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中湿地规划建设探究

2023-04-29 00:44:03张彦鹏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4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

张彦鹏

摘要:城市水系生态修复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能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城市居民具有的生存需求,提高生存品质。湿地建设在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中属于重要内容,如果建设不够科学,会影响城市水系生态修复效果。基于此,本文围绕湿地规划建设方法展开研究,以期可以为业内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城市水系;生态修复;湿地规划建设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特征

第一,湿地在自然界中属于较特殊的生态系统。为了让该种生态系统充分展现自身价值,在开展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作业时,应确保湿地环境具备以下生态特征:首先,良好的水源基础。对于水源而言,不仅要具备区域气候调节作用,还要具备良好的蓄洪与抗旱作用。其次,土壤必须能过滤水源,以此为水资源净化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通常情况下,湿地公园物种普遍较丰富,不仅能为不同种类动植物的生长与繁衍提供可靠支撑,还能为外来物种的休养生息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二,城市湿地公园的稳定性相对较差。通过比较城市湿地公园与其他自然环境可发现,虽然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少人工生态系统存在许多缺陷,且在后期运行中有可能出现问题。此外,城市湿地公园在投入使用后,将为游客提供休息区域。在长期开放休息区域的情况下,城市湿地公园必将受到干扰,从而导致系统运行稳定性明显下降,不利于城市湿地公园系统长远发展。

二、城市湿地规划建设现状

虽然我国对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方面的关注度正不断提高,但当前仍存在许多缺陷,具体表现在:

第一,我国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方面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例如,部分区域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虽然具有地方政府支持,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未综合考虑各方面内容,导致人力及物力出现浪费现象,城市湿地公园在投入使用后无法充分体现自身的环境效益。

第二,部分区域的城市湿地规划建设标准未得到充分明确,且工作人员未做好监管工作,导致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方面无法明确目标,从而影响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效果。此外,城市湿地的建设管理职责大多归属不同部门,而不同部门的基本责任未得到明确划分,导致各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第三,部分区域在开展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与规划工作时,存在过度保护或过度设计的不良现象。从现实角度出发,不同工作人员对湿地定义具有不同理解,造成对城市规划原则产生误解。这种情况下,城市湿地建设效果将明显收到影响,不利于城市水系生态系统长远发展。

三、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中湿地规划建设手段

(一)驳岸修复

在河道岸线规划作业开展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状况合理运用生态驳岸方法,创设与自然环境匹配的湿地环境。选择护岸时,工作人员应采用可降解材料,例如,草编织物。同时,需要适当延长岸线,创设与自然形成河床相近的河床,拓展陆地与湿地的接触范围,满足动植物的生存需求。另外,要适当管控流速,发挥河道蓄水功能的积极作用。在通常情况下,应避免在驳岸附近区域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以此为保持原始自然状态提供保障。

针对城市水系,工作人员在开展河道水岸规划工作的过程中,要灵活使用生态修复手段,创设具备抗涝与防洪功能的景观墙。针对该项技术手段,能使水生植物尽快恢复到发育状况,显著提高堤防层的密度,确保水土流失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为确保有效解决驳岸的观赏性问题,第一,工作人员必须合理搭配耐旱耐水植物,创设具备良好稳定性的生态群落,构建具备自然特征的堤岸格局。第二,在开展河道岸线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将其设计为弧形,禁止在水与陆地的接触区域设置硬质层。第三,要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设置植物种类,确保生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多样性。考虑到植物及部分生物具备分解与吸收污染物的功能,要对其进行科学规划与设置,以达到有效净化河道环境的目的,增强生态系统的平衡性,确保水体具有良好的自净能力,该点对确保城市水系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第四,在防洪标准相对较高的区域开展规划建设作业时,可选择设置人工或自然驳岸。如果区域的防洪标准较低,工作人员要调整修复思路,注重生态保护,并使用自然或与自然相似的驳岸结构。第五,设计修复项目时,要在滩涂现场地貌的基础上,考量行洪标准,以提高设计效果。第六,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发现河道周围具有不间断的可使用区域或低地,要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开放式滩区,并充分利用自然地表起伏,以提升防洪效果。

