴线 寻找城市灵魂
中国收藏(2023年6期)2023-06-08 21:13:31
江南风物
沉淀岁月的影子——“风物”主题阅读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刍议写生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5:02:00
写生与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