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

2023-04-29 09:24:51胡柳燕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双减历史情境

胡柳燕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简单来说,“双减”政策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双减”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基于此,教师就要让教育回归学校、回归课堂,让知识在课堂内消化,精心设计适量、科学的作业。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在“双减”政策下将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

一、打造有效益的历史课堂

“双减”政策就是倡导把教育回归本质、回归学校、回归课堂,向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效率,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饱”“学好”,那就要打造有效益的历史课堂。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着眼于学习的实践和应用。

在历史教学的实施中,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的有效方法,以及对客观历史做出合理的评价,从而形成长效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说到底,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就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否符合21世纪的人才要求。我觉得一节有效的历史课需符合以下几点。一是符合教育的价值追求。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性、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品质和能力及引领学生分享和掌握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二是符合人才的培养要求。使学生具备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忍耐性格和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 三是符合教育的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打造有效益的历史课堂,简单的理解就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从合理科学安排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到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再到教学目标“当堂过关”原则。那么,怎样的教学模式才是有效的教学模式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历史教学模式的三种变革。

(一)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模式

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基本形式。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建立在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评价、自主反思、自主构建等基础上的一类教学活动范型。

学生的活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探究型活动、体验型活动、交往型活动、操作型活动等。

这种教学模式,建立起了学生外在活动与内在知识构建之间的联系。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对教学过程具有全程性的体验和感受,在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成和构建。

(二)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模式

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问题情境的支持下,师生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一类教学范型。所谓的“问题”,必须具备足够的驱动力,它应当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足以让学生进行一番苦苦思索的;它又是有一定的成果再现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到问题解决的喜悦。一般来说,需经历以下六个步骤:1.提出科學的问题;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说或猜想;3.收集证据;4.解释;5.评估;6.交流和推广。

(三)以情境体验为特征的模式

以情境体验为特征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将情境与体验结合起来,突出强调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良好土壤和环境,置学生于丰富复杂的教学情境中,以情境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情境体验可借助多媒体利用视频、图片,或让学生代入角色等。

二、执行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夯实双基,培养能力,愉悦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课堂教学是实现历史有效教学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观念,把握历史学科特点,同时还要执行有效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包括观念转变策略、课堂实施策略(导入策略,问题策略,教学资源使用策略,语言表达策略)、第二课堂策略、教学评价策略。

(一)观念转变策略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没有合乎时代的教学观念,也就没有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行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先转变观念。

(二)课堂实施策略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活动。怎样打造高效课堂呢?下面我们从导入策略、问题策略、教学资源使用策略、语言表达策略等方面来一起探讨课堂实施策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ー,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效果的优劣。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其处于积极状态,是上好这堂课的首要问题。课堂导入要注重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和师生直接进行信息和感情交流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背景下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积极思维,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联系。这不但有助于拓展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师生共同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课堂提问不仅能引发学生讲出一些“清楚而生动”的观点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课堂变成学生主动进取、施展才华、走向成功学习之路的场所。课堂提问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进而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提问的技巧。

(三)教学评价策略

在评价的功能上, 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激励和发展。

在评价的主体上, 由固定只是教师评价学生转向评价主体多元化, 重视学生自评与互评的作用, 重视学生、教师、家长交互评价的作用。

在评价的内容上, 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对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的方法上, 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 强调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尤其注重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任何一种模式,只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特点,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里有所收获,那就是有效的教学模式。不要因为学习别人的教学模式,而丢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也不要为了教学模式,走进一个预设的框架中难以突破。

猜你喜欢
双减历史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