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悟实践促儿童德性生长

2023-04-29 00:44赵建锁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38期

赵建锁

摘要:德育要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合格公民。我们应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生活场景中提炼文化内核,锻铸德育灵魂。新时代中国青少年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营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养,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引领社会道德风尚。“体悟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和原有认知出发,结合校内课程和校外活动,选择恰当的德育素材,丰富实践活动形式,抓准生长点,促其成长。

关键词:体悟实践  善行  德性生长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何为体悟实践

体悟实践是指学生身体力行中身、心、灵一体的感悟式实践,与地域、场景以及一方水土的先贤先烈等进行的一场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是一种成就道德自觉的沉浸式学习。体悟从活动中来,有感悟,有明悟,能开悟,学生明辨是非,在善行励学的过程中感悟到先贤、英烈、模范、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

二、体悟实践是学生德性生长的最佳路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是当前公民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我们进一步思考:德育要弘扬文化传统,培养未来的合格公民。我们应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生活场景中提炼文化内核,锻铸“善行”德育灵魂。

“体悟实践”是青少年在当今时代锤炼高尚品德的行动。新时代中国青少年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营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引领社会道德风尚。

“善行励学、笃志敦品的体悟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和原有认知出发,结合校内课程和校外活动,选择恰当的德育素材,如:丰厚的地方人文资源、丰富的实践活动资源、多样的校内环境资源等丰富实践活动形式,抓准生长点,促其成长。善行励学实践活动,体现点面结合,综合交叉的活动特点,形成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需求,螺旋上升的体悟实践,是儿童德性生长的最佳路径。

三、构建善行励学,体悟实践的内容与范式

笃志敦品的善行励学体悟实践,旨在遵循、尊重儿童个性和差异发展的原理,选取适合学校、适合师生的道德教育内容,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体验传统美德、社会功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名人品德的真谛,使之入心、生情、励行,为逐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一)善行励学知善场域建设行动

德育成长是全息存在的,我们需要在不同的主体空间、不同的场域构建善行励学环境文化,如教室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实践基地环境等,全方位立体化地浸润学生品格。

1.校内环境文化建设

(1)教室环境。一班一品,设置“善行微区域”,让每一间教室都成为品格提升的空间。“善行墙”张贴学生善行励学的照片和心得体会;“善行公约栏”展示公约内容;“善行发布台”位于讲台的一角,方便学生宣讲“善行”小故事;“善行标语窗”在教室内按区域功能贴相应的标语牌,进门处贴“进教室,莫奔跑!”、卫生角贴“卫生洁具有序回家”、植物角贴“爱护植物,人人有责”、电灯开关旁贴上“宝贝,今天不要忘记关灯哦”,时时提醒,天天看见。

(2)校园环境。“善行长廊”悬挂各类“善行”模范和“善行励学小达人”的照片;“善行书吧”精选相关“善行”人物书籍,方便学生借阅;“善行舞台”为学生善行励学活动所排的课本剧、绘本剧等剧目提供展演的舞台;“善行研讨室”用于讨论体悟实践的设计、开展和评价方案等;邀请家长和社会机构与学校共同商讨寻访实践方案,并交流感想;“善行电视台广播站”播放学生善行体悟实践过程中精彩片段的影音资料,互享体悟心得;“善行创作间”是学生用绘画、文字、课本剧等形式对善行励学活动的体悟进行多元创作的场所。

2.家庭和社会实践基地环境

(1)家庭环境:学生的校外生活栖息场所,也是另外一个重要的育人场。学校倡导学生在家里设置“善行小书架”“善行小客厅”和“善行小厨房”,营造励学氛围,指导他们在书的海洋中体悟诚实、守信、乐观,在与家人的交流中学习宽容、谦逊、有礼,在家务中磨练、责任、担当,让品格之花在家庭中处处绽放。

