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定制眼镜的前世今生

2023-04-29 00:44:03刘哲宇
中国眼镜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镜片手工眼镜

刘哲宇

随着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定制化消费正在成为当下的潮流。然而,手工定制眼镜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古早时候的眼镜不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手工定制便是配镜的唯一方式。眼镜的功能性经历了从彰显身份的标识物,到矫正视力的工具的变化,从王公大臣、商贾富豪特有的玩物,到人人皆可从中获益的消费品,这一过程也正是眼镜从手工定制到大批量生产的演变过程。

源远流长的手工定制眼镜

江浙地区是我国资本主义最早萌芽的地方,商品众多、商业繁荣,近代的眼镜加工业正是从这里开始起步。清朝时期,苏州就有许多眼镜加工的记载,“姑苏眼镜”也一度是流传甚广的城市名片。一大原因就是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繁荣的玉器生意,而雕琢玉石的技术,就和最早研磨玻璃、制成镜片的过程很接近。据记载,清朝时期苏州曾经出现过一位眼镜匠人,利用光学知识,发明了最早的验光方法,根据配戴者近视、远视的情况,烧制特定弧度的玻璃,并研磨加工成眼镜。

清朝后期,苏州出现了许多眼镜作坊,这些作坊都采取“前店后厂(坊)”的模式,除了镜片以外,也开始提供镜架和装饰物的定制服务。根据史料,那时的眼镜作坊就好像是今天的钟表铺,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式工具,加工师傅一个个也都是“多面手”:不仅要烧制玻璃“吹”出镜片,还要会打磨镜片、切割材料、弯折金属,顾客有眼镜变形、微调瞳距、换个鼻托之类的需求,也都要满足。但他们最拿手的,还是根据每一位顾客的特点和需求,为其纯手工打造一副独一无二眼镜。

手工定制眼镜的过程

到近代,验光和打磨镜片的工艺逐渐成熟,各地制作眼镜的工具也相对统一,手工定制眼镜的过程也变得越来越成熟,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前期沟通:眼镜师傅会与顾客充分交流,评估其需求,给出多个基础设计方案以供选择。

测量数据:测量近视、远视、散光等数据,以及头部尺寸、鼻梁高度与宽度、颧骨高度等数据,以此确定镜框、镜腿的尺寸。

个性化精修:每个人的头和脸不是完全对称的,确定了大致尺寸之后,还要根据顾客存在的问题,为配戴舒适度进行更细的优化,比如眼镜夹头、下滑、偏斜,眼镜