(二)植物修复

深入分析生态体系,不难发现,植物属于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释放氧气,而且能提高区域空气净化效果,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整体角度来看,湿地区域植物状况是评估生态品质的重要标准,而湿地植被在水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工作人员达到环境修复目标的主要手段。在开展植物系统的修复操作时,必须贯彻生态良性循环原则,将生态功能与修复时间作为参考依据,适当增加植物类型,落实对后期维护成本的管控措施,提高水的品质,并结合实际状况种植小茨藻。此外,湿地植物能吸收部分营养物质,根部对微生物会积极影响,并通过生物降解,减少有害物质对植物产生的损害,增强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从实际出发对湿地景观进行处理,在某种性质上与植物景观设计不存在区别,因此需要认识到湿地景观处理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状况科学布置树木,合理搭配下层植物。在不同区域开展植物修复操作时,工作人员要以具体状况为基础,科学选择植物种类,严格遵守因地制宜原则。在修复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对水面、沼泽植被的关注度,创设优异的景观氛围。调研发现,目前多数区域在湿地保护中选择植物修复技术,旨在提升水生植物代谢水平,并在控制额外污染形成的情况下,预防新的水体污染,改善城市水系环境。

(三)湿地景观修复

第一,工作人员有必要充分利用城市滩地条件,科学设置公共活动区域,并布置景观长廊,落实对湿地公园及农业体验区等区域的修建措施,创设各方面符合要求的生态旅游点。第二,要科学修复湿地生态景观,做好对交易区域湿地的调查工作,了解周围乡村分布状况及个体户工作状况,充分把握河道缓冲区域,消除受到该方面影响出现的污染现象。第三,在城市内部,要修复湿地生态,以达到逐渐恢复区域植物的目的。第四,要参考城市运作状况及居民的休闲活动要求,并以此开展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设计工作,创新旅游项目。

(四)基础设施

分析城市水系可以发现,湿地区域的基础设施呈现多样化,主要有道路、水电及通信等。第一,在开展工作时,要重视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确保二者和谐共存,满足环境保护与安全需求,保障后期维护顺利进行。第二,在开展基础设施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对人为因素加以重视,防止人为因素对基础设施造成影响,并尽可能地优化景观的内在美。从现实角度出发可发现,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我国多数城市对示范城市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高,且已相继加大在生态园林建设方面的研究投入。第三,在湿地规划建设方面,部分设计人员选择对基础设施加以重视,并在人流汇聚与可观赏区域进行布局,在生态要素的基础上,添加城市文化及地方元素,以充分体现现代感。第四,进行建设作业时,要科学使用环保型材料,防止人为因素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第五,建设生物栖息地的过程中,应重视景观,实现与景观进行科学搭配,有效管控人类活动,防止干扰湿地系统。第六,为促使防洪性能实现最优化,必须加固河道险段,实施改建,确保湿地的基础生态功能不被破坏,减少河道调整对滩区造成的影响。

(五)生态保护

在开展湿地生态规划建设作业的过程中,为提高生态保护效果,要重视以下内容:

1.分区保护

湿地的范围较广,为确保修复作业顺利进行,且各项修复要求得到满足,应落实分区处理措施。例如,针对滩区存在的问题,应以相应规定及土地使用状况为基础,分区合理选择修复手段。从整体出发,部分城市的滩区存在大量开发应用的现象,且个别区域延伸到核心地区,导致滩地受到严重破坏。处理上述问题时,应采用退耕还湿方法,及时控制湿地生态破坏,禁止开垦与生产开发。此外,要科学利用湿地河道的具体水文环境及自然养分,并逐渐还原湿地生态系统,尽可能地吸引动物到此处繁衍。针对滩地的缓冲地带,禁止开发,但可结合实际状况组织研究项目。至于实验区,考虑到其相对限制水平较低,可设置休闲娱乐设施。

