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正的“津味”

2023-04-29 00:44:03贺绍俊
天津文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天津人奇人麦克

又读到了林希的小说,特别地惊喜!

记得三四十年前,我在《文艺报》做编辑,我们几个年轻编辑特别喜欢林希的小说,只要在刊物上发现了林希的新作,便欣喜若狂,大家争抢着先睹为快。为什么这么喜欢林希的小说?就因为林希小说有着地道的“津味”!1980和1990年代,京味小说和津味小说作为两大地域文化风格的小说流派,十分风光。但是当代文学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各种新潮奔涌而来,人们逐渐对地域文化风格的小说不感兴趣了,津味小说也就被边缘化,再也不像三十多年前那样风光了。这次读到林希的新作,便有一种津味小说又回来了的感觉。

林希在《天津文学》上相继发表了四篇小说,分别是《流浪汉麦克》《哈罗,县太爷》《“黑心我”心不黑》《大太子列传》。不得不说,林希仍然写的是纯正的津味!

纯正的津味就是要把天津特色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林希对天津有着精准的把握,他在《沽上纪闻》开篇的题记里就把天津的特点说得清清楚楚,在他眼里,天津曾是一个风水宝地,天津人则是友善的好人:“土著民众依沽而居,或耕或织,或商或渔,和睦相处,温饱即安,津人天性和善,吃苦耐劳,邻里和睦,果然人间福地也。”自从近代开埠以来,天津“领西风之先”,成为世界繁华大都市,“每日皆有感天动地的表演”。从林希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天津在近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这两条大河直接汇合的关键点,因此会产生很多的奇人奇事,我们又在这些奇人奇事上看到中西文化相碰撞的痕迹。林希在过去的小说里就突出写了天津之奇,塑造了一批以中西两种文化共同打造出来的奇人,绘出了一幅代表天津文化特色的奇人图谱。这幅图谱并没有穷尽,因此林希再次动笔写津味小说时,必然要在这幅图谱上增添新的形象。他的四篇小说就有三篇专写近代天津的奇人。《流浪汉麦克》写了一个想到中国来轻松发财的洋混混,《哈罗,县太爷》写了一位要以中国的《奇门遁甲》对付洋人淫词邪说的大儒于之乎,《大太子列传》写了一个情商智商皆为负的纨绔子弟大太子。《“黑心我”心不黑》写的同样是一个奇人,只是时间挪移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革命年代,这是一个能在珠宝行业里混吃混喝的大闲人“黑心我”。

写奇人不是为“奇”而“奇”,通过这些奇人,林希揭示了天津这座城市的历史价值和人格力量。比如在《流浪汉麦克》中,麦克不过是一名在德国只能当乞丐的混混,为什么冒出念头要漂洋过海到中国来,就因为“中国刚刚敞开门户,商机多,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能发财,于是许多外国失败者,就跑到中国来碰运气”。而天津在当时应该是中国最有胸怀接纳来自各国的冒险者的,尽管在这些冒险者中不乏“带着资本带着技术来中国开办实业”的,但也有像麦克这样的洋穷光蛋。小说写了麦克凭借自己洋人的身份轻松地发财,也写他一瞬间又被打回原形,失魂落魄地又要另外去找饭辙了。小说就这样既嘲弄了洋混混麦克,又展示了天津的包容性。《哈罗,县太爷》涉及的是中西文化的交锋。小说中的县太爷还是一个礼贤下士、想办实事的官员,他三顾茅庐去请当地的大儒于之乎出山做主管一切的主簿,“二人珠联璧合,将浩大的一个天津府治理得秩序井然”。但如今的县太爷遇到了一个大麻烦,这麻烦就是“接办洋务”,哪怕是精通《奇门遁甲》,哪怕是珠联璧合,他们面对洋人时竟手足无措。洋人开口打招呼,一声“哈罗”,就把于之乎吓得“险些跌倒在地”。“哈罗”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原来不是“哈罗”的威力大,而是于之乎想多了。这位大儒是按旧有思维,认为这是洋人发出的“夺命咒语”,于是他就要用《奇门遁甲》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来破解洋人的咒语。于之乎自以为得计,却不料在与日本人交往时,被他们的照相机和镁光灯吓得魂魄都丢掉了,再也不肯当差理政,在手卷上写着“我要命”三个大字向县太爷辞职了。林希明显嘲弄和讥笑了中国传统文人在文化上的固步自封,在新型文化的面前毫无招架之力。与此同时,深爱着天津的林希也痛惜地意识到了天津近代虽然领西风之先,但在观念上和文化上尚未做好领略西风吹拂的准备,因此天津尽管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种变化只是被动的。《大太子列传》同样也是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进行批判的。小说揭示了,近代天津的被动式变化,造就了一种藏污纳垢的文化生态。《“黑心我”心不黑》则是写到成熟了的天津,它面对西方文化不再是被动式的了,它有了自主的文化,它有了独立的品格,这种自主性和独立性便体现在南苑大学的几位教授身上。林希的小说叙述亦庄亦谐,“谐”的成分更多一些,但當写到天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时,林希的叙述就多了庄重的成分。在庄重面前,大闲人“黑心我”也能觉悟起来,“幡然一位新人”了。

林希就像是天津这座城市的一名特别史官,他在为天津写史立传,但他不是像一般的史官那样专注于记录历史发生的事件,而是准确记录下了天津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变化。你要了解天津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天津人是什么样的品性,你就来读林希的小说吧。林希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当然离不开他对天津的熟悉了解,他对天津可以说是钻研透了,他曾经对天津有过一段概括,他说:

