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珍贵文物“活”起来

2023-04-29 18:36刘若男郑媛媛
雷锋·强军号 2023年11期
关键词:航校气象台空军

刘若男 郑媛媛

驻守在“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上的北部战区空军某场站气象台,前身是人民空军历史上首批组建、首个开始观测记录的气象台。

1946年3月1日,我党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即东北老航校),在战争废墟上创办。航校成立之初,用于保障飞行训练的气象信息只能依靠收听气象广播来获取,渠道十分有限。

1948年10月,航校组建气象班:教学没有现成的讲义、教材,教员就一边编写一边油印;缺少训练器材和纸质资料,学员就到日军留下的废品库中翻找。就这样经过8个多月的刻苦努力,学员们完成学习任务顺利毕业。老航校以这批学员为骨干组建了人民空军成立前的首批气象台。

1949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气象台首任台长陈桂荣(女)郑重在日军遗留的观测记录簿“记事”一栏上,写下“本台今日开始观测”。至此,人民空军历史上首本气象观测记录簿诞生了。

在随后的70余年里,气象台一代代官兵连续累计记录留存各类气象观测资料,共计110余种、5800余册,是全空军气象台中保存资料种类最多、数量最大、记录年代最长的台站。

来之不易,保存更难。由于质地脆弱、耐受性差,再加上虫害、霉菌及人为因素的破坏,这些纸质气象资料极易受损。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兼具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气象资料,气象台官兵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在气象台内腾出避光、干燥房间,专门用于存放气象资料;购买铁制密集柜,用以隔离灰尘和预防虫蛀,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气象资料的影响;购置恒温控湿机,始终将温度控制在16℃-20℃、湿度控制在50%-60%,创造最适宜纸质资料存放环境……

2019年10月,伴随着“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被批准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气象台内完整保存的气象资料也从连队传家宝变成了文物。当人民空军历史上首本气象观测记录簿——《定时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1949年7-9月)》,出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之“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历史展览”中时,众人惊奇地发现:它虽历经70余年岁月洗礼,但内部纸张平整,其上字迹依旧清晰可见。

2023年6月1日,东北老航校开学纪念日,17名老航校先辈子女走进气象台。当气象台第三任台长齐秀芬(女)之子魏齐庚,在《定时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1950年1-3月)》中,发现其母亲在上面记录的气温、湿度、风速、风向、能见度等气象数据时,激动不已。

为长久地将历史资料“传”下去,真正让气象文物“活”起来,气象台官兵再次行动:将1949年至今的几千本气象资料,按不同年份、不同观测类别有序分类,逐页扫描导入多媒体查询机中形成“电子书”。电子书录入成功后,可最大程度减少纸质气象资料翻阅次数,让官兵更快速、精准地搜索到所需历史气象数据,最大限度发挥气象文物使用价值。

气象台观测填图班观测填图员、下士姜宇航,刚到气象台时,同班长一起保障跨昼夜飞行训练。那天,临近飞行训练天空突然阴云密布,没一会就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多半是飞不了了,要不要建议待命,推迟进场?”姜宇航独自嘀咕,可一转身,却发现班长稳坐观测工作平台前,没有一丝慌乱。原来,班长几天前就查询了老气象资料记载的往年同时期气象数据,并结合数据分析了当前天气发展趋势,最终判定:本场会有短时降水,但不会影响飞行训练。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雨停了,天空逐渐放晴,随后,各保障单位官兵陆续进场,战鹰按计划起飞。

近年来,该气象台多人被空军评为“连续两百班无错情”优秀观测员,被战区空军评为“连续百班无错情”优秀观测员,多次在上级比武中折桂;官兵在各级气象刊物累计发表理论、研讨文章50余篇,多次获战区空军优秀气象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一代代气象台官兵守护老气象资料的同时,也在不断续写这本厚重的气象观测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战鹰高飞远航。

(责任编辑:陈运军)

猜你喜欢
航校气象台空军
空军
雏鹰从这里起飞——记人民军队第一所航校
空军行动
萌萌的气象局通知
法国空军
关节为何成了“气象台”
国内航校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前景规划研究
山东临朐设立负荷“气象台”保障有序用电
空军入闽第一战
中国第一航校——南苑航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