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夺标】
1. 理解评价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佛教、道教的传播及其地位、影响。
2.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化领域的特点及原因。
3. 了解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本课必备】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 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
(1)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为佛教、道教的流行提供了土壤,使人们易于接受宗教学说。
(2)当时的佛教、道教都讲究人生的终极关怀,对普通民众有很强的吸引力。佛教所宣传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来世的幸福上来;道教提倡互助互利,关爱穷苦人群,很容易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信任,得到下层民众的支持。
(3)统治阶级的提倡与支持。为维护统治,当时统治阶级大力提倡佛教和道教,尤其是唐朝统治者,以老子后裔自居,大力提倡道教。
2.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佛教以其繁复和巧密的思辨性给中国的哲学思想以很大的启迪。
(2)佛教以其广博的内容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学术文化。
(3)佛教文化的传入,对当时的文学艺术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
1. 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如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存在南北差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
2. 体现民族大交融的特色。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
3. 思想领域异常活跃。道教官方化,佞佛与反佛斗争激烈,玄学一度盛行,儒道释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尤其是佛教,经历了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南北方的政治、经济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无不打上佛教的烙印。
4. 科技成就突出。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裴秀的《禹贡地域图》等。
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1. 特点
(1)交流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
(2)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
(3)交往渠道众多,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4)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
2. 影响
(1)促进了中国经济进一步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2)加强了中国同亚、欧、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3)中国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