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杰
摘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本文主要分析了项目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从确定主题、产品设计、产品制作及检查评估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 项目式学习 思维 探究
一、确定项目主题,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项目式学习方法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模式,以主题任务为基础,驱动学生在现有条件下完成项目任务。设计主题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情感态度等因素。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学习兴趣,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在交流探讨中碰撞思维,从而突破思维定式的限制。[1]
二、项目产品设计,培养思维设计能力
项目产品设计是整个项目学习的核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系统性思维,可以从结构创意、整体性能、综合作用等方面进行产品的设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主题任务分析制定方案再进行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以及设计思维。[2]
三、项目产品制作,锻炼学生的工程思维
在项目式学习实施阶段,可以直接体现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构建性思维、实践性思维。小学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而项目式学习中更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实际制作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敏度和逻辑的缜密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项目产品评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检查评估环节是项目式学习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之前项目完成过程的总结与评价。因此应从产品制作成果、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团队合作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让学生对产品进行展示,并反思产品中的不完善,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知不断成熟,可以对事物进行谨慎、客观的评价。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失误进行分析并改进的过程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
总之,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且掌握事物的一般特征需要一定的过程。在科学课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可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开展各种学习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王芝芸.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教学路径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22(12):91-93.
[2]张云姗.基于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J].新课程,2022(2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