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生动记叙了作者同友人冬日登泰山的经历,着力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课文第一段,作者概括介绍了泰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水形势,点出日观峰,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作者与朋友登山的过程,用浓墨写出登山的艰难和在山顶上所见的雄浑壮丽的景色,突出了泰山的高峻。作者登山的路线可以简明地表述为:京师→泰安→南麓→山巅。
第三段重点写观日出的过程及日出的景象。作者观日出的时间是:月底这天的五更;地点是:日观亭。作者按待日出、日将出和日正出、日已出的顺序,极写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象。
第四段略写泰山的名胜古迹,写了岱祠、碧霞元君洞、皇帝行宫和道中石刻,其目的是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
第五段,总结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点:“三多”“三少”“三无”。“三多”是:多石、(石)多平方、多松;“三少”是:少土、(石)少圜、少杂树;“三无”是:无瀑水、無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
本文语言简洁、精工,富有表现力。如用“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三个动宾结构的短语,便写出旅途跋涉情景,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气势,用词相当精确。描绘山顶晚景,“苍山负雪”是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半山居雾”又以静写动,显出雾的重量。描绘泰山日出奇景更是神采飞动,绚丽多姿。“负雪”“击面”“承”,以人拟物,予无生物以灵性;“若带”“若摴蒱”“若偻”,以小喻大,突出了泰山的雄伟。严谨的结构,错落变换的句式,构成了文章内在的韵律美。这又体现了桐城派散文重词章的特点。
1.任务导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等。“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2.任务设计
(1)苏轼《赤壁赋》中有一段对箫声的精彩描写:“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请指出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绘景摹色,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