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执甲绽芳华

2023-04-29 00:44王泽锋
雷锋·强军号 2023年6期
关键词:红区陈静血透

王泽锋

俯下身子,认真调校着血透仪;面带微笑,轻抚着患者要注射的血管处……

5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透中心,患者们也许并不知道,眼前这位亲自为他们操作穿刺的护士长,就是刚获得第49届南丁格尔奖章的陈静。

从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到获得南丁格尔奖章,从入选“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到入选“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面对一项项荣誉,陈静宠辱不惊,她总是平静地投身在自己所热爱的护理事业当中。2022年年末,刚从“和谐使命-2022”任务归来第二天,她就扑到了临床一线。

一袭白衣、一顶燕帽,穿戴在身上已超过30年,护理工作早已融入陈静的生命。“军事护理工作者使命光荣,不论在任务一线,还是在临床一线,我们都会绽放最美的芳华。”她常常对自己带的年轻护士们这样说。

柔肩担使命

个头不高,步履轻盈,陈静给人的第一印象甚至略显柔弱。在患者眼里,头戴燕尾帽的她,是温柔的白衣天使;在战友心中,换上一身迷彩服的她,是一名冲锋的白衣战士。

使命召唤,从不缺席。这些年,每逢有重大应急任务到来,身躯瘦小的陈静总是第一个“入列”。

“让我去,我先上!”9年前,当凶残的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大地之时,解放军抗埃医疗队分配给陈静所在医院4个护士名额,身为护士长的她却没有派给年轻护士。“疫情的严峻、需要一名应急处置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长!”主动请战后,陈静即刻远赴西非利比里亚疫区。

“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三层手套、四层鞋套……穿脱36道程序,每一道都要严肃对待!”陈静这一套苛刻的工作标准,正是在抗击埃博拉病毒任务中历练形成的。来到利比里亚疫区,她甘做“清洁工”,面对高度传染性的医疗垃圾,每天穿着防护服全副武装“收垃圾”,近50度高温下,每天从污染区出来,她的防护服里能倒出一杯汗水。陈静还和战友们悉心对当地医护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倾囊传授中国传染病防控经验。

长达100多天的任务结束后,陈静捧回一枚金灿灿的“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奖章。

4年前,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和谐使命-2018”任务,陈静又主动请缨出征。那一年,她刚做过胆囊切除手术,女儿又即将面临高考。为大爱,舍小家,远渡大洋洲和中南美洲执行人道主义医疗任务,在陈静看来,更需要传递一种“温和的力量”。

和平方舟抵达斐济首都苏瓦当天,6岁的斐济女孩戴安娜一瘸一拐来到医院船上。小戴安娜先天小腿凹陷,部分手指和脚趾完全粘连导致不能正常运动。陈静悉心帮她查体后,委托船上专家精心实施手术,小姑娘的手足畸形得到有效矫治。看着术后羸弱的小戴安娜,陈静把自己带的营养品和零食全都塞给了她。

出院前,小戴安娜趴在陈静的耳边说:“长大了,我要到中国跳一支芭蕾舞来谢谢你!” 那一刻,陈静感动得笑开了花。

在陈静看来,远渡重洋履行人道主义医疗任务,更需要传递一种中国军医“温和的力量”。去年11月,陈静又一次远航赴印度尼西亚执行“和谐使命-2022”任务。当时,身为和平方舟海上医院护理部主任的她,带着护士们为中午等候就诊的患者准备热腾腾的中式盒饭、给哭闹的小朋友送上熊猫公仔、小扇子…… 同时,也把中国白衣天使的形象,深深印在每位登船体检、诊疗的海外民众脑海里。

怀仁扬帆,温暖世界。在一次又一次履行使命的航程上,陈静用微笑服务和精湛技术,赢得了各国患者、民众和政要对中国海军、中国军医的高度认可。

硬核守“红区”

对于陈静来说,每一次执行任务的时间节点都印象深刻:抗击埃博拉,正值女儿中考;履行“和谐使命-2018”任务,正值女儿高考。然而最难忘的,当属2020年除夕夜的出征,那天起,陈静踏上了与新冠病毒较量的战场,她对家人说——这是自己履行使命的一次“大考”。

当时的火神山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被称为抗疫定点医院里感染风险最高的“红区”。“我有实战经验,又熟悉红区夜班工作。”一抵达武汉,陈静就强烈申请进入红区工作,改造病区、打针输液、采集标本、贴身护理……奋战在红区,陈静一干就是80个日夜。

