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保福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近年来,某市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让民众普遍受益。这也使该市的经济发展获得了有效支撑,改善了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由此可知,该市在经济发展中的宝贵经验是坚持了
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共享发展,增强民众获得感
③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④发展依靠人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确保能源安全”。为此,需要
①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②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加快淘汰传统能源,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
③坚持绿色发展,加速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④加速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强国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3. 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以下雄安新区建设规划与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①疏导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共享发展
②探索数字城市建设,促进区块链、大数据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③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协调发展
④推进森林生态价值转化,积极推动已备案的碳汇产品实现交易——绿色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质通常是指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量通常是指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下列推导能够体现统筹“质”和“量”关系的是
A. 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就业规模→居民收入提高→优化财政收入结构
B. 淘汰落后产能→释放生产要素→共享发展红利→增加新消费场景
C. 规范财富积累→改善分配格局→鼓励报复性消费→支撑经济复苏
D. 推动产业数字化→降低运距贸易成
本→带动新型贸易方式发展→保持贸易增长
5.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下列传导路径中,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是
A.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我国对外投资规模
B. 增加银行存款准备金→增加货币供给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C. 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居民间收入差距
D. 整合国有企业资源→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样做
①表明内需不足已成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
②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是发挥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的主动选择
④将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出口、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拉动转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十年来,我国新能源、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均实现创新突破,这凸显我国制造业的科技含量、智能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底,工信部批复组建新一批世界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我国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正在加速形成。由此可见
①中国制造正在不断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②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得到了发展
③科技创新正不断强化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④我国不断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巩固制造强国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有研究认为,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工程相似,“东数西算”是一个国家级算力资源跨域调配战略工程,引导中西部利用能源优势建设算力基础设施,“数据向西,算力向东”,服务东部沿海等算力紧缺区域,以解决我国东西部算力资源供需不均衡的现状。可见,实施“东数西算”的意义在于
①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乡融合
③实现优势互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④鼓励数据市场自由竞争,为数字中国建设赋能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9.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集中阐释了他对于平等和正义的理解。文章讨论了两种前后相继的平等,即按劳分配的平等和按需分配的平等,其中对按劳分配平等的分析与批评最为详尽,集中展示了马克思对平等和正义的根本信念。下列符合按劳分配中平等和正义信念的有
①按劳分配是将全社会创造的财富以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进行的分配
②按劳分配把劳动者个人收入和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③按劳分配能激励劳动者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和劳动技能,促进生产发展
④按劳分配使劳动者平等参与劳动成果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小红同学的爷爷奶奶是国家退休干部,现在他俩每个月有社保部门发放的养老金,爷爷返聘在一家民营企业上班,每月领工资,有银行存款(包括国债、定期、理财等)收入,有一套房产出租的租金收入。对他们的收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劳动收入+转移支付收入+财产性收入
②按劳分配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
③劳动收入+资本收入+土地收入+转移支付收入
④爷爷奶奶的全部收入都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23年以来,数据要素市场获得地方性政策的密集支持。自7月下旬至8月初,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出台政策文件,进一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改革和创新。据此完成11~12题。
11. 构建健全的数据产权制度是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核心重点之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提出,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建立这样的产权运行机制能够
①促进数据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我国实体经济发展
②放活数据产品经营权,发挥政府配置资源决定作用
③加大数据供给,提高数据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厘清数据产权,保护数据要素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2. 为保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实施,人社部采用“大管控”模式,遵循全国标准统一、数据实时同步、部省两级联动、风险有效管控的总体思路,部省同步推进统一的全国统筹系统建设。截至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养老保险数据全国集中管理和业务统一风险管控。这有利于
①加大社会保险费对个人所得税的抵减作用
②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发挥全国汇聚数据的优势
③实时查询缴费信息,在线申领社会救助金
④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公平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 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起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对政府调控的补充。下列关于第三次分配说法正确的是
①主要是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规范财富的积累机制,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②要鼓励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公益性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
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和对再分配的有力补充,充分体现了社会成员更高的精神追求
④将进一步完善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我国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越织越牢,保障政策日趋精细化、精准化,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逐渐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下列关于兜底线政策措施的传导路径描述正确的是
①加大低保扩围增效工作力度→鼓励低保家庭成员积极就业→增加居民的经营性收入
②加大急难情况临时救助力度→加强与受灾人员救助政策的有效衔接→防止因灾返贫
③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现不同系统、不同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提升救助水平
④充分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完善以自愿为基础的慈善公益事业→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某研究团队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并绘制了曲线图(下图)。下列对该曲线图分析合理的是
[0.05] [0.10] [0.15] [0.20][0] [1.0] [0.8] [0.6] [0.4] [0.2][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社会保障水平]
①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②作为经济的立身之本,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当提高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
③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适当调低社会保障水平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容易陷入“高福利陷阱”,从而削弱经济发展的活力和质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7月25日,《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报告发布。目前,我国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需要消除。县域产业结构有待升级,县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县域产业发展存在同质化问题,相当一部分县域的产业体系雷同,而且一些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能源消耗大。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县域之间存在资源和要素流通壁垒,存在一些各自为政的现象,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发展格局要求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更高水平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体系。此外,还存在县域城镇化水平和县域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仍有待提高、居民消费潜力有待挖掘等问题。
