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践与应用研究

2023-04-29 03:39刘敏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28期
关键词:风险因素一体化预算管理

摘要:本文围绕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践和应用展开研究,重点探讨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风险因素、实施挑战、应用分析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实践案例分析,以及对财务管理、组织绩效和战略决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对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促进组织绩效提升和优化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同时也指出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风险因素和实施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旨在为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提供支持,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关键词:预算管理;一体化;风险因素

DOI:10.12433/zgkjtz.20232822

预算一体化是指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等环节全面整合到一个系统中,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2019年6月,为提升财政预算管理现代化水平,财政部党组审议通过了《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实施方案》,做出了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部署,财政部在全面梳理现行法律法规制度和预算管理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技术标准》,为预算管理一体化提供了理论支持。截至2023年2月,地方3700多个财政部门、60余万个预算单位已应用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开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业务,基本覆盖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和预算单位,初步实现了预算管理各环节的衔接贯通。当然,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也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实施策略和应用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实践案例和理论分析,探讨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应用和实施策略,为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实践提供参考。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风险因素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趋势,旨在实现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管理的全面优化,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然而,在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过程中,也面临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影响单位管理。因此,需要认真评估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确保预算管理一体化顺利实施。

(一)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不足

预算管理一体化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如果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不足,就难以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目标。事业单位如果没有有效的信息系统、出现数据来源不准确等问题,可能导致在预算管理一体化中难以准确获取和分析数据,从而影响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利益相关方合作不力

预算管理一体化需要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协作和合作,还需要与外部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但如果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方之间合作不力,就难以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目标。例如,事业单位内部部门间利益冲突、外部利益相关方对事业单位的支持不足等问题,都可能影响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效果。

二、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的挑战

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帮助单位实现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协同,从而优化财务管理、提高组织绩效和支持战略决策。然而,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因素,例如,预算管理理念转变的挑战、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的挑战、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挑战等。因此,需要充分了解挑战和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取得预期效果。

(一)预算管理理念转变的挑战

预算管理一体化对标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行建设,与现有的预算管理制度相比,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和管控规则等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注重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流程,忽略了预算的绩效导向。预算管理一体化需要事业单位负责人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从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角度出发,将预算管理与事业单位战略和业务目标相结合,以绩效为导向,强调结果导向的管理理念。这种转变需要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将管理理念的转变贯穿整个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的过程中。此外,一体化系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操作界面、操作习惯,尤其是政府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批复、预算调整调剂等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操作,再叠加软件运行不顺畅等因素,一些地方的财政财务人员短期内很难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因此,需要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绩效导向管理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新系统的实操了解,更好地完成单位预算管理工作。

(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的挑战

绩效评价体系是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核心,通过制定合理的绩效指标、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等方式,可以实现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在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存在多个挑战。首先,事业单位需要深入研究自身业务,制定可以反映事业单位整体业务情况和各部门职能的绩效指标。其次,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确保绩效指标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最后,落实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和管理,与奖惩制度结合,确保绩效评价体系有效实施。

(三)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挑战

预算管理一体化需要事业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挑战包括各部门之间的独立性、缺乏沟通协调的机制、责权不明确、决策效率低等。基于此,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优化管理流程等方式,提高组织效率和工作效率,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

三、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应用分析

预算管理一体化通过财政一体化平台,旨在将各个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和评估等环节相互关联和协调,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目标。在实际应用中,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对单位的财务管理、组织绩效和战略决策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全面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表现在提高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上。在传统的预算管理中,各部门存在信息不对称、数据重复等问题,会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容易引发财务风险。而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消除这些问题,一体化系统的基础信息包括单位信息、人员信息、资产信息、支出标准、绩效目标等,分散在各职能部门,未能进行有效地集中统一利用。新预算一体化系统将原各个系统中的基础信息进行了对比分析,整理汇总核实了单位、人员、资产等基础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一次性导入一体化系统。今后,预算单位在此基础上对基础信息进行统一登记和更新维护,在预算管理各环节可直接使用,不需要重复填报,可以减轻单位工作量,提升基础信息管理的规范程度,确保基础信息各环节一致性。基础信息的规范、统一,为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实现“数出一源、规范管理”奠定了基础,可以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二)预算管理一体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首先,预算管理一体化有助于消除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通过整合多个信息来源,将预算管理的规定和内部控制要求嵌入到统一的系统中,实现预算管理信息的共同建设、管理和分享。不过,这对各个单位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将一体化规范融入到预算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建立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优化并整合业务流程,结合组织的具体情况研究并制定相关工作通知和规定,可以将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坚持财务节约原则、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等要求落实到内部管理过程中,提高各部门组织协调性,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绩效。

