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慧
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吴筱玫老师主编的《核心素养导向的备课》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核心素养就是一个人的品格和能力中的核心要素。对于教育发展而言,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
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概念,即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英语有效备课的关键就是,教师要确立以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各项语言技能,打造良好的思维品质,树立文化意识。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学习能力,激发情感态度。因此,我认为要创造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确定符合英语学科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
在设立教学目标的时候,心中要有总的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体系。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不仅要清楚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目标,还要了解小学和高中阶段的课程目标,从而做到各学段的衔接和递进。在心中有整体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再从把语言知识和能力目标从单元教学目标具体到每个课时计划,逐渐细化具体。在备课过程中,还要清楚本班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搭建新知生长点,做好知识间的自然衔接和过度。
而在设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
二、发掘整合多渠道课程资源
英语教学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随着课程资源的研发和推广,除了教科书,面对各种图书、报刊杂志、电视节目,网络资源、远程教育资源以及各类APP,教师要具有专业甄别能力,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现有水平的条件下,选取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如每年暑假,中央十台的《希望英语》栏目有个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这个节目很适合学生暑假时期观看,既丰富了暑假生活,又能提高语言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百词斩与扇贝是能够很好帮助学生记单词的APP,它们同时还有与学生当前水平相匹配的原汁原味的英语阅读,可以丰富学习内容。
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的运用环境,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使其在潜移默化间自觉地运用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发掘个人智力潜能,提升思考技巧,增强记忆力、组织力与创建力。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语言信息图像化,有助于将大量的知识分解归类成易于记忆理解的“组块”,帮助学习者形象地、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通过构建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记忆理解所学的材料,而且也更利于学生从记忆力里提取运用。在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用来辅助单词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
当然思维导图运用得最多的还是在阅读教学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中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和阅读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构建思维导图已经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的一致认同。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也是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它不仅有利于记忆、理解材料的整体结构,分解细节,还能够帮学生把文章中的隐性信息显性化。与此同时,构建思维导图还锻炼了学生分析、归纳和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画好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策略。
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透多元文化的理念。英语学科学习的不单单是语言知识,还承担着传播知识、文化等功能。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提高人文素养。
五、“立德树人”是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的核心
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目标首先应该建立在良好师德的基础上。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之前,教师自己要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内在准则,只有师生间的情感态度达到和谐共鸣,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小故事蕴含大道理。我们要发掘材料当中潜在的哲学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是对教育教学价值的再次定位,反映的是国家、社会发展对人的素养的基本要求。这必将引起教学行为、教学评价、教学方法和教学意义的重大变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要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深刻反思,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回归教育向人的本质,培养全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