回忆起3年前的抗疫任务,与陈静同去的年轻护士们记忆中,她们的护士长总是不苟言笑。裹在厚厚防护服和面罩下的那些日子里,几乎看不到陈静的笑容。

援鄂抗疫的82天里,陈静不仅鲜有笑容,她甚至把对防护措施的一丝不苟,全部化作了对护士们特有的苛刻严厉,“硬核护士长”的名号也由此叫响。“防护穿脱每一道程序,都要严肃对待!”“每天讲2遍不够,就讲200遍!”这些从陈静嘴里“吼”出来的话,当时却让年轻护士们无比暖心。

第一个为重症患者吸痰、第一个为患者做血液净化……抗疫期间的“危险步骤”她总是自己先上。大家都清楚地記得,直到把与自己一同出征的47个护士姑娘平安带了回来,陈静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022年3月,在上海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大部分医疗机构暂停服务,然而常年需要做血液透析的患者们却不能中断治疗。为此,陈静专门在医院急诊开设“急诊血透室”,在患者入口处开辟“血透患者一站式服务”,一手打造起全程闭环管理的透析病区,在疫情封闭期间守住了498名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在国际红十字会的介绍中,南丁格尔奖章是对“具有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致力于救护伤病员、残疾人或战争与灾害的受害者的护理人士的肯定”。

——患者们说,陈静真的做到了。

纤手济苍生

陈静喜欢咖啡,在执行抗疫任务期间,她甚至对患者打趣说,疫情结束就不谈病毒这个话题,“一起聊聊生活和咖啡”。没有多少人知道,陈静爱喝咖啡——与“小资”无关,与职业有关。

血透护理,是陈静从事了30年的职业。她所在的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透中心,率先在全国开展24小时通宵透析服务,每轮到10个小时的“超长夜班”,护士们连“眯上一会”都不允许,为此,陈静在透析室外配置了咖啡机,方便她和护士们夜班提神。

“血透护理无小事,小事也要做精致。”每次执行重大任务归来,她总是第一时间回归血透中心的临床工作,在任务一线养成的过硬作风,都化作了临床一线的耐心细致。

透析机前的日常三部曲“躺下-打针-接管子”,陈静一遍遍地教护士们苛求完美:打针时俯下身体的角度是多少,进针后针尖的应力该有多大……每一个细节的背后,都洒下她带着护士们千百次操练的辛勤汗水。

每次见面时 “会心一笑”,是陈静与患者沈女士之间的一份默契。身为外企白领的沈女士,是一名跟随陈静做了18年血液透析的女患者。漫长的治疗岁月中,她的手臂扎过4000多个针眼。一次去国外旅行时当地医生发现,她被无数针眼穿刺过的手臂却非常光滑,不由赞叹:“没想到中国护士技术这么高明!”其实,沈女士也许不了解,为了她手臂皮肤的平整,陈静曾付出怎样的心血:血透患者一年要平均扎312针,陈静会一遍遍分解动作要领,只为了这312针每一针都扎得完美。

“护理工作要做到极致,甚至要感动了自己,才会温暖了病人。”陈静挂在嘴边的这句话,成为她30年如一日,带着护士们用一双纤手呵护着病患苍生的真实写照。早在10年前,她所带领的护理团队就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事迹曾在媒体广泛报道,其中这样写到——

“她们把患者的生命举过头顶,她们是时代的苍生大爱。”

第49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陈静简介

陈静,1988年入伍,现任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护师兼血透室护士长。她30年扎根临床护理一线,在灾害救援和护理教育领域作出杰出贡献,先后执行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和谐使命-2018”“和谐使命-2022”等军事卫勤任务,展现了中国军队护理工作者的良好形象。2020年初,她首批赴武汉抗疫,先后奋战在汉口医院和火神山医院ICU红区;2022年驻地疫情暴发期间,她创新形成“分层-分类-分区”的血透患者保障模式,守住了498名透析治疗患者的生命线。此外,她率先在国内开展24小时血液透析服务,达到血透患者5年存活率77.3%的国际水平,所带领的血透护理组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荣立集体一等功。2022年9月,陈静光荣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她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抗埃先进个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入选“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中宣部“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个人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猜你喜欢
红区陈静血透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关键零件没敲定,台自制潜艇硬要开工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陈静:宁静致远,香飘南美
“红区”里的白衣战士:在生与死的火线
基于清华大学“红区”与“白区”历史沿革的景观评价对比分析
吕乘乘、陈静、黄峰、尹臻作品
冰上男子汉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the GRAPES Regional Ensemble-3DVAR Hybri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