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重游穗沪杭

2023-04-29 15:44张弛
雷锋·强军号 2023年6期
关键词:浦东西湖杭州

张弛

阳春三月,陪同家人去了广州、上海和杭州三个城市。由于出行比较早,当五一小长假全国旅游点人满为患的时候,我已经坐在西湖边的涌金饭店里写这篇游记了。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三年来第一次真正旅行,尽管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却也产生一些感触和联想,兴之所至,写给大家分享。

广州篇:从沙面建筑群到惊艳“小蛮腰”

我这次去广州,除了旁听两天“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主要是陪同家人旅游。先去看了黄花岗烈士墓、孙中山纪念堂,又去看了沙面建筑群和广州电视塔。前两处过去看过,后两处则是第一次身临其境。

人们在旅行中游览的,除了江湖山川,便是人文遗存,其中最多的是建筑,包括古城、石窟、园林、古寺、塔楼等等,每一座建筑物蕴含的其实是历史和传统文化。

如果说黄花岗烈士墓和孙中山纪念堂代表了中国推翻封建王朝走向共和的历史,沙面的租界建筑物则是更早时候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见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选中了珠江中这块小沙洲,填筑成岛,作为租界地址,设立了10多家领事馆、40多家洋行,还有教堂、邮局、医院、军营等。为了开辟沙面这个小岛,耗费白银20万两,全部由清政府拨款开支。现在的沙面大街两边,纵横交错分布着150多座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建筑,有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种风格。英国人当年开的维多利亚酒店和汇丰银行,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胜利宾馆。而临近的白天鹅宾馆,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座中外合资五星级宾馆,已被列为文物。

本届“读懂中国”论坛会议,参会的外宾不少,如果放在白天鹅宾馆举办,顺便看看沙面,也许更有助于外宾对中国的了解。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中国的历史,才能理解中国为什么要走一条与欧美不同的现代化道路。正如人们喜欢说的:“走向哪里,取决于你从哪里来。”

本届“读懂中国”论坛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当年整理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执笔人郑必坚先生,现任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年届九十,亲临会议发表主旨演讲:《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的中国机遇》。会议设置了10场平行论坛、4场闭门研讨、3场专题会议,我只旁听了其中一场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话。这是一个热门话题,据说涉及11个城市,去年GDP超过13万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先生说,外国人看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看广东,而目前广东的发展,破解之道就是大湾区融合。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历史中,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改革开放四大特区中,广东占了三个,深圳、珠海、汕头。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战略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读懂中国”论坛在北京举办三届之后,移场广州,是有深意的。

广州目前最热门的景点,是中国第一高塔——广州电视塔,高度600米,昵称为“小蛮腰”。据说,可以抵御8级地震、12级台风,设计使用年限100年。600米高是个什么概念?法国埃菲尔铁塔高324米,“小蛮腰”比它差不多高一倍。在这座高塔上,有世界最高最长的空中漫步“蜘蛛侠栈道”,世界最高的旋转餐厅,世界最高的摩天轮,世界最高的垂直速降“极速云霄”游乐项目。由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已经成为广州的新地标和旅游打卡地。

在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我们前往“小蛮腰”对面的花城广场,逗留了两个小时。游人如织,无数镜头对准这座风姿绰约、色彩斑斓的“小蛮腰”电视塔。

沉浸在美好的夜景中,我不由得想起北京那个被称为“大裤衩”的建筑物。有谁会在“大裤衩”前面流连忘返、精心拍照吗?恐怕不会。近年来,类似“大裤衩”这样的奇葩建筑,多处出现,遭人诟病。它说明,现代化也不是完美无缺万无一失的,也有一个与传统文化兼容的问题。如果完全背离传统文化,现代化也可能在传统文化面前被抗议、被反对、被厌恶。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也需要现代化,如果没有现代化,传统文化也不能得到保护和弘扬。

结束广州之行,转飞上海,重新看了外滩、豫园、新天地、陆家嘴,也去看了对外地人来说鲜为人知的滴水湖。

上海篇:想起浦东开发时看到的地平线

旅行中,旧地重游和首次到访是两种不同的感觉。

我是第一次飞降浦东机场,第一印象是“大”。下机取行李,先要坐地铁,你说大不大?据说,比整个澳门的面积还要大。澳门面积32.5平方公里,而浦东机场的面积达到了40平方公里。

常听人们说上海人小气,而我对上海的印象却是它的大气。浦东机场可算是一例。此前,我还有幸见到过两次上海开发的大气磅礴。

第一次是在30年前,我作为军报记者,随伍修权同志专程到上海看浦东。那时,陆家嘴一带刚刚实现“七通一平”,一望无际的旷野上,没有一棵庄稼,没有一棵树,一眼望到天边,看到地平线画出的一抹骄阳。时任浦东开发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同志,向伍老介绍情况,当时浦东开发的最大难题是对农民补偿,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而今,面对陆家嘴鳞次栉比的高楼,上海人在这里已经买不起房了,浦东发展太快了。现在再来看浦东机场的规划,不能不佩服当年决策者的远见与大气。