2.水体保护

水体是湿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水体连通性不仅可以改善水质,还能满足湿地生态系统对水源的要求,并以此形成自我净化水系。此外,可以调整生物活动范围,扩大实际范围,确保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灵活使用生态手段,落实污水整治措施,有效控制污染源。

3.丰富生物多样性

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适宜的动植物。此外,应禁止开垦与捕捞活动,确保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生物屏障及交通阻隔等手段,防止人流对生物造成影响。

4.文化保护

在开展城市湿地的修复规划工作时,必须关注原有的地方文化特征,并予以保留,例如,历史建筑及民俗文化等。

四、郑州市黄河湿地规划建设案例

本文将郑州市作为实际案例,进一步研究湿地生态修复。郑州市保护区内存在许多滩涂与农田,林地及草地的面积相对较小,自然森林面积较小,存在人为使用大面积滩地、过度开垦滩涂、植物多样性较差、水系不连续等一系列问题。在具体规划建设中,其选择从以下角度着手修复湿地生态。

(一)宏观角度

从宏观角度看,重视区域中的河流水系及生物,落实对湿地环境的保护措施,确保保护效果。对于已出现退化的区域,落实人工或自然修复手段。通过深入分析宏观规划发现,落脚点是保护与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并在确保全面性的前提下整合生态资源,促使湿地廊道复原,消除不同生态板块之间存在的阻碍,创设良好的环境格局。在此基础上,湿地生态将得到有效保护,控制人为扰动对其造成的影响,确保城市生态与湿地体系的长期运转。结合上述内容,郑州市在黄河生态保育带的基础上,融合生态修复与保护,创设不同功能分区,确保充分体现景观特征。此外,将郑州湿地状况作为参考,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划分田园体验区及鸟类栖息地等区域。

(二)中观角度

在黄河湿地生态修复中,设计人员选择采用功能复合格局,以充分发挥自然功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针对与主区域及郊区距离较近的河段,在人文环境、开发方法等方面均具有差异。在分区修复规划项目中,必须在城市整体层次的基础上进行设置,确保充分体现不同河段的功能特征,例如,在文化元素较多的河段,选择创设文化保护项目,并在发现湿地受到破坏时,将修复方面作为重点,以创造旅游示范区。对于存在差异的修复规划区域,工作人员在实际建设中选择保留原有优势点,并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落实生态修复措施,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确保区域经济状况与城市水系具有良好的协调性,构建多功能的湿地生态系统。

(三)微观角度

在生态修复规划工作中,对文化、鱼塘、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布局与规划加以重视,并将其作为微观景观建设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类资源实际状况,落实生态规划措施,有效修复湿地生态,展现河流潜在价值。此外,为确保湿地满足居民需求,设置生态旅游项目,例如历史学习、骑行及摄影等,让人民群众在活动中感受良好的生态氛围。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中,必须关注湿地规划建设,合理选择规划建设方式方法,并结合实际状况,从宏观、中观及微观角度出发开展城市湿地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满足城市生态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邓惠珍.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中湿地规划建设的探究[J].现代园艺,2022,45(02):144-145.

[2]刘阔.基于“生态修复”理论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20.

[3]祁菲.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中的湿地规划建设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9,3(11):29-30.

[4]赵文花.渭南卤阳湖湿地水系生态修复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5]邢悦.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
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中的生态道德问题各因子相关性分析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
现代园艺(2016年9期)2016-07-16 11:09:19
天津海域牡蛎礁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域调查分析
河北渔业(2015年5期)2016-03-01 16:28:49
辽西青龙河水生态系统保护治理技术①
科技资讯(2015年18期)2015-10-09 21: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