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初中家校共育困境的探索

2023-04-29 00:44:03杜冰玉王悬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42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初中教育立德树人

杜冰玉 王悬

摘要:“家校共育”是一种新兴的、有组织的、有纪律的教育方式,是目前国内中小学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新时代的初中教育教学,家长和学校面临着“两难”局面。因此,学校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改变家校共育的困境,提倡优良家风,提高家长的育人水平,以和谐的家校关系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1]

关键词:初中教育  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

一个人成长中的最主要的地方就是家庭,家庭氛围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会对一个人思想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其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校必须认识到家校共育的困境,并通过积极的对策,逐步建立家校共育的“命运共同体”,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2]

一、当下打开初中家校共育困境的必要性简析

新时期家校共育的发展面临两大共性问题。一是“家校共育”的形式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已经成为了初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既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部分学校的“家校共育”却因为种种因素而陷入了“僵化”。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是把家长看作是学校教育的合作者,只是在一些特殊情况出现的时候,才会与家长进行联系,家长与教师的合作共育局限在网络和口头上,导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常常是间断性的,这就造成了家校共育的形式化。二是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校都是进行整体规划,而家长们只需要被动地参与、接受和配合,导致部分家长对家校共育的意义没有完全理解,影响了家校共育的成效。同时,在面对“中年危机”之类的重大家庭事件时,个别家长会无视孩子的想法,导致孩子与家长之间产生隔阂。[3]

二、探索初中家校共育困境的探索

(一)家校共育需要扎实探索

家校共育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家校共育的实施要有针对性、创造性,更要具有高频度和高品质。家校共育的主要方式有:家长会、家校合作和家访。为使其不居于形式化,教师会与家长对学生的学业、班级情况、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沟通,不拘泥于口头和网络上,使家长对孩子在班级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比对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区别,这样就可以更快地发现问题,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家校合力,做好学生学习成长的楷模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启蒙教师、是孩子的楷模。在家长和孩子的相处、交流中,家长要让孩子们懂得感激、尊重老人。在说的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孩子会把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记在心里,久而久之,就对孩子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同理,在校园中,学生和教师接触最多,教师也要为学生做出表率,使学生成长为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以往的家庭——学校关系中,家长扮演的更多是“跟风者”,而教师扮演的则是“实施者”的角色。为此,在新时代,伴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学校的管理方式从封闭式逐渐转向开放式和共享式,在这一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家长的作用。学校应该建立家长委员会,将家长的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为教育教学的发展、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另外, 还可以把家长会改为“家校共育讨论会”,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做法,让家长们“现身说法”,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家长步入孩子的教育教学后,将以全新的理念来激励子女,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同时,通过“走进教室、走进考场、走进会场、走进食堂、走进操场”等“五进”活动,为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引导和监督学生,使其健康成长。

(三)家长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家长与学生要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父母认为自己为子女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是不求任何回报的,这使得部分学生认为父母的辛苦是理所当然的,认为父母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这个思想是错误的。中国传统美德中就有“孝敬父母”“知恩图报”,要使学生懂得父母之情大于天。为此在进行家校共育时,教师要促进家长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使家长懂得尊重学生,学生也能够体谅父母、理解父母。

总而言之,家庭是子女的避风港,是子女学习的出发点, 也是子女发展的中心。“家校共育”是保证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深刻理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理解新时期“家校共育”对于初中生的现实意义,并从这一点出发,主动开展教育教学,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佑国.新时代初中家校共育困境与破解路径[J].基础教育参考,2022(07):50-52.

[2]王子源,王召艳.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家校共育新探索[J].青春期健康,2021,19(16):24-25.

[3]王志刚.强化家校共育 打造孝心少年——家校共育下初中“孝心少年”培养教育实践探索 [J].新课程,2021(14):14.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初中教育立德树人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8:02:30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0:47:37
浅述幼儿良好品质习惯的培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的应用研究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