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中有效传播的路径研究

2023-04-29 20:40:53罗阳建黄敏
秦智 2023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网络

罗阳建 黄敏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给我们带来了革命、改革和发展的成功。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建设党和国家的重要指导精神。因此,我们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要传播和发扬马克思主义,要善于在群众最聚集的网络世界中掌握话语权。然而面对信息大爆炸的网络世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本文旨在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中传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中有效传播提供新的思考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传播

引言

现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革,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类深层次矛盾升级,面对这样复杂的形势,选择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尤为重要。在历史与实践的检验下,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发展的根本力量,如同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在黑夜中,给中国的革命、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取得革命、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胜利,中国给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1]。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精神武器。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在复杂的网络战场上掌握话语权,积极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引导舆论的走向,全面维护和提高网络安全,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环境[2]。

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正确认识世界、把握事物规律、改造世界的真理和利器[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发展下逐渐形成,它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更是一种理想和信仰。它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在每个时期都有其特殊的历史使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走在时代的前列,想要屹立在世界之林,就必须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必须要有统一的思想和理论做指引。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一系列的革命胜利,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斗争环境的复杂性、理论和经验的不足,我们也走了很多的旧路、老路、弯路,在革命发展的道路上受到重挫。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不断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际、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优秀文化结合下,从而产生的适用于中国革命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思想。当前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与成就,但实践是没有止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中国要发展、要进步,就要继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在人民群众中增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并指导实践。

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有利于增加大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了解和认同,有助于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和凝练,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活力;从中国发展的层面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我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取得了改革与建设的发展性成就,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有利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是中国摆脱旧社会、摆脱分裂割据、快速走向统一、快速得到发展的重要的精神支柱和旗帜;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层面而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了解,有助于塑造一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推自身的发展。因此,发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期待。我们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读懂马克思主义,定位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深刻解析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好,发挥充分的活力。其中最关键也是让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二、网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提供新机遇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众中的广泛传播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并非一蹴而就。选择合理有效地传播途径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它不仅承担着信息传播、沟通交流的职能,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截至2022年6月,在《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10.51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74.4%。在网络时代,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传播,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网络中进行信息传播的时候,会发现当前网络具有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参与身份的多重化等多种特点。网络像一张网,把世界串联在一起,不仅可以接收来自本土的信息,还能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不仅能够展示现在发生的事情,还能够追溯过去发生的事情。它的呈现形式也是多元的,不仅可以通过文字映入眼帘,也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传递,增强互动性,在感官上带来更多的体验,使得网络更加有吸引力。在网络中游走的人具有多重的身份,不仅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递者,亦或是信息的创造者。网络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新时代新发展新思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传播离不开人民所依赖的网络。

随着国际形势和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不断变化,网络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战场。在海量的信息中时常混杂一些错误的观念、言论,网络受众对于这类信息的感知力、判断力仍有所欠缺,容易被大量冗余且无效的信息蒙蔽双眼。要想建立一个健康、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需要有主流精神作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在网络上广泛而有效的传播,为搭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指明了方向。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将有利于网络受众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保证能够在网络中得到思想上积极正确的引导。如果传播的内容由人来进行掌控,客观上来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网络传播本身就是一个途径。一个拥有正确信仰的人,拥有明辨是非的人,在网络中进行信息传播、传递、创造的过程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也大多是正面积极正确的。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中有效传播的路径

(一)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科学规划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中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对于这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需要有权威的“传话筒”和“发声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传播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用正确的主旋律、主基调,来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在要求,牢牢掌握新闻舆论主导权、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的根本要求是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管媒体。因此需要国家来进行统一的统筹和科学的规划。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不能随波逐流、毫无章法,需要上到国家层面,下到社会各个层面都要认真对待,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其最大效果。作为社会层面,需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小视角”讲述平凡的身边故事,以贴近人民的方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达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效果。

(二)提高宣传队伍能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专业化水平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中的有效传播最关键是人,需要能够传播正确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队伍,需要善于运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传播的队伍,两者互相配合,形成整体,才能够在网络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有效传播。首先要建设一支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底蕴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能够具备对国际形势、时政热点、社会事件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能够积极掌握事件并进行正确、正面的引导和传播。其次,要加强队伍对于网络的运用能力,培养其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手段,了解受众群体的味蕾,了解受众所能接受的话语体系和逻辑体系,将高大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更加接地气,更符合人民性。最后,要善于发扬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迭代的,需要在深思细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情、结合人民的需求、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进行创新和再认识的过程。

(三)优化传播平台的设计,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阵地

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平台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开展积极的舆论引导。用主流思想来引领网络空间的建设,能够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一种是建立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网站,能够归纳最新的政策、思想、精神,通过专业的、学术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解读和宣传。在网站的栏目设计上也要多元化,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栏目进行内容的编辑和整合。第二种是在已有的网站上增设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栏目,利用传统已有网站上的粉丝量更好发挥传统网站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上的潜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不能局限在固有的互联网思维和网站,还要拓宽其表现形式以及新媒体平台,要采用群众常用惯用的时尚载体,尝试进行多载体融合宣传,可以依托AI、VR技术融入动画、图表、小视频、H5、漫画等,做到图文结合、声画结合、动静搭配。

(四)精心研制内容产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在“泛传播的时代”,能够做出精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读物才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要使得产出的内容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做细做精做深符合广大群众所感兴趣的内容,才是宣传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所在。要善于将严肃严谨、宏大的马克思主义精神进行柔性化处理。要学会将冗长篇幅的大道理,做“短”做“精”,做到能够用一张好图、十句话、一分钟视频等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集中的呈现。同时要了解大众的需求,要善于抓住地域性、民生性,从而抓住大众“与我有关”的心理特点,完善贴近人民群众的网络话语体系的构建。要深入群众,让人民群众愿意看、愿意听、听得进,使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感越来越强,让人民群众主动行使主人翁的职责。

四、结语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信息展示的平台,也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主流思想提供了发声的渠道和路径。但互联网的不确定性也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净化网络空间,对于不符合事实的相关言论和新闻等严格防控,引导广大新闻媒体在公共事件,尤其是热度较高的新闻事件中进行发声,加大主流思想舆论,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环境。政府部门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严格管控信息的信度与效度,加强对社交媒体、网络论坛、视频软件等平台负面新闻的监管。在制定法律的同时,也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要加强普法的力度和效度。除了条条框框的法律条文的制约外,也需要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用内心的标尺,严格自己的言行,让网络道德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自觉,进一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黄钊.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伟大胜利——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9):4-9.

[2]孙秋鹏.通过创新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1):5-9.

[3]方海涛.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N].嘉兴日报,2021-08-08(003).

作者简介:

罗阳建(1993.8-),男,汉族,福建厦门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黄敏(1995.9-),女,汉族,福建仙游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网络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1:36:54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19:26:50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 13:22:06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55:10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1:16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