(2)社会实践基地:与部队、革命纪念馆、名人事迹馆等实践基地共建“善行励学校外学生实践基地”,让学生的品格提升拥有身边的“孵化器”。同时利用 广场、公园等场所,搭建“善行励学大舞台”,用演、说等方式走到校外,向社会展示学生体悟实践的成果。

(二)善行励学明善课程建构行动

立足国家课程,结合地域文化、校情和学情,统整规划善行励学体悟实践课程内容,分别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科德育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三个方面进行配置,这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证。

1.道德与法治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思政教育的“魂”,讲真生活,受真教育,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在实处。我们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善行,注重实践体验,在活动中获取问题,进行独立反思或小组合作思辨,在课堂上升华品格,将德育浸润在学生心中,内化为个人的德行。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教材,梳理与学生品格相对应的篇目,架构契合“笃志敦品”的课程体系。

2.学科德育课程。探索各类课程与品格素养同向同行,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学科德育课程是善行励学体悟实践与国家课程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相融合,充分挖掘和发挥这些学科中的育人资源,引领学生围绕善行主题,在万卷书中励学,将学科知识学以致用,积累转化为真实生活所需的综合素养,逐渐形成爱国、尽责等优良的品格,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关注善行励学的课堂样态,是省察、体悟式的课堂,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要唤醒爱国、尽责等情感。善行励学的课堂样态有三大核心要素: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沟通交流,帮助他人,提升品格;在课堂学习中培养敬畏之心,认真听讲,激励学习;在帮助他人中反思自我,友善相处,提升道德品质。

3.校本特色课程。学校组织专家、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编写《善行读本》,分为《先贤篇》《先烈篇》《先锋篇》《先进篇》等四个篇章,内容选自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史中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事迹,特别注重与本土的文化历史相结合,每个故事突出与学生的品格契合点,深度挖掘人物事件背后的品行支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留给学生思辨提升的空间。

(三)善行励学寻善实践体悟行动

学生们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寻先贤、寻英烈、寻好人、寻模范、寻先进和寻乡亲等,发现并体悟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寻中华民族的历代先贤,体悟先贤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寻中华民族的无数英烈,体悟英烈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寻社会上的好人好事,体悟凡人也能成为英雄的秘密;寻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模范,体悟劳模的脚踏实地为人民的信念;寻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体悟先进代表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寻身边的乡里乡亲、好邻居、身边的“热心肠”,体悟他们友睦乡邻,家和万事兴的良好家风、乡风。

(四)善行励学扬善外显表达行动

学生在“六寻六悟”的实践活动中对善行励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广泛寻访的基础上对善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不同对象的学习中有了更生动的体悟,将他们的优秀品质学以致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六小”模式进行学有所成的外显表达,也是对善行励学实践行动中品格提升的着力推进。

1.小小金话筒——讲好善行故事。开展“小小金话筒”讲故事活动。学生们走进学校“善行电视台”、家庭“善行客厅”、实践基地“善行打卡点”,通过小主持人、小广播员和小解说员等多样方式讲述善行故事。

2.神奇小笔头——记录成长历程。学生人手一本《学生成长手册》,涵盖学生日记、学生成长心语和家长留言板三大板块,随时对自己的善行励学行动进行梳理和记录。

3.小小炫舞台——演绎榜样风采。组建“学生宣讲团”,拍摄宣传片“身边的学生”,在善行电视台播出;成立“学生表演团”,用课本剧、歌唱等方式进行演绎,在表演中检验自己对人物品质的理解,让全校师生“身边有榜样,心中有太阳,行动有力量”。“学生宣讲团”是由得到学生奖章的学生组建,讲自己的争章感悟,讲身边的先进事迹。教师服务团队负责采编录制,在“善行电视台”择时播出。“学生表演团”由具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学生组成。通过演唱、情景剧等形式,展示身边的学生,演自己的故事。

