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 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2023-04-29 20:15严燕唐开莉陈茜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47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垃圾分类

严燕 唐开莉 陈茜

摘要:文章分为研究背景、活动研究和结语三个部分,介绍了关于垃圾分类的劳动教育课程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体现了“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生态文明教育的构建,为中学环境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指导策略。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  垃圾分类  课程活动

1  研究背景

环境问题看似远离于校园,实则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如何培养学生认同并树立环保理念,是劳动教育必修课的重要培养目标。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七到九年级的学段目标中提出,学生应定期参加公益活动,初步形成对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另外,根据个体、家庭、社学校、社区的发展需要,提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并安全规范地加以实施。 [1]

所以,“垃圾不流浪”(即垃圾分类)劳动教育必修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垃圾分类知识储备,还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  活动研究

本校开展的《垃圾不流浪》劳动教育课程,共三个课时,第一、二课时为理论课程,第三课时为“垃圾分类走出课堂”环节,主要是课外活动,构建了“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生态文明教育环境。

2.1以校园为开展活动的主阵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

2.1.1活动目标

(1)围绕身边的环境问题选择适宜的探究方法,确定探究范围,选择相应的调查工具。[2]

(2)依据环境调查方案,搜集、评价和整理相关信息。[2]

(3)在分析环境信息的基础上,设计解决环境问题的行动方案。[2]

(4)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与意见,乐于与他人共享信息和资源。[2]

(5)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做好垃圾的分类。[3]

2.1.2活动类型

在活动开展的前期,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由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环境教育与科普研讨会,并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开设了一系列相关实践活动,主要类型有以下几方面。

(1)调查:课前调查——学生在课前通过新闻和地图查找,为课上的分享做准备;校园调查——调查并计算出日平均的垃圾总量及回收量;还有校园采访。

(2)知识竞赛: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程度。

(3)校园垃圾再分类:对校园垃圾进行清捡,并检查分类垃圾桶里的垃圾投放情况,并对投放错误的垃圾进行重新再分类。

(4)变废为宝:通过设计和创意使可回收垃圾变废为宝,让生活垃圾都能物尽其用。[4]

2.1.3生成性环节

在展示往期课程活动成果中,学生分享自制的垃圾分类科普知识和宣传视频,以及拍摄的垃圾分类相关照片,还有绘制的相关图画。利用这些资源不断更新课堂,深化生态文明教育。

2.2“小手牵大手”,协同家庭开展活动

2.2.1引导家长树立环保观念

学校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劳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垃圾分类的意义以及学校协同家庭开展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等,促进家长对垃圾分类形成正确认知。[1]

2.2.2指导家长把垃圾分类有机融入家庭日常生活

家长在了解垃圾分类方法和任务清单后,学生指导家长将垃圾分类作为家庭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家庭劳动教育与垃圾分类课程建立关联,使学生将习得的分类技能得到及时的应用和巩固。

2.3社区协同开展活动,有效整合社会各方力量

2.3.1社区志愿活动

学校可邀请社区管理人员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共同参与学校劳动教育计划的制订,一起协同做好学生劳动课程开展工作。学校对社区各类劳动资源进行调查、分类、建档后,形成学校劳动课程社会资源库。[1]还有“大观楼清洁志愿活动”“社区行动日”活动社区志愿活动等。

2.3.2活动案例

云大附中联合五华区垃圾分类办和志达环保,举行了“今天分一分,明天美十分”的主题志愿宣传活动。

环节一:集合到达翠明园的智能垃圾分类设施试点,聆听工作人员详细的相关介绍。

环节二:根据提前设计好的路线,分小组先来到各个街道,进行垃圾清捡活动。

环节三:根据分类任务清单完成的情况,兑领小礼品。

2.4“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另外,学生可利用“暑期实践活动”“课外实践调研”等参与户外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从而达到课外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目的。在学校,通过开展多样化、内容丰富的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5]

3  结语

本研究坚持以素养为导向,开展了特色鲜明的劳动技能课程活动,确保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学以能用,并以学生素养反馈进一步优化课程,总结创新,实现了“理论——教学——劳动——反馈”的链式化螺旋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余久华.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简雨轩,冯晓淑.校园中的倡廉课[J].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专刊,2014(4).

[4]彭敏,裴思琪,汪翠,陈燕.家居旧物在空间陈设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艺术品鉴,2015(1).

[5]刘星.中学校园垃圾分类及“零废弃”项目式学习研究[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20(9).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垃圾分类
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国如何确保可持续的粮食安全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