材料二 近年来,Z省某县积极营造“尊商、重商、爱商、护商”的浓厚氛围,努力打造一流县域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提质换挡。该县依托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3.0平台,上线“一站式助跑”应用,实现项目审批快通道、投资监管全流程、减税降费全落地;深化制约发展的城乡正规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工程投资领域产权法治化、标准化、系统性、全覆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县域经济新格局。(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知识,分析该县多措并举优化县域营商环境的合理性。(5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省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浙江省绍兴市根据自身基础和禀赋,扎实做好“破、融、立”三篇文章,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做大共富“蛋糕”。
【破出新空间】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破旧立新,印染化工企业“跨区域整合”,腾出的土地培育和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企业和行业,走出了调整制造业空间、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融出新动能】推进林业生产数字化改革,促进林业一、二、三产融合,通过“企业+村集体+林农”模式,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推进“共富+数智”,全面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推进“共富+服务”,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其中绍兴柯桥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共富+绿色”,强化能源“双控”,加速产业绿色化发展。
【立出新优势】坚持头部引领、链式聚合、人才支撑,昔日的“酒缸、酱缸、染缸”转变为今日的“芯片、药片、刀片电池”,相继创建集成电路、生物制药、先进高分子材料三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努力争创发展新优势。
(1)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绍兴市是如何通过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0分)
(2)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请你就如何建设绿色校园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学习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时,某校高一240班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查阅到以下文字素材: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在新发展阶段开创共同富裕的新局面,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是重要环节。基于此,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助力农民增收的政策: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深化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种粮财政补贴,加强民生保障力度,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1)结合材料,运用“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采取的助力农民增收政策的正确性。(8分)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同学提出,国家应保护各种收入形式,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结合所学经济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这十年,我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同时,要看到在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下,社会保障领域同样面临着地区、群体、制度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居民需求难以有效满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不充分等问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这就要求政府、市场、社会、个人都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来,改变过去政府“一枝独大”的局面,形成共建共治、协同共享局面。可持续的社会保障要求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发展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既立足现实解决实际问题,又着眼未来解决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防止落入“福利陷阱”。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谈谈如何更好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12分)
本期素养专练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A 材料未体现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也未体现发展依靠人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③④均不符合题意;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2. B ①错误,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②排除,“加快淘汰传统能源”说法绝对;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3. C ①是协调发展的体现,
③是共享发展的体现,均排除;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4. D A不符合题意,居民收入提高与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之间没有直接关联;B不符合题意,淘汰落后产能可以释放生产要素,但应通过增加新消费场景促进共享发展红利;C排除,“鼓励报复性消费”说法错误;D正确且符合题意。
5. D A错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是为了增强我国市场吸引力、竞争力,而不是为了“扩大我国对外投资规模”;B错误,增加银行存款准备金,会使得银行留存资金减少,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C错误,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居民间收入差距,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D正确且符合题意。
6. C ①错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④错误,要将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出口、投资拉动向依靠出口、投资、消费协同拉动转变;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7. B ②错误,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④错误,我国还不是制造强国;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8. A ②不符合题意,“东数西算”可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但没有体现城乡融合发展;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鼓励数据市场自由竞争;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9. D ①错误,按劳分配是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③不符合题意,该选项强调的是效率,而题干强调的是平等和正义;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0. A ②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按劳分配收入和经营性收入;④错误,在他们的全部收入中,按当前的税法规定只有每月领的工资和房租需要缴税,其余暂时不缴税;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1. C ②错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加大数据供给,提高数据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2. D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加大社会保险费对个人所得税的抵减作用;③不符合题意,养老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而非社会救助;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3. C ①错误,加大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属于再分配;④错误,进一步完善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4. C ①错误,鼓励低保家庭成员积极就业可增加他们的劳动性收入,而不是经营性收入;④错误,完善以自愿为基础的慈善公益事业不属于兜底线的政策范畴;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5. B ②错误,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③错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适当调高社会保障水平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6. (1)①坚持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2分)②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减少能源消耗。(2分)③坚持协调发展,建设彰显优势、协同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缩小区域差距。(2分)④坚持开放发展,顺应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分)⑤坚持共享发展,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促进人民增收,激发消费潜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进人民福祉。(2分)
(2)①该县尊商、重商、爱商、护商,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上线“一站式助跑”应用,实现项目审批快通道、投资监管全流程、减税降费全落地等,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3分)②该县深化城乡正规产权制度改革,依法保护了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2分)
17. (1)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分)②坚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发挥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战略性支撑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3分)③促进三产融合,以“企业+村集体+林农”模式,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速产业绿色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分)④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2分)
(2)示例:①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普及环保知识教育。②举办环保主题班会、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板报设计竞赛等。③在校园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及废弃物,节约用水用电,爱惜每一粒粮食。(只要围绕“绿色校园”写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8. (1)①党和政府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有利于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4分)②党和政府深化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多渠道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群众要素收入,促进机会公平。(2分)③党和政府通过提高农民种粮财政补贴和加强民生保障力度来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有利于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2分)
(2)为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3分)同时,国家要加大税收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3分)
19. ①要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3分)②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平衡地区收支矛盾压力。(3分)③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同时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也要承担起相应责任。(3分)④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