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月
数学知识相对于其它学科面言,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对部分学生而言显得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借助问题导学,对学生进行思维层面的引导,能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将课堂教学引向纵深。
一、精研教材,设计重点问题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先前知识往往是后学知识的基础。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经验,为他们搭建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教师在提问前,要精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以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外角和”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否是360°”展开探究,除了用量一量的方法能确定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能验证猜想。教师在精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提出贴近重难点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步步探索,从而能帮助他们顺利地探究出三角形的外角和。
二、把握技巧,形成问题链
教师要巧妙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将问题串联起来,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激发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时,教师设计问题:学校打算用16米长的篱笆围一个生物园饲养小动物,其中一面靠墙,墙的长度为8米,生物园的面积是30平方米,请求出这个生物园的长度与宽度。问题只有贴近生活,才能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才会引发他们的深度思考,让他们产生强烈探究问题的意愿。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将其改成一个个易于解决的问题,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会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之中,从而能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以问启智,促进师生互动
教师要设计出富有层次性的问题,能贴近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解决问题。教师要设计由浅层到深层、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发他们深层的思考。教师要循序而问,让他们循着一定的梯度发展,能促进他们整体水平的提升,让课堂提问显示出应有的价值。教师提问要由浅入深,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发展思维、提升自信。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问题导学的价值,通过精心设计趣味性、层次性、递进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促进师生的互动,能发展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