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与管理策略研究

2023-04-29 05:49:13赵倩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24期
关键词:绿色信贷碳中和碳达峰

赵倩

摘要:“双碳”目标下,绿色信贷成为商业银行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日臻完善,带来了良好的环境效益。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现阶段商业银行面临绿色信贷的风险困境,进而针对商业银行提高绿色信贷服务水平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关键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碳达峰;碳中和

DOI:10.12433/zgkjtz.2023242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世界各国也开始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2020年9月22日,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即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金融行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紧跟绿色发展潮流,实施差异化绿色发展战略,鼓励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早在2012年2月,原银保监会发布《绿色信贷指引》,推动金融机构围绕绿色信贷实施信贷结构调整,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范环境、社会风险,推动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截至2020年年末,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绿色信贷余额由2013年的5.2万亿元上升至12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2.7%。我国在推动向绿色经济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信贷活动时仍面临风险,给其经营治理及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带来新挑战。基于此,本文以“双碳”目标下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为基础,分析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实践中所面临的风险及对应措施,以完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一、“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现状

面对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国务院、人民银行及各级管理机构等均提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可协调的信贷政策,推动“双碳”目标实现。近五年来,绿色信贷规模逐渐扩大,绿色信贷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22年年末,我国绿色信贷总余额20.64万亿元,同比增长33.76%。我国绿色信贷余额保持高速增长,有助于满足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的融资需求,有助于实现“双碳”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低碳转型,企业对绿色信贷的重视度将会继续提高,目前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12家金融机构2021~2022年绿色信贷余额变化汇见表1。

如表1所示,截至2022年数据,各大金融机构绿色信贷较上年末增速在30%以上。其中,从贷款余额来看,工、农、中、建位居银行绿色信贷总量排行前四,绿色信贷余额分别为3.98、2.70、1.99及2.75万亿元;从信贷增速来看,中信、民生及工商位位居前三,分别为66.93%、67.65%及60.48%。目前,实现“双碳”目标仍需大量投资,大部分需要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环保设施、绿化及绿色服务等行业资金需求较大。金融机构正在扩大绿色信贷投资业务,为更多绿色项目服务。

二、商业银行色信贷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政策风险

尽管目前已经颁布了有关绿色信贷的环境法,但未对商业银行、信贷公司和环境部门之间明确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分工。与此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的约束性,惩罚措施在立法层面未得到充分落实,这些都使得政策风险成为限制绿色信贷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绿色信贷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或者政策执行不力,导致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得到有效支持。

(二)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信贷实践中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从内部因素来看,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在发展绿色信贷实践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同时在绿色信贷具体操作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评价、贷款调查、授信审查等方面认识不足。二是未能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没有完善的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缺乏对绿色信贷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手段。三是人员缺乏绿色信贷知识,业务操作水平有待提高。

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等。这也是导致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信贷实践中面临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

(三)信息披露风险

现有信息披露框架仅对金融机构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的管理要求做了明确规定,但对企业层面的信息披露尚未有明确规定。当前,我国企业环境和社会风险信息披露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极少数企业按照规定在其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进行信息披露。此外,金融机构也缺乏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制度和专业能力。商业银行和环保部门缺乏沟通,对环境风险、环境效益等重要信息的披露仍停留在表面阶段,导致商业银行与环保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愈加明显,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实践时很难全面掌握企业的相关环境和社会风险信息,导致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决策管理时面临较大风险。

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践中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首先,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信息披露政策对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披露环境信息,就可能导致相关监管部门无法明确对企业监管、处罚的标准等。另外,应完善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业务的环境风险管理政策,规范风险评估标准,健全监管和审核机制,保障绿色信贷业务合规稳定。

(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人才培训工作

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相关领域专家或商业银行总行人员担任组长,统筹推进全行绿色信贷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对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推进绿色信贷业务建设,拓展员工专业知识,提升资质水平。首先,积极引进高水平绿色信贷业务专家,加强对员工的绿色信贷专业培训,培养专业的绿色信贷业务人才,同时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创新绿色信贷业务。其次,为人才创造多种激励机制,激发从业人员学习积极性。最后,与高校积极开展联合培养工作,推动绿色信贷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满足绿色信贷对人才的需求。

(三)建立风险预警提示

与政府部门、企业等绿色信贷相关方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外部信息整合到银行内部管理体系中,比如,环保信用评估结果、违反环境法的企业名单等,以减少商业银行与贷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识别和评估违规企业,及时传播风险预警信息,并采取适当的行动。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将环保部门披露的企业违规信息纳入内部管理体系和客户评级体系中,强制降低和协调评级体系中环境记录较差的客户评级,共同推动绿色信贷业务发展。

