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雾 陈兴
关键词:国家公园群;景观价值评估;横断山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志码:A
前言
“群”表征了要素集聚及相互作用的空间现象,反映基本地理单元通过中介渠道形成特定空间构成和内部联系及其实现具体功能的特性。近年来,国家公园群的概念正在转变为政府决策行动,有望成为中国具有世界影响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工程。关于国家公园群的概念,最早由樊杰等基于西藏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走绿色发展之路提出,此后围绕青藏高原,在国家公园群的功能与结构上,陈东军和虞虎等从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地域功能人手将其进行了层级结构的分类,此后众多学者针对国家公园群的生态保护、科研、教育、游憩及社区发展等功能,分别进行了探究。
在已有成果中,虽有涉及横断山区域,但对横断山区域国家公园群的系统性构建和特殊性研究尚未体现。因此,文章采用景观价值综合指数对横断山的景观价值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种保护地对横断山区国家公园群的空间布局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横断山国家公园群的建设提供实践指导。
1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
横断山脉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中国最长、最宽、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多样的地貌类型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横断山独特的景观格局,文章以李炳元对横断山的地貌区划为研究区域,包含七大山系和六大水系(如图1所示),山脉与河流均为南北走向,地势总体上呈北高南低的格局。涉及青藏高寒和东部季风两个气候大区。
1.2数据来源
文章中行政区划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和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www.resdc.cn);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来源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道路数据来源于OpenStreetMap(https://www. openstreetmap.org);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分布来源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传统村落矢量数据来源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www. geodoi.ac.cn)。
1.3研究方法
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的相关表述,国家公园的建设应考虑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具有国家代表性以及开展自然环境教育和提供游憩机会,因此,将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自然原真性、自然景观和自然文化作为五大评价指标,应用景观特征价值综合指数(LCV)得到横断山区的景观价值分布情况,计算公式为式(1):LCV=a1STi+a2SWi+a3YZi+a4JGi+a5WHi 式(1)
其中al-a5为权重系数,均为1。
运用arcgis10.8采用像元統计数据给研究区域内的栅格赋值,归一化处理后,利用arcgis等权重叠加,计算其景观特征价值综合指数,然后根据计算结果由高到低分级处理,最终得到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取值图。
2横断山区域景观价值评估
将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自然原真性、自然景观和自然文化作为五大评价指标进行景观特征价值综合指数计算,计算结果LCV值0~5即为五项指标符合的个数(如图2所示)。根据图像的景观价值评估值,横断山区景观价值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南部。
根据景观价值综合指数值将国家公园建设区域划分为三个等级(如图3所示),值为0~1的区域划定为一般区域,值为2的划定为潜在区域,大于等于3的划定为重点区域。其中一般区域所占面积为
13.35%,潜在区域所占面积为35.72%,重点区域所占面积为50.93%。
一般区域是国家公园建设的五项指标中符合一项或一项都不符合的区域,这一部分区域的国家公园建设基础较弱,拥有的自然保护区也较少。潜在区域是国家公园建设的五项指标中符合两项的区域,该区域具备建设国家公园的基础条件,即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拥有较高的生态原真性,可以作为国家公园的过渡区,保证核心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重点区域是国家公园建设五项评价指标中符合三项及以上的区域,该区域完全具备国家公园的建设条件,拥有众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旗舰物种,且生态用地面积占比较大,森林覆盖率高,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环境。
3横断山国家公园群的遴选及空间布局
3.1单体国家公园筛选方法
对于单体国家公园的筛选应该具备多种保护类型,对横断山区域进行各种保护地类型的整理(如表1所示),发现存在许多保护地交叉设置的现象,国家级或省级的自然保护区资源条件良好,保护类型丰富,在遴选过程中将其作为核心区域纳入国家公园群的完整体系。同时将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进行资源整合,在自然保护地重叠区域选择拟建设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实行国家公园的游憩教育功能,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类型保护地可以满足国家公园典型性的要求。
通过对横断山区自然保护地的统计整理,得到15个拥有自然保护区的交叉保护地,分别是(由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已经被正式确定为首批国家公园,因此研究中忽略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遴选过程,仅将其作为结果直接予以统计):九寨沟、黄龙、贡嘎山、四姑娘山、海螺沟、玉龙雪山、苍山洱海、若尔盖湿地、碧塔海、纳帕海、滇金丝猴、稻城亚丁、然乌湖、米亚罗、三江并流,它们都具有多重称号,如九寨沟具有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五种称号。因此文章采用指标认定法,依据单体国家公园认定指标(如表1所示)进行逐个评价。3项一级指标以及9项二级指标中,除生态系统代表性(B1)和生物物种代表性(B2)2项指标可以2选1外,其余7项指标均需同时满足才能认为该自然保护地具有建设国家公园的潜质。
根据以上认定指标分别对表1中的15个交叉保护地进行甄别筛选,除海螺沟、碧塔海、纳帕海和米亚罗不符合认定标准之外,其余11个保护地均符合建设国家公园的基础条件。海螺沟是贡嘎山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宜单独作为核心保护地;碧塔海和纳帕海仅有对于湿地的核心区,没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或者生物物种,且纳帕海的面积较小,无法实现国家公园的大尺度保护目标;米亚罗所拥有的自然景观同样不具备国家代表性,因此,依据地理位置对这四个保护地可以作为国家公园内的保护节点,实现局部保护功能。