我第二次到上海,是2002年随中央新闻记者团报道上海申办世界城市博览会。市长亲自向记者介绍上海旧城改造的思路,并请记者参观正在改造中的新天地。那一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新天地原址都是老式民居,俗称“石库门”,紧邻中共一大会址,已有上百年历史。如何修缮这片区域,关系到一大会址的声誉。当时有两种方案,一种叫“延年益寿”,坚守石库门的原真性;一种叫“返老还童”,即用纳米技术整旧如旧,保留石库门的“皮”,里面改造成现代化的餐厅、咖啡馆,变成中西合璧的现代化商业地标。我至今记得一个数据,从石库门拆下的14万块旧砖,一块一块全部编号打磨,用药水处理,然后用来建“旧”房。最后的效果是,门外是历史沧桑的石库门,门内是带有电梯、空调的现代商场,一步之遥,穿越时空。这次重游新天地,再一次让我感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可以融合的,既要善于运用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推动现代化,也要运用现代化来改造发展传统文化。

这次到上海,我又一次看到了上海人的大手笔,那就是位于地铁16号线终点站的滴水湖。

人们在旅游中,常常只关注那些众所周知的历史遗存,而忽略地铁、机场、桥梁、港口这些现代化的景观。其实,旅游不过是为了扩大认知,一切见闻都是收获,尤其是体现一个城市发展和牵引未来的东西。

滴水湖,位于上海的东南角,黄浦江与杭州湾交汇处。上海本来没有港口资源,为了打造国际航运中心,谋划建造一个洋山港,为此需要填海、造桥。于是,滴水湖成为神来之笔,从这里挖土填海,创造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总面积5.6平方公里,圆圆的,像一个巨大的水滴。水是咸的,有人形容为上帝的眼泪。据说,原来陆家嘴规划中就有一个中心人工湖,现在被应用到了临港新城之中。

如今的滴水湖所在新城,30年前还是海底。后来这里开创华东地区最大的造陆工程,湖畔西侧建造起风帆一样的中国航海博物馆,北侧有天体形态的上海天文馆。整个临港地区的绿化,是上海城镇中最好的,完全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花园卫星城。

徜徉在宽阔的临湖广场,我不由得产生一种猜想:再过10年,这里会不会成为又一个陆家嘴呢?

杭州篇:西湖拆除周边围墙和围栏的远见

网络上公布今年五一长假游客最多的景区,第一是杭州西湖。可是我们身居其中,并没有感觉有多么拥挤。我甚至陪着90高龄的岳父在断桥上照了相,还乘船登上小瀛洲,欣赏了三潭印月和毛泽东手书的康有为诗词。为什么西湖周边人流涌动,而游客并没有感觉多么拥挤呢?其中一个原因,我想是因为西湖没有栏杆,不收门票,它是全方位开放的。而与此相形见绌的是,壶口瀑布景区为了收费,竟然以安全为名建起了围墙。

西湖过去也是有栏杆的。周总理生前曾经提出过“还湖于民”。这一代表人民愿望的呼声,从20世纪50年代起屡屡被提起,直到2002年终于实现。杭州下决心推倒了西湖所有的围墙和栏杆,向游客免费开放,几十处自然人文景观直接进入了游客的视野。

这应该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也是改革开放史上值得大书的一笔。

中国人自古以来太偏爱“墙”了,国家有长城,城市有城墙,单位有围墙,家庭有四合院。“墙”是一种自卫,也是一种封闭。经过改革开放,这种墙文化意识正在打破。西湖的开放,杭州的巨变就是一个例证。

杭州在当代中国非常重要,但是唐代以前不过是一个县城,那时浙江的中心在绍兴一带。杭州的崛起得益于京杭大运河开通,杭州作为运河起点,位置骤然凸显。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是宋代以后才流传的。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杭州在全国的排位也是靠后的,经济总量排在青岛、唐山、石家庄甚至江苏南通之后,相当于上海的十分之一。而到2022年,杭州GDP达到1.87万亿,增长了660多倍,排名上升到全国前八,是中国逆袭速度最快的城市。杭州是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连续20年名列第一。聚集了阿里巴巴、网易、拼多多、吉利、海康威视等60多家上市领军企业。

正是由于现代化,有了经济实力,传统文化才有更好的保护。西湖雷峰塔的重建就是一个例证。1924年雷峰塔倒掉之前,外墙脱落,内砖裸露。鲁迅先生的描述是:“破破烂烂”“并不见佳”。而2002年在废墟上重建的雷峰塔,沿袭了宋代风格,却是气势雄伟,典雅华丽。各层设置铜瓦斗拱,飞檐翘角挂有风铃,微风掠过,如鸣佩环。两部透明电梯,方便游客登顶远眺,西湖美景尽收眼底。想想看,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能够做这些保护古迹的事情吗?

今日的西湖,既承载着诸多传统文化元素,也展现着人民对现代生活的追求。这里有中国最美的爱情传说,有苏东坡、白居易优美的诗,有国人敬仰的岳飞的墓,有胡雪岩、蔡元培、章太炎、郁达夫、林风眠等名人故居;也有火树银花、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管理这些现代化的景观。西湖是一个最能体现古典与现代两面性的地方,当夜晚亮起灯光的时候,古典的一面就退隐,而展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风采。恰如苏东坡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猜你喜欢
浦东西湖杭州
杭州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三十年的浦东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当西湖遇上雪
浦东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