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物综合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初探

2023-04-29 13:58张琳琳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课程体系基地

张琳琳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育人要求,也更加关注探索与实践类教学。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我校生物学科教学正在尝试通过劳动教育基地、课堂实验教学、生物技术项目式实验探究等方面构建具有海南特色、地方特色的多元化综合活动课程体系,从而积极实现核心素养下实践育人的改革与探索。

关键字:劳动教育  活动课程  核心素养  综合能力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导纲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指出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的要求。《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生物学科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而且也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因此,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的实践过程,更加重视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展。[1]

这些指导性文件的纷纷出台对学科课程改革和实践给予了明确的指导方向。突破课堂教学瓶颈,探索具备时效性和实践性的以劳动教育为背景的育人模式,推动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和校本资源建设,成为实现学科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的重中之重。本文将结合我校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课堂实验教学、生物技术项目式实验探究等方面的多元化课堂模式探索,来阐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1 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开设劳动实践课程

我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有百果园、百蔬园、百药园、百花园四个部分,共种植有140多种植物。基地植物包括海南特色物种、国家保护物种以及部分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植物。校内劳动教育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平台,更是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去体会和践行社会责任与使命感。

目前,针对劳动基地的实践课程也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初步整合。课程体系的设计实现了初高中学段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又切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来服务教学活动。初中学段学生体验施肥浇水等劳动过程,并观察和记录植物各阶段的生长指标和影响因素。在实践教学上,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人工授粉、扦插、嫁接等相关具体实验操作,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探究类实验,如探究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植物开花的影响因素等内容。这些课程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实践体验与直观认知,引导学生从知识走向具体的生产、生活与实践。高中学段的实践课程设计以探究实验为核心展开,如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调查土壤小动物物种丰富度、研究不同种类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浓度等。劳动实践课程以社团课形式开展,通过初高中劳动课程体系设计,实现数据共享、共建,引领学生去总结和摸索出适合海南推广种植的新品种,为基础种植业提供一定的科研和推广数据。

劳动教育基地既能通过劳动实现育人的目的,又能借助校本课程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效衔接,从而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将知识还原于具体的生产、生活和实践活动。

2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综合活动课程体系

2.1借助常规实验室加强课堂实验教学

知识和信息不是单纯的记忆和重复,而是需要主动寻找和使用,对世界而进行探寻,知识学习的过程不可能完全剥离学习者的认知过程。[2]而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有时容易出现讲授和实验操作割裂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知识点的直观体验与全方位认知。因此,常规实验课程设计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开放式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培养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验教学主要采用合作实验模式。教师提前将课堂实验任务划分好明确的责任分工,引导学生互助完成。这种模式让学生团体成为实验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过程集中进行解决和帮助,实现实验到知识的再次回归,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

2.2借助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初高中实践类操作

新课程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与生活的联系。劳动基地既能做到初高中课程的衔接,又能能够有效地整合实验教学与生物技术项目式实验探究。同时,劳动教育基地为常规实验和生物技术项目式实验探究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素材。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真正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深入挖掘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2.3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实现拔尖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为了满足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需求,生物技术项目式实验探究满足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完整的学习经历和收获实验成果的体验式学习需求。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从学知识到解决问题,再到从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方式的转化,真正实现从储备式学习走向应用性学习。

在生物学及理科课程中,学生不仅应掌握科学知识,还应学会利用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开展科学探究,从而认识自然世界。[3]因此,我们也在尝试打破学校课程的壁垒,打破学习时空的边界,实现“课堂+项目式实验探究+多样态的个性化学习”的课程体系探索。学校和教师提供资源和平台去引导学生生成和实现个性化的自课程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生物技术实验室目前建设有微生物实验室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两部分。完善的实验条件为学生选择性必修三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实践条件。学生结合自身个性化发展需求,进行生物学科校本项目的自主研发,如对劳动教育基地中珍贵的物种进行微型繁殖,土壤微生物的培养分析,酿造酸奶、果酒、果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等。教师积极鼓励特长学生参与自主研发,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随着课程的完善,我们也积极去尝试和高校及科研院所对接,让一部分学生能够走进科研一线,体会并真正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过程,从而实现拔尖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和引领。我们期望通过学生社团的分工协作与数据积累,能够找到诸如“桥头地瓜”“福山咖啡”等适合海南本土种植和推广的优秀农作物品种,为地方农业生产增光添辉。

3 从学科实验拓展到科学实践

思维创新能力属于高阶能力,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需要在起始年级就开始获得关注并分层分阶段培养。空中农场、基础实验室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生物技术实验室将共同联手打造结合这种从学科实验拓展到科学实践的课程体系。通过该体系链接初高中生物学知识,使学科实验走向科学实践,从传统教室走向劳动教育基地,走向现代化实验室。学生能够通过项目式探究实践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创新实践。丰富而又分层的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为学生的学科学习提供了多重的精神配餐选择。只有成功地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认同、主动参与到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中,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4]

4 结语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升级,综合活动课程促进师生素养的共同发展。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优化课程的同时提高了职业归属感、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与学习过程中,得到了课程学习、社团活动、生涯规划等多方面的融合体验,从而明确了自身学习的目的和发展方向。生物学科实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是实施课程改革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大胆尝试,是形成学校特色和学校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建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需求,有效地完成了初高中人才培养的梯度衔接。它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实践类课程为核心,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梳理和融合,形成具有海南特色、校本特色的自主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J].生物学通报,2003(05):30.

[2]Kuhn D.Education for thinking.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5.

[3]Satir P,Pedersen LB.The primary cilia at a glance.Journal of Cell Biology,2010(123):499.

[4]杨铭,刘恩山.生物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探究[J].生物学通报,2017,52(09):11-1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正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课程体系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我的基地我的连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生物学科思想再认识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