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中获取力量 在英雄前涵养人格

2023-04-29 00:44刘清华刘革非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39期
关键词:长征情怀革命

刘清华 刘革非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中四个核心素养之“文化传承与理解”,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将德育有机融入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完成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我们尝试在高中二年级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探讨将德育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

这个单元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阶段的第一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这一学习任务群。这个任务群的学习要求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是这样阐述的:本任务群是突出时代精神的革命传统作品,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者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尚品质;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个单元有6篇文章,都是体现革命传统的作品,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进文化。我们重点通过对毛泽东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聂荣臻的《大战中的插曲》两篇作品的教学分享,让学生了解英雄事迹,感受爱国情怀,领略革命精神和品格,形成新时期正确的价值导向。

一、站起来,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我们伟大领袖、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致的开幕词。中国人民、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经历了长达28年的英勇战斗后,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盛会。这次会议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主持下召开的,广泛组织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各民族和海外爱国侨胞,经过精心准备,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同志的这一篇开幕词,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历史的大转变特点,是成功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政治纲领,也是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指路明灯。这篇经典,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范本。

为了让学生从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我们将学生分成四个组别,展开研究性学习探讨。

第一组别学生的研究任务是从历史中感受中国人民所经受的深重苦难,学生负责从先秦至辛亥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搜集一些有关旧中国人民所经受的各种苦难,写成研究性文字,从中感受人民的疾苦,接受苦难教育,培养学生的悲悯情怀。

第二组别的学生负责研究旧民主主义革命,感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胜利作对比,感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高尚品德和情操。认识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英勇无畏和伟大战绩,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用牺牲和鲜血换来的,培养学生热爱人民解放军、拥护人民解放军的情怀。

第三组别的学生负责研究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搜集政治协商会议的资料,在分析研讨之后形成论文。感受新中国、新政协的伟大创举,体悟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在这个研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明辨是非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四组别的学生负责在毛泽东同志开幕词上关于“展望未来”的部分,并结合新中国的具体实践,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方针、路线和任务。掌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团结国际友人、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文化和军事建设等领域的工作指导。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感受毛泽东同志的高瞻远瞩和英明伟大,并从小树立国家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个人自信。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开幕词,可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最全面、最优秀的德育教材。

二、大战中,感受革命的豪情与柔情

《长征胜利万岁》是杨成武将军写的一篇回忆录。杨将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师长,八路军团长、师长,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这篇文章记述的是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取得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最后胜利。

这篇文章主要由两个重要场景构成,一个是吴起镇伏击战,一个是全军干部会议。所以,紧抓这两个场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吴起镇伏击战是红军长征中的最后一仗,虽然红军长征一路跋山涉水,翻雪山过草地,足迹遍及十一省区,行程二万五千里,历经大小战斗无数次,战斗人员大量减损,后勤给养也十分困难,但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指挥下,红军在吴起镇打了一个大胜仗,宣告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工农红军一年多的“围剿”的彻底失败,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实现战略大转移的最终胜利。除此,课堂还布置了一个拓展性的研修任务: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诗文,开展“红军长征诗文朗诵会”。通过这些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勇于战斗、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让学生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接受革命战斗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教育。

第二场景是全军干部会议,这是红军胜利会师后在吴起镇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全军干部欢欣雀跃,主持会议的毛泽东同志讲话精辟精警:“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一精辟论断是毛泽东同志对长征意义的最高总结,长征是宣言书,向敌人展示了我们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向广大人民宣传了革命的思想;长征是播种机,在中华大地播撒下革命未来的火种。

在这个场景的学习中,布置的任务是让学生搜集长征中一些战争资料和有关长征中的一些故事,并举办一个“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接受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熏陶革命乐观主义,艰苦奋斗、艰苦卓绝的革命情怀,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爱护人民解放军的崇高情怀,锻炼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意志品质。

《大战中的插曲》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聂荣臻元帅写的一篇回忆录。聂荣臻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这篇回忆录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中以聂荣臻为代表的晋察冀地区的抗日军民在残酷、激烈的战争环境中,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救助失去父母的两个日本小女孩的故事。

救助两个失去父母的小女孩,这确实不是一件大事,但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实行的是“扫光”“抢光”“杀光”的残忍政策,面对日军的残暴行径,聂荣臻元帅作为一名中国的抗日指挥官,却关心着敌国失去父母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派人将她们送回到日本军人手中,从对孩子的精心照顾和写给日本官兵的信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聂荣臻元帅作为一位中国革命家的胸襟和高尚品格。

基于此,我们组织学生观看、阅读有关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加深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加强对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和国家民族所受深重苦难的认识。同时,对比聂荣臻元帅对日本战争孤儿的善待,一方面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伟大不屈的民族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另一方面感受中国军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革命家的胸怀,培养学生的悲悯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篇文章通过对事件的叙述,体现八路军对日本小女孩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体现出中国人民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更体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日本侵华的“三光”政策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文以载道,德以育人

唐代“古文运动”的旗手韩愈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强调“道”的范畴在文章中的体现,即“道”应该成为文章的核心内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两个政策性文件再三强调德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核心素养也包含了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情操、道德塑造和思想观念。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并始终践行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通过选择性必修(上册)这个单元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实践,我们认为,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解放军、热爱全世界人民的情怀;使学生具备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艰苦卓绝、勇于斗争、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革命意志和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国家自信和自豪感,建立“大我”情怀;在新时代的大格局中,具有悲悯情怀,团结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享美好未来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语文,理应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教师要从语文课本中挖掘德育内容,结合时代背景,作出切合时代的道德诠释,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德育教育和熏陶,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立志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长征情怀革命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粉红革命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