4.快乐小脚丫——传递爱心温暖。善行是善心的外化延伸,学校组织“快乐小脚丫——学生公益行”活动,学生们走进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和周边小区,进行公益行动。“敬老院爱心行”主题活动:学生们定期走进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实践体悟活动。“小伙伴,手拉手”主题活动:学生们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关心身边伙伴实践体悟行动。“小公民志愿行”主题活动:学生们走进周边小区,开展服务社区实践体悟活动。

5.小小展示窗——彰显善行瞬间。展示窗内容包括“精彩瞬间”“体悟日记”“学生笑脸”等,利用教室里的“善行墙”、校园里的“善行长廊”、家里的“善行小客厅”进行图片展示,利用“善行励学大舞台”进行舞台展示,利用“微信公众号”对学生事迹进行云端推送,扩大实践活动的影响力。

6.智慧小脑瓜——创新扬善表达。鼓励学生自己创编童谣儿歌,编写故事快板,创作微剧本,为“学生表演团”和“学生宣讲团”提供鲜活的素材,让他们演身边的故事,讲他们的优良品德。

(五)善行励学向善争章行动

围绕善行励学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和主题模块目标,制订争章评价标准和细则,开发评价量表和评价工具,发挥评价的督促、反馈、提升功能,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学校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为主体,以爱国、尽责、担当、宽容、谦逊、有礼、诚实、守信、乐观等九大品格为支撑点,分年级段制订评价标准和实施细则,开发观察和评价工具,实施教师、学生、家长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策略,面向全体,强调合作,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创造笃志敦品、幸福成长的时空,学会捕捉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光源,感受温暖前行的力量,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评互促,在家、校、社牵手中成就学生,悦纳自己,欣赏他人,提升品格。对于符合评价标准的少先队员颁发“学生”奖章,每学期进行学生善行事迹的宣传推广,并在学校公众号隆重推出,发动网络留言“说说你心目中的学生”,多渠道让全校家长以及关注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活动目的、过程和意义,让社会感受学校善行励学的活动带给学生的积极、阳光、乐观的品格提升,也是对学生博学笃志、品行优良的肯定与赞誉。

(六)善行励学育善团队协同构建行动

以学校领导、专家、骨干教师、家长代表、志愿者代表为主体,成立“善行励学育善协同育人共同体”,下设家长义工团队、教师服务团队、社会志愿团队。围绕实践目标,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沟通联系,充分利用社区优质资源,为学生的善行励学体悟实践搭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1.家长义工团队。学校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校长效发展,家长有着丰富的阅历、广泛的兴趣爱好,是学生们学习上的启智之师、生活中的成长导师。学校准备成立“家长义工团队”,为学校的发展助力,开发“家长进课堂”课程,组织家长走进校园,翻转课堂实践形式,打造“多师课堂”,与学生们一起善行励学,循阶而进。

2.教师服务团队。以学校党团员教师为主体,成立“太阳花团队”“智慧树团队”“大风车团队”等教师善行励学服务团队,从志愿导学、心理疏导、留守儿童家庭帮扶等方面竭诚服务,从而把励学服务行动常态化,发挥先锋模范示范作用。

四、善行励学、学生笃志敦品的体悟实践育人效果

(一)初步建构善行励学明善课程

明善课程的建构为项目实施提供课程体系引导,在课堂上升华品格,将德育浸润学生心中。

(二)基本构建善行励学体悟实践范式

进一步优化“笃志敦品体悟实践的六大行动”范式,提高立德树人、五育融合的育人效果,并对区域基础教育形成辐射引领。

(三)初步形成家、校、社联合的德育融合场

有效形成家庭、学校、社会联合的德育融合场,完善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丰富办学内涵,增强育人实效。

(四)显著提升学生品格能力

以善行励学体悟实践为路径,通过实施,使学生成为社会广泛认可的,具备爱国、尽责等九大品格的学子,人人拥有爱国情、报国志、向党心,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可期,我们将继续朝着这个方向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