四、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信贷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根据绿色信贷的各种用途划分,用于基础设施绿色产业升级的绿色信贷金额占比47%,用于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绿色信贷金额占比分别为26%与12%。我国绿色信贷的起步发展较晚,绿色信贷产品较少,目前我国主要的绿色信贷产品主要集中在抵押类贷款,如基于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开发的节能减排贷款、排污权质押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

此外,商业银行创新的绿色信贷产品往往受到宏观经济措施和监管的影响,只有符合《绿色信贷指引》监管要求的信贷产品才会开发出来,这就导致商业银行自主研发权降低,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二)绿色信贷激励和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完善

首先,规划建立全面的碳核算记录系统,真实反映绿色信贷项目的效益。银行应强调,如果不建设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如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和协调绿色信贷标准,银行将无法发展绿色信贷。此外,商业银行在税收激励、财政拨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容易导致银行不愿将资金用于绿色金融,从而使商业银行实行绿色信贷内在驱动力不足。此外,信息共享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准确了解授信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及经营期间的环境信息。最后,风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高效的信息交流渠道,这也是阻碍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原因之一。

(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性不足

绿色信贷业务的有效管理,需要一支熟悉环境、产业政策的专业团队。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人才队伍建设不平衡,目前兴业银行是唯一的拥有专门的绿色信贷风险审批团队和建立绿色信贷人才库的银行。同时,在绿色信贷风险评估中优先考虑合规评估,是商业银行合规评估的惯常做法。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要求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应改变以往的做法,开发创新评估方法。此外,商业银行还存在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合理、缺乏专业人才和高端人才、缺乏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

五、“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拓宽绿色信贷产品矩阵

首先,在产品项目方面,商业银行应结合“双碳”目标,探索更多的业务模式,探索家庭和个人消费等领域,进一步拓宽商业银行客户群。及时更新抵押和质押的方式,扩大抵押产品范围,创新绿色信贷模式,加大对绿色信贷业务的投资,提高绿色金融服务份额。

其次,截至2020年,我国基本建立绿色消费长效机制,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绿色信贷个人业务引领公众绿色消费,如打造“绿色校园”“绿色出行”等绿色生活服务圈;开展“节能减排公益”“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等主题宣传活动,鼓励公众践行简约适度、节约集约的生活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优化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结合区域行业,推行因地制宜的绿色信贷业务产品创新战略,设计符合客户需求和当地特色的绿色信贷产品。

(二)完善环保信息共享和披露机制

首先,环境部门应加强与金融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的信息交流,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并制定全面可行的环境影响指标方法,以快速准确地评估特定公司是否发生污染事件。同时,加强银行贷款的环境风险管理,优化商业银行的信用信息数据库。

其次,实施绿色信息披露,发挥市场力量,增强社会监督作用。一方面,建立健全绿色信贷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各分支机构在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前向本行相关部门报告绿色信贷业务的具体实施情况。另一方面,考虑通过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以市场化的方式化解环境风险,建立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深化商业银行内部环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在绿色信贷业务实施初期,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咨询外部专业公司或环境专家评估与项目实施相关的市场、财务风险等。同时,可与外部专业咨询公司、环境专家等建立长期合作,可以提高银行专业人员识别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丰富银行内部员工的绿色信贷专业知识。此外,应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银行内部环境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环境风险识别和分析经验的人员加入银行内部环境风险管理团队中,在银行内部建立环境风险评估人才库。同时,应定期学习了解国家和行业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动态。另外,还应加强对业务部门员工的环保意识培训,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和意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秦洪卫, 董菁. 高效节能电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 上海电气技术, 2022,15(01):63-65+59.

[2]郭晓芳. “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与策略研究[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22(04):57-60.

[3]罗霞, 夏梦瑶, 陈新建.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风险与管理策略[J]. 征信, 2022, 40(03):72-80.

[4]喻文群.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效果研究——以兴业银行为例[D]. 暨南大学, 2018.

[5]邵传林, 段博. 绿色金融与创新驱动发展的耦合机制研究[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9, 32(05):5-12.

猜你喜欢
绿色信贷碳中和碳达峰
碳中和·碳达峰
区域治理(2022年40期)2022-11-27 04:02:06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新疆钢铁(2021年1期)2021-10-14 08:45:3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28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环保企业发展中政策支持问题研究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美国航空公司的碳中和实践及其效果研究
京津冀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测度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21期)2016-06-06 04:17:17
基金定投品种的选择
商(2016年9期)2016-04-15 00:29:59
分析低碳经济时代转变的农业经济发展
中国经贸(2015年2期)2015-05-13 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