“天津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在兼容和吸纳了京都文化、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江浙文化和闽粤文化。北方人的粗犷豪爽与南方人的精明干练,都对天津民俗的人文性格形成产生了主要的影响。码头文化的流动性,赋予天津人更多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码头文化的竞争性,赋予天津人更多的危机意识和较强的求生意志;码头文化的多元特征,则赋予天津人更多的自由精神和适应能力。而且天津是一个平民城市,天津人安于做平民,而且安于世世代代做平民。天津人认为做老百姓最好,过小日子,是天津人最高的人生理想。”

林希一直以小说的方式将他对天津的认识形象化地表现出来。

再次读到林希的新作,还有一点让我感触特别深的地方是林希对自己文学观的坚守。读他的这四篇小说,还是过去的味道,林希没有变!今天的文坛,以求变逐新为最大目标,“变”与“新”也就成为评价作家作品的重要标准。求变逐新的确很重要,当代文学自新时期以来正是在求变逐新的刺激下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开创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但是,在求变逐新的大趋势下,也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一味把“变”与“新”视为评价标准,便舍弃和否定了过去的一些有用的东西。林希并不被“新”所诱惑,他以不变应万变,坚持自己的风格,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是我特别欣赏林希的地方。林希的“不变”自然首先表现在写作目标的不变上,他仍然像以往那样,通过自己的小说来展现天津城市的精神内涵,他依然是天津这座城市的特别史官。除此之外,他坚持讲好故事,坚守自己的语言风格,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以不变应万变”。

林希善于讲故事。他的小说好读,首先就在于他的小说中具有充分的故事性。但在现代小說中,作家们不再看重故事性,甚至出现无故事的小说。在现代小说观念的影响下,许多作家在故事性之外,增加了更多的叙述元素,从而使得小说的表现空间得到充分的扩展。即使如此,林希仍然以自己的方式讲故事。《天津文学》今年刊发的这四篇小说基本上就是由故事构成的,人物也是在故事中使形象丰满起来的。他向人们展示了,故事依然具有巨大的魅力。林希讲述故事的方式不断变化,比如《流浪汉麦克》是以一个细节为酵母,带动情节的发酵,使故事的容量不断扩展。这个细节就是麦克脚上所穿的一双法国名牌路威酩轩皮鞋。这双皮鞋首先发酵、生发出故事的开头:麦克在船上像乞丐一般捡漏捡到了一位富贵人偷情时遗弃下的一双皮鞋。由这个开头起皮鞋继续“发酵”,我们就看到,麦克凭着这双皮鞋被人视为身份高贵而住进了野鸡窝酒店,出入各种高级场所,还被人任命为一家洋行的副经理。最后,他在一次跟着天津人看热闹时挤丢了这双名牌皮鞋,就只好又当他的流浪汉去了。以名牌皮鞋为酵母,不仅是讲述故事的需要,而且也紧扣了小说的主题。《大太子列传》则是借用了主仆故事的传统结构,让两个精明的张三、李四左右着大太子的行动,更加彰显了大太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本性。在情节发展中,林希又加入相声抖包袱的手法,使故事更加妙趣横生。比如最大的一个包袱是大太子躲在青岛租界里,假装在德国的大学留学,于是便有人声称是他在德国的同学要与他共叙同窗友情,大太子为了不让自己假留学的丑闻泄露出去,只好忍痛开出一张大额支票了。这四篇小说的故事都是跌宕起伏,奇峰异起,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林希具有自觉的语言意识,这一点尤其可贵。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

“如果我们觉得一部文学作品缺乏文学性,往往问题就出在语言上;作家要提高自己作品的文学性,也就应该首先在语言上下功夫。但是,文学界一直以来缺乏清晰、坚定的语言意识,我所说的清晰、坚定的语言意识,是将语言置于文学性的核心地位之上的语言意识,是围绕着一个完整的文学语言体系而展开的语言意识。”

当我读到林希的新作时,就发现林希便是一位具有语言意识的作家,因为他会认真研究天津人的语言特点,并由此提炼出自己的语言风格。他以天津方言为基础,巧妙地运用了当地的俚语和口头禅,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天津市民的幽默和豪爽个性。林希特别欣赏天津人的语言才能,欣赏对天津人的昵称“卫嘴子”。他说:“天津人说话表情活泼,话语幽默,语音动听,内容丰富。”他在这里概括了天津人的言说特点,同时他也以天津人的言说特点来确立自己的叙述特点。林希是以天津人的语言风格表现天津城市的精神内涵,二者本来就是互为表里的,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林希是为自己的小说确立了一种最恰当的语言。这就点明了林希的津味小说为什么是纯正的津味,因为他是用地道的天津话来叙说天津城市的特性。

林希再一次让我领略到津味小说的魅力。我觉得津味小说作为一种特别的小说风格,完全值得加以发展,因为天津人说话的底气仍然很足,天津这座城市的个性也仍然很强!我期待读到更多也更新的津味小说。

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辽宁作协副主席。曾任《文艺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小说选刊》主编。专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从事当代小说研究和批评,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文学的尊严》《建设性姿态下的精神重建》《重构宏大叙述》《当代文学新空间》《文学批评学》《中国当代文学图志》《铁凝评传》等。曾获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责任编辑:崔健

猜你喜欢
天津人奇人麦克
许晴
艺术家(2023年4期)2023-07-08 00:42:02
我们班的俗世奇人
1/2的魔法
推荐书目《俗世奇人》
都市人(2022年3期)2022-04-27 00:44:57
小王子
生活很艰难,但你被爱着
知识窗(2021年4期)2021-10-02 15:30:06
“俗班奇人”——舞王李
猜猜我有多爱你
民国报界奇人黄伯惠
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 12:22:35
Human Translator and Translation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