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期参考答案

2023-04-29 00:44:03
关键词:古义吏部赎罪

1.A(A.国事:古今都指国家的政事。B.诡辩: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C.形容:古义,形,形体。容,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写;D.从容: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2.C(“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A.介词,“为了”/介词,表被动;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连词,“于是”/介词,“用”。)

3.C(A.指—旨;B.濯—浊;D.被—披。)

4.B(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被动句。)

5.B(A.写作,撰写;C.表被动,译为“被”;D.效法。)

6.D(第8段先从屈原的角度写,寓议于叙,阐明他的命运与楚国命运息息相关;后从楚怀王的角度写,运用议论,批评其“不知人之祸”。)

7.C(“楚国宋玉、唐勒、景差的徒弟都能写出很好的辞赋”错,对“之徒”理解有误。)

8.(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9.ACE

10.B(两个“疾”词义不同,前者是名词“疾病”,后者是动词“痛心”的意思。)

11.B(错在“特意在京城给他建造了宅院”,是在盐山建了宅院。)

12.见译文。

13.①整顿军队作风,训练将士;②整修边防设施,修城垣,挖沟堑,建堡屯;③积蓄边防物资。

【参考译文】

王翱,字九皋,是盐山人。永乐十三年,王翱两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被任命为大理寺左寺正。宣德元年,被提升为御史,当时官吏有了罪,不问罪大罪小,都允许通过搬砖恢复原来的职位。王翱请求犯了贪赃罪的官吏只允许赎罪,不能恢复官职,用来惩罚贪官污吏。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英宗即皇帝位后,提升他担任右佥都御史,偕同都督武兴镇守江西,惩治贪官,打击奸邪,官吏百姓对他又怕又爱。正统二年,他被召回都察院。七年冬,总管辽东军务。王翱因为军令长期松弛,敌人来了,将士们不能奋力作战,就趁着各位将领到官庭谒见时,以军行无纪律之罪责备他们,命令身边人把这些将领拉出去斩首。将领们都惶恐地叩头,希望效死力来赎罪。王翱于是亲自巡行边防,从山海关到开原,沿途修缮城垣,疏浚沟渠。五里设一堡,十里建一屯,使烽烟相接。他还训练将士,为鳏寡之人安家。军民都非常高兴。王翱又因边塞孤悬在外,远离内地,军饷缺乏,便依据当地风俗立法,让犯罪的人能够借劳作所得赎罪。十多年间,获得了大量粮食和牛羊数十万,边防用度因此很充足。景泰三年,王翱被召回掌管都察院事务。浔、梧地区猺人叛乱,总兵董兴、武毅互相推卸责任不作为,于谦请求让翁信、陈旺替换他们,而且特意派遣一个大臣来监管军中事务,于是朝廷任命了王翱。两广地区有总督,就从王翱开始。猺人都归服了,辖区之内安定太平,王翱入京担任了吏部尚书。当初,何文渊协助王直掌管吏部,做事多从私心出发,被谏官弹劾而罢了官。王翱替代了他们,完全遵守现有法令。成化元年晋升为太子太保,皇帝免了他雨雪天上朝参拜。(他)屡次上奏章请求归乡,(皇帝)总是安慰并挽留他,多次派太医为他看病,病得厉害了,才允许他退休。还没有出都城他就去世了。皇帝追赠他太保一职,谥号是忠肃。王翱在吏部时,谢绝别人的请谒,公事之余总是住在值宿的地方,不是过年过节、初一十五拜谒祖先祠堂,他不曾回到私宅。每次选用官员,有时正值他被皇上召去谈话,侍郎代为选用。王翱回来后即使很晚了,也一定到官署查看所选的是什么人,唯恐有选用不当的地方。他推荐人才不让人家知道,说:“吏部怎能是快意恩仇的地方呢?”他自己信奉节俭朴素。景帝知道他贫穷,为他在盐山建造了宅院。他的孙子因为受庇荫入太学读书,王翱不让他去参加科举考试,说:“不要妨碍了寒士之路。”王翱从辽东回朝时,一同做事的宦官敬重王翱,送给他几颗明珠,王翱坚决推辞。那人说:“这是先朝皇帝赐给我的,您不会以为这是赃物而拒绝我吧?”王翱不得已,收下并把它们收藏起来。那位宦官死后,王翱召来宦官的侄子归还。

猜你喜欢
古义吏部赎罪
《兵谣》:一曲军人心灵成长的赞歌
新阅读(2023年9期)2023-10-14 02:45:05
古今异义词
明代吏部尚书群体构成及其特点
冬之光
从“皇甫吏部”与“元仆射”考辨《齐民要术》的成书时间与背景
古今农业(2019年1期)2019-05-11 09:17:16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08:47:33
例谈翻译策略的选择对修辞译法的影响
文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9:33:47
跨媒介的叙事艺术:《赎罪》的电影改编研究
家庭视阈下《赎罪》中的姐妹关系
略论两晋南朝的吏部郎与官员铨选
山西档案(2016年4期)2016-02-03 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