其次,通过协调不同部门间的预算编制,优化事业单位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从而提高资源的效率和效益。

最后,建立起预算和绩效评估之间的关联,从而强化事业单位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事业单位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估指标。绩效评估结果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重要的参考,指导事业单位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管理策略,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绩效水平。因此,预算管理一体化对于优化组织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三)预算管理一体化对战略决策的影响

1.提供实时决策支持

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实现对财务和业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为事业单位决策提供实时支持,帮助事业单位更加准确地制定战略决策。

2.加强决策依据的科学性

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把预算和绩效评估关联起来,为事业单位提供更加科学和准确的决策依据,降低战略决策风险。

3.优化资源配置

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协调各部门间的预算编制,优化事业单位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为事业单位战略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源评估和配置方案,从而支持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四、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目标和任务

在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前,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首先,明确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范围和要求,包括业务流程、实现要求和标准等。其次,确定实施的时间和步骤,包括预算编制、审核、执行和监督等环节,确保这些环节的顺序和时限。同时,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组织架构也是必要的,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制定相关的工作流程和规范,提供必要的培训。最后,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定期召开会议、编制工作报告、分享经验教训等,确保预算管理一体化顺利实施。

(二)建立组织架构

首先,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制定相关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标准和流程图,明确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监督等环节的具体职责和任务。此外,还要建立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以确保预算管理一体化顺利实施。

其次,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或小组。负责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承担预算监督和绩效评估等工作。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预算工作。此外,建立信息沟通渠道,确保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最后,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通过开展专业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提高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的技能和水平,增强意识和参与度,确保预算管理一体化顺利实施。通过制定专业的培训计划和方案,为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支持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

(三)优化流程和制度

在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过程中,优化流程和制度是重要步骤,可以有效支持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首先,制定完善的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和评估制度,确保预算的制定和执行都能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其次,加强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事业单位的资金流转和使用符合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规定,并防止财务风险和造假等问题的发生。最后,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监控和评估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效果,使预算管理一体化得到更好的支持和保障,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

(四)规范统一基础信息管理

各预算单位要进一步自觉规范单位资产、财务管理等工作,及时核查填入预算一体化系统的单位基础信息,做到标准统一、数据真实全面,为后续工作夯实基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预算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基础数据缺失、数据更新不及时、资产状况混乱不清、业务定额标准执行不统一、绩效目标设定与预算申报内容脱节等。预算单位必须进一步规范单位相关人事、资产、财务及业务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基础资料存在的问题,统一规范相同基础数据要素的统计标准,确保基础信息全面、真实、合规和有效,更好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五)加强培训沟通,提升运维能力

在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是关键要素,需要事业单位做到以下方面:第一,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实施的技能和水平,对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会计进行全过程培训,从“质”和“量”上提高财务工作能力。第二,对预算单位责任领导进行培训,增加其对预算系统的了解。第三,加强预算单位与财政部门的沟通交流,减少信息壁垒。第四,完善系统运维以及财政经办人员配备,确保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以及顺利实施。第五,通过组织内部培训、请外部专家授课、举办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人员培训。

五、结语

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应用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效率,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控制预算全过程。在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前,明确目标和任务,建立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优化流程和制度,规范统一基础信息管理,加强培训沟通,提升运维能力。只有全面深入地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才能更好地服务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小平.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06):1-3.

[2]王玲玲.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路径分析[J].财会学习,2023(09):63-65.

[3]余娴洁.预算管理一体化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分析[J].财会学习,2023(09):69-71.

[4]任溪乔.业财融合下预算管理一体化在酒店行业中的应用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3(06):88-90.

作者简介:刘敏(1991),女,山东省利津县人,本科,中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事业单位会计财务预算。

猜你喜欢
风险因素一体化预算管理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食品行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简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