3.2横断山国家公园群体系构建
基于横断山的景观价值评估分级,将以上的交叉保护地与之相对应(如图3所示),根据图像显示,除然乌湖主体位于一般区域、滇金丝猴的部分保护地位于潜在区域外,其余重叠保护地均在景观评估的重点区域范围之内。
从景观评估的指标来看,生态重要性和生物多样性的评价依据是针对全国大范围的自然情况做出的连片划分,对于小范围的局部地区而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自然原真性的评价所依据的指标之一是道路,在一定程度上,道路网的密度与人口呈正相关性,但是对于西部人口较少的县镇来说,道路附近仍然会保持较高的自然原真性。然乌湖位于西藏八宿县境内,八宿县不属于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且紧邻国道G559,游憩区域只有一个2A级景区,所以从景观价值评估的角度该区域被划定为一般区域。但从国家公园的设定标准来看,然乌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省级自然保护区,符合生态重要性的指标;同时,造就然乌湖的来古冰川群是西藏已知面积最大和最宽的冰川,二者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符合国家代表性的指标。另外,与然乌湖紧邻的察隅慈巴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因此,以然乌湖、来古冰川群和察隅慈巴沟为核心的大面积区域符合国家公园的设立标准。
根据实际的地理位置,邻近的保护地应该进行资源整合,合并为一个国家公园,故九寨沟与黄龙、四姑娘山与米亚罗、贡嘎山与海螺沟、三江并流与玉龙雪山等保护地可以分别进行整合,若尔盖、稻城亚丁、然乌湖、苍山洱海及滇金丝猴以各自的保护地为核心,结合周边单个的保护地进行国家公园的构建,加上已经正式确立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共10个国家公园共同构成横断山国家公园群体系(见图4)。
3.2.1九寨一黄龙国家公园
九寨-黄龙国家公园以自然风景区为核心保护地,九寨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黄龙拥有世界级的钙华景观,且两地均为世界遗产,以两地的重要资源为基础建设国家公园,在保护和游憩两大基本功能被满足的前提下,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两大世界自然遗产,而且对于丰富横断山国家公园群的保护类型意义重大。
3.2.2四姑娘山国家公园
四姑娘山以高山景观和冰川平原为核心保护地,属于野生动物和高山生态系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西部与大熊猫国家公园毗连,北部与米亚罗保护地在县域区划上相邻,为扩大横断山的保护格局奠定了基础。
3.2.3若尔盖国家公园
若尔盖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在高山纵横的横断山区保留了大面积的草原地貌,是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地带。若尔盖国家公园的建设对于保护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意义。
3.2.4贡嘎山国家公园
贡嘎山国家公园以贡嘎山和海螺沟为核心保护地。贡嘎山具有世界上高差最大的极高山群和现代冰川景观,还有各类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大规模的山地生态系统。海螺沟是贡嘎山东坡的一条著名冰川,有海拔低、活动性强、冰川地貌完整等特点。除自然资源以外,该区域人文资源同样具有较高的世界文化价值,对于构建国家公园群的高山保护系统具有示范性。
3.2.5苍山洱海国家公园
苍山洱海国家公园以苍山和洱海为核心保护地,同时兼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和地质遗迹类型,为了在更高水平上维持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需要通过与周围保护地的协调互补,从国家公园建设的维度进一步扩大保护范围,满足大众的各项需求。
3.2.6亚丁国家公园
亚丁国家公园以高原峡谷地貌和原始的自然景观为建设基础,核心保护区内拥有多数地区已绝迹的珍稀动植物活化石。在拟建设的国家公园区域内,亚丁旅游景区和海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作为保护节点,使亚丁国家公园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保护机制。
3.2.7滇金丝猴国家公园
滇金丝猴属于中国的旗舰物种,仅分布在中国川滇藏三省的交界处。芒康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由于纬度低、海拔高的特点,在高原林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且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系统独特,具有很高的自然保护和科研旅游价值,建设国家公园可以在扩大滇金丝猴栖息环境的基础上更好的保护物种多样性。
3.2.8三江并流国家公园
“三江并流”区域被分为八个区域,每个都能提供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和地质多样性样本,是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区,同时还有较多传统村落聚居区。其中西部的高黎贡山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物种基因库;梅里雪山、玉龙雪山等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壮观且稀有的低纬度低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众多资源形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壮丽景象。
3.2.9然乌湖国家公园
然乌湖国家公园以然乌湖、来古冰川群和察隅慈巴沟为核心保护地,受印度洋季风影响,形成了较完整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谱,造就了独特的原始森林和海洋型冰川景观。
从整体布局特征来看,横断山国家公园群的重心在东北区域,即岷山和邛崃山区域,岷山和邛崃山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部分支流的分水岭,且位于三个气候区之间的交汇过渡区,生境资源优良,适合动植物生长栖息。从保护地类型来看,横断山国家公园群所涉及的有湿地、湖泊、高山、冰川、河流、旗舰物种等,涵盖了各种典型的自然景观,保护难度较大,从“群”的角度分区管理,有利于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4结论
文章根据景观价值评估划定了横断山国家公园建设区域,一般区域所占面积为13.35%,潜在区域所占面积为35.73%,重点区域所占面积为50.93%,其中重点区域面积所占比值最大,且分布于横断山的东部和南部。从整体布局特征来看,横断山国家公园群的重心在东北区域,即岷山和邛崃山区域,该地生境资源优良,适合动植物生长栖息。从保护地类型来看,横断山国家公园群所涉及的保护类型有湿地、湖泊、高山、冰川、河流、旗舰物种等,涵盖了各种典型的自然景观,保护难度较大,且拟建设的单体国家公园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的边缘区域,由于地貌的复杂性和周围城镇化的影响,在管理上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避免环境破坏和用地冲突,从“群”的角度分区管理,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