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融通”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023-04-29 22:39:46戴泽楠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32期
关键词:学思融通背影

戴泽楠

教师要将语文学习与思维发展结合起来,构建深度学习、深度思考的课堂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将知识的习得、技能的提升与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以学激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重构课堂生态

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观点的分享、思维的碰撞由浅思考走向深入。教师要构建学思融通的教学生态,要让语文阅读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乐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成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在学生辩论时予以引导、在学生思维受阻时予以启发、在思维浅表时予以深化。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一课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在仙台鲁迅遇到了恩师,给他学医打下坚定基础,后来为何又离开了?鲁迅的爱国心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分享、交流,让学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

二、培养思维品质

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起点,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培养,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有什么发现”“为什么这样想”,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学生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的问题,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段落大意。学生围绕主线提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父亲的背影”“是如何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详细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通过问题的探讨交流,能掌握作者所运用的描写方法,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情感。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感知父亲的形象,体会父子间的深厚感情。

三、发掘学生的探索潜能

在初中语文学思融通课堂中,教师不呈现现成的结论,而是引领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让他们经历分析结论的过程。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实践者,要引导学生去学习、运用知识,从而能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为他们留有阅读、思考、交流、感悟的空间,调动他们的学习意愿,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由被动走向主动,在积极探索与主动交流中形成积极的体验,促进对语言的感知与内化。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学思融通的课堂,要构建课堂教学生态、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发掘学生的探索潜能,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要让学于生,将“学”与“思”有效结合起来,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猜你喜欢
学思融通背影
两个背影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36
背影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10
学思践悟强思想 砥砺初心再出发
华人时刊(2021年19期)2021-03-08 08:35:56
背影
当代工人(2020年12期)2020-07-23 11:44:04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艺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我的学思历程
艺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2:28
学思结合敲响语文学习之门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36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