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智障学生也要学习一定的劳动技能,以进一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让智障学生对劳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劳动技能的积极性,现结合自己对智障学生劳动技能培养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提出几点培养策略。
一、注重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才能得出真理,起到真正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了解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并紧密结合实践,经常组织他们进行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劳动实践。如:认识与使用简单农具、观察日常植物和家禽的生活习性等。让学生真正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在进行实践之前,需要教师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清每项劳动技能实施的步骤,然后让学生们尝试着做,做完后,再让学生把做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们听得懂、做得出、说得出,用此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二、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一)劳动课程教学
培养智障学生的劳动技能是特殊学校学习任务中的重要任务。教师通过对劳动技能课程的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设计,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提升学习劳动技能的兴趣,增强劳动技能的学习。以学习“拖地”为例,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拖地的基本过程,然后亲自做演示,接着通过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分成三个训练组,并给出具体的训练要求:A组学生自主训练;B组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训练;C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训练。在教师的分层下进行辅导,这样的教学法基本能够适应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获得成功体验。
(二)日常综合训练
除了课堂中的普遍训练外,学校也应该合理运用学校的课间、午休前、课后活动开展劳动技术比赛,从而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劳动技能。学校课间活动以指导个别学生日常劳动技术为主,如:整理衣裤、擦鼻涕等;午间就餐阶段,教师为每位学生安排了具体任务,引导以及培养他们饭后的清扫、整理;劳动技能比赛为学生们创设情境,提供展示的机会,如:洗碗、擦桌子、餐具分类等,充分展现他们掌握的劳动技能,激发他们劳动的积极性。
三、其他学科渗透训练
培养智障学生劳动技能是每位学科教师的责任。教师应在自己教学的课程中进行渗透。《爱惜课桌椅》是以学生能力为基础的核心课程,我们应该根据这一课题的各个领域特点进行整合教学。日常生活能力课重点培养学生爱惜课桌椅的意识,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课桌椅保持清洁、放置整齐的方法;劳动能力课重点让他们自己实践,学会用抹布擦洗课桌椅的方法;日常生活语文课重点通过他们的劳动实际,读写词语“椅子、抹布、擦桌子”,学说句子,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劳动能力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与各学科目标教育的整合和贯穿,更加注重智障学生的主观情感和实际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过程中提高对劳动技能以及文化知识的掌握。
四、家校联手,巩固效果
对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仅凭学校力量是不够的。所以,学校要加强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充分认识到家长的配合和帮助的重要性。学校要定期开展培训讲座、开放日、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明白提高学生劳动能力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家庭劳动培养的知识与技巧,以巩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日常家务。在家中,给孩子创设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并帮助和监督孩子完成和学会这些日常家务,使家庭和学校形成共同的教育目标,共同促进智障学生在劳动技能方面的能力提升。
事实证明,智力障碍学生在劳动技能的提升方面,尤其是社区实践教学活动中显示出强烈的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活动意识,学生的劳动技能获得了发展,社区实践能力获得了提升。教学活动中加强了学生同周围人的交流,培养了交际能力,提高了语言的发展。他们在学会自理日常生活、劳动技能中不断进步,为今后踏出学校,走向社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