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勇强 张朋倍 谢韶华
“每当冲锋号响起,战士们的血液就会沸腾起来,他们冲锋、他们嘶吼……”日前,空降兵某军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以“空降兵十大优良传统”为主题创排的情景教育课《红色阵地》,生动重现了上甘岭硝烟弥漫的战场一幕幕战斗场景、一个个英雄故事,让广大官兵们在回顾光荣历史中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深挖精神富矿 汲取创作灵感
——这堂情景教育课纵贯古今、历史厚重
“亲爱的党,因为我想站在光荣队伍的最前面,请相信我,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幕启,舞台上的上甘岭战场满目疮痍,一名志愿军小战士趴在弹药箱上郑重写下入党申请书,黑漆漆的脸上目光坚毅。
“敬爱的党组织,我想像70年前的志愿军先辈一样……”幕合,光影转换,一名入伍不久的新战士坐在学习室内俯首书写入党申请书,稚嫩的眼神却那么炯炯有神。
这是情景教育课“铁心跟党走”篇章的一个场景。舞台上,历史故事照进现实,引领官兵充分感受革命先辈铁心向党、一心跟党的坚定信仰。
“每一个感人场景都源于真实历史故事,每个人物角色都能从战场上找到原型。”宣传干事柴家涛告诉笔者,该军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辉煌荣誉的英雄部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涌现出以黄继光、邱少云、柴云振、孙占元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形成了部队特有的一座“精神富矿”。历经岁月洗礼,该军从这座“富矿”中提炼形成空降兵“十大优良传统”——“铁心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把支部建到坑道里”的组织保证、“舍身堵枪眼”的敢战血性……“十大优良传统”中,有的来源于抗美援朝战场,有的则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以‘十大优良传统为主线,来回顾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峥嵘岁月,再合适不过。”柴家涛说,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将优良传统中的经典历史故事与官兵现实生活充分结合,灵活运用情景式音乐、沉浸式讲述等手段,激起官兵情感共鸣、受到启发教育。
“舞台演英雄,日常做英雄,创排过程中,我们对抗美援朝精神的体悟也更深了。”参与创排的战士秦琛有感而发。
还原英雄形象 打造精品课堂
——这堂情景教育课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疼,你无法想象的疼。可我不能动,一旦暴露目标,牺牲的就不止是我一个人。”
“疼,身上直出冷汗,可我不能动,我在阅兵场上代表的是祖国啊。”
在“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篇章中,舞台右侧是潜伏在战场上、烈火焚身却纹丝不动的坚毅身影,左侧是矗立在阅兵场、撕碎伤病诊断书坚持训练的挺拔身姿。在灯光映照下,阅兵队员和“邱少云”跨越时空进行着对话,字字饱含对祖国和人民炽热的爱。
每一个篇章都是一部生动教材,每一次出演都是一场心灵对话。这样的效果来自一遍又一遍地精雕细琢,他们着重“把细节拉满”,讓现场更有“冲击力”,让声音更有“穿透力”,从而让情景课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引人深思。
“看着身边战友一个个倒下去,再疼我也得忍着,再疼我也把它堵住!”在“舍身堵枪眼”篇章中,看着喷吐着火舌的地堡射击孔,“黄继光”艰难地站起并猛然挺直了身子……为了把战斗英雄塑造得有血有肉,黄继光的扮演者孙昊利用排练间隙,争分夺秒向来自四川的战友请教口音问题,并通过观看相关影视资料,练习低姿匍匐、战场越障等课目。终于,在正式出场那天,一位坚毅勇敢、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亮相舞台。
一段故事留下一种感动,一个传统赓续一份力量。从烈火焚身依然岿然不动的坚毅身影,到为了参加阅兵撕碎诊断书坚持训练的挺拔身姿;从战场上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惊天一跃,到汶川地震空降十五勇士的生死一跳。舞台上,官兵们深情演绎,让英雄精神和优良传统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拓展传播范围 搭建育人平台
——这堂情景教育课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一堂历史底蕴丰厚、教育意义深远的情景课应运而生。该如何拓展传播范围,辐射带动更多官兵?针对这个问题,该军着力做好英雄精神传承的“下篇文章”。
据了解,该军根据所属部队区域分布的特点,组织情景教育课参演人员奔赴多地展开线下巡演,把这场精神“盛宴”送到基层营连,把英雄精神传递到官兵身边。
“目睹英雄壮举,带来的是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盛夏傍晚,刚刚完成跳伞任务、即将奔赴各个战位的新兵们成为巡演的第一批观众。巡演间隙,英雄模范的扮演者走下舞台,走进新兵中间,向大家讲述着英雄壮举背后的故事,那一刻,不少新兵泪流满面。“下连分配听党的,建功立业看我的!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要努力工作,用优异成绩向英雄先辈们报告。”新兵梁佳琦动情地说道。
和梁佳琦一样,巡演结束后,许多新兵也纷纷递交服从分配决心书。看着那按满红手印的决心书,新兵连政治指导员王巨松有感而发:“巡演中的10分钟,就顶得上我们平时的几堂教育课。”
线下巡演激活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池春水”。据宣传干事柴家涛介绍,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巡演的足迹遍布座座军营和驻训点位,“官兵在哪里,巡演就到哪里,教育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传承优良传统,探寻胜战密码。连日来,得益于情景教育课在该部座座军营的广泛传播,官兵们斗志昂扬、动力满满,他们全身心投入练兵备战的火热实践中,助推部队战斗力水平稳步提升。
(责任编辑:陈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