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观点态度分析

2023-04-29 00:44:03
关键词:伯夷王逸忠贞

观点态度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中等级最高的题型。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看法(或考生对于文章观点的认同程度),需要注意的是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并进行准确的分析或概括,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相应较大。答题时,需要根据作者对人物或事件潜藏的某些情感认识的表述,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多体现在议论性的句子中)。

典例详析

《楚辞章句》序

王 逸

屈原履忠被谮,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屈原恪守忠义而遭人污蔑陷害,心中无限忧郁悲愤,故遵循《诗经》传统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作《离骚》的两点意图。)遭时暗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君主昏庸,朝政紊乱,而忠贞之言不被采纳,愤懑之情充斥胸间,于是作《九歌》。)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

作者指出屈原作《离骚》《九歌》的历史原因,通过楚人之行为也表达了其对屈原的赞赏之情。

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王安作《离骚经章句》,则大义粲然。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孝章即位,深弘道艺,而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各作《离骚经章句》。(汉孝武帝弘扬教化,让淮南王刘安编纂了《离骚经章句》,高度评价屈原。)其余十五卷,阙而不说。又以“壮”为“状”,义多乖异,事不要括。(作者王逸提到对于其余十五卷的看法,缺失太多,不能令人满意,又以“壮”为“状”,见解悖谬怪异,叙事概括不精炼。)今臣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虽未能究其微妙,然大指之趣略可见矣。

本段列举出历史上对于《离骚》章句的注释校对情况,从最后一句可以看出王逸对《离骚》的评价是持肯定态度。

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况且作人臣的本分,以忠诚正直为崇高品质,以殉节为贤德。所以有人说正直的话来保存国家,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作者认为人臣的本分是以忠诚正直为高,以牺牲自己为德。屈原是具有以上品质的臣子。)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耇,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因此伍子胥不因尸体浮于江中而遗憾,比干不因被剖腹挖心而后悔,这样以后忠诚之心确立,美好的品行成就,荣耀彰显而名声显著。至于有才能却不能贡献于国家,假装痴呆而不直言,国家颠覆却不能扶持,有了危险而不能使之稳定,柔顺听从顺应主上,退却躲避祸患,即使能够长寿,活到一百岁,大概也是有志之士所耻辱的,愚昧的人所轻贱的。)

本段作者提出观点,作为人臣的本分是忠正、伏節,并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此观点。

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如今像屈原这样,怀有忠贞的品质,拥有清廉洁净的本性,正直得像磨刀石一样平,像射出的箭一样直,语言像丹青一样的赤诚,为官不隐藏自己的谋略,离官也不顾惜自己的性命,这实在是绝代的品行,杰出的英豪啊。)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班固却认为他显露才能,宣扬自己,与众多小人比高下,怨恨怀王,讽刺楚大夫子椒和令尹子兰,一心想要寻求进位,强烈反对那些人,不被众人所容纳,愤恨沉江而死,这种做法是丧失了高明,而污损了自己的廉洁的品德。班固修改了从前的疑问,认为屈原有损自身的清廉。)昔伯夷、叔齐让国守分,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在王逸看来屈原并不是有求于世而有怨言,他认为屈原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一样,是为守忠贞而死。)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辞,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此句以诗经《国风》讽喻帝王深得孔子赞扬的事实,驳斥班固“怨刺其上”的谬论。)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厥中矣。(在作者看来,班固否认了屈原也就否认了文学的怨刺功能。)

本段王逸从人臣的道德准则忠正守节出发,证明屈原是绝世之行,俊彦之英,否认班固对屈原“露才扬己,怨刺其上”的评价。

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故智弥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识远。屈原之辞,诚博远矣。(在作者看来,有大智慧的人语言广博,才华出众的人见识远大。而屈原恰是有大智慧、才华出众之人。)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王逸认为《离骚》就是所说的形式和内容都十分完美,即使百代也无法与之匹敌,名声无尽流传,永远不会磨灭的文章。正是因为这样,后世有名气的读书人和博学通达之士,写作辞赋,才会纷纷模仿《离骚》的体式,效法它的规矩,取法其中的精要妙处,学习它的华丽的辞藻。

(选自《四部丛刊》之《楚辞》卷一,有删节)

重点探究

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完成《离骚》《九歌》后,楚国人民赞赏屈原的节操,珍视屈原的文采,将他的作品相互传习使之广泛流传。

B. 汉孝武帝弘扬教化,让淮南王刘安编纂了《离骚经章句》,高度评价屈原,后班固修改了从前的疑问,认为屈原有损自身的清廉。

C. 除班固、贾逵分别编纂的《离骚经章句》外,另有十五卷关于楚辞的著作,其作以壮为状,义多乖异,事不要括,不能令人满意。

D. 王逸认为,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不同,屈原是为守忠贞而死,在他看来,班固否认了屈原也就否认了文学的怨刺功能。

【精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和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D项,由原文“昔伯夷、叔齐让国守分,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可知屈原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一样,是为守忠贞而死。

2. “露才扬己,怨刺其上”这是班固对屈原的评价,从《楚辞章句》序中看,王逸与班固的观点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精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有效信息以及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由原文“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可知,从人臣的道德准则忠正守节出发,证明屈原是绝世之行,俊彦之英。由原文“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可知,以诗经《国风》讽喻帝王深得孔子赞扬的事实,驳斥班固“怨刺其上”的谬论。

答案:①王逸与班固的观点不同。班固认为屈原是显露才能,宣扬自己,怨恨怀王,而王逸认为他对屈原的评价是失之公允的。②王逸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破立结合:从人臣的道德准则忠正守节出发,证明屈原是绝世之行,俊彦之英。在王逸看来屈原并不是有求于世而有怨言,他认为屈原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一样,是为守忠贞而死,并以《诗经·国风》讽喻帝王深得孔子赞扬的事实,驳斥班固“怨刺其上”的谬论。

(供稿 山西 李 坤)

致作者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作者向我报投稿的作品一经采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报拥有其在报纸、网络的刊载权、出版权,以及稿件的编辑、复制、发行等权利;同时,本报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费用。本报刊发的作品与图片,因未能联络到原作者,未能及时发放的,敬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本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伯夷王逸忠贞
咏犬
伯夷列传 / 杨明臣
中华书画家(2018年9期)2018-10-25 02:25:48
颜真卿
effects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f Ulva pertusa and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 enzymes on gut microbiota of Siganus canaliculatus*
朴趾源의「伯夷論」연구*——논증 방식을 중심으로
金龟记
民间文学(2015年4期)2015-05-13 12:05:30
醇厚隽永 洒落天成
——王逸书法艺术
诗潮(2014年6期)2014-11-17 10:43:25
爱的秋天
牡丹(2014年9期)2014-09-18 15:57:24
从《论语》析伯夷形象
蚊子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