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2023-04-29 15:21王娟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44期
关键词:滨州市滨州归属感

王娟

滨州有着“渤海雄邦”“千年文化古城”及“九朝齐鲁重镇”之称,是我国黄河文化及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的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孝文化、兵学文化、盐文化及家风文化等享誉内外的文化品牌。同时滨州仍是吕剧、渔鼓戏及东路梆子等戏曲的发源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未来滨州建设者的部分学生反而对家乡文化知之甚少,因此乡土文化课程的开发势在必行。

一、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滨州人民,在长期与客观世界相处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滨州特点的精神文化及物质文化,形成了极具鲜明地域性的民俗、民风。乡土文化是学生了解滨州的基础,同时对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对家乡的归属感、自豪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可通过系统、多样的教学,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学生在真正了解滨州和对滨州有归属感之后,才能更好地爱国。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将乡土文化融入思想教育,通过对滨州的民俗文化以及人文景观的学习,提升了学生对滨州的热爱,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唤醒了学生对于乡土文化传承的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二、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原则

(一)学生学习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满足学生的兴趣以及需求。开设适合于学生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同时通过灵活的授课方式,如实践课、选修课等,提供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

(二)重视学生体验感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家乡的文化产生浓厚的求知欲,通过深刻的感知,获取对家乡的归属感及自豪感。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理解并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而不是以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将知识讲给学生,也不是只用书面考核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学生应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学习与体验,提升其情感方面、文化意识及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在开发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时,应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家乡的热爱感及归属感,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帮助学生丰富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形成多元的文化价值观;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意识以及自我表达能力。

(二)滨州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路径

在进行滨州市校本课程教材开发期间,应由即结合乡土文化与学科教学内容,如适当引入滨州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语文课校本课程中融入孝文化,选取适当的“孝”文化内容,激发学生认识孝道、遵守孝道。引入杜受田与家风的故事,利用《杜氏述训》,教导学生做人不可忘本之优良品质,使其通过教育逐渐形成上求民族复兴与国家富强,下求孝敬父母、和睦兄弟姐妹之理想品质。

(三)校本课程实施方法

融合滨州市乡土文化与校本课程,具体实施方法可采用比较分析法、行动调查法、文献分析法以及教育叙事法等。其中比较分析法,即通过比较乡土课程资源概念,在课程开发期间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合理取舍乡土内容。行动调查法,即通过实际调查工作,让学生深入乡土文化浓厚地区,挖掘、了解、接触乡土文化。文献分析法,即在课程中组织教师、学生群体前往图使馆、文化馆等场所,对滨州市地方志、文史资料进行阅读。教育叙事法,则是组织师生前往滨州市乡间进行采风,访问地方文化部门工作人员或是政府领导,让学生切实感受滨州市丰富人文资源、历史发展进程以及现代滨州巨大的变化,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结束语:

近年来,将乡土文化融合与校本课程,为教育领域热点研究课题,乡土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家乡认同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积极推进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在让乡土资源在教育领域充分得到运用同时,发挥乡土文化教育作用,并间接推进乡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猜你喜欢
滨州市滨州归属感
价值感与归属感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飞阅滨州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因户制宜 一户一策 滨州结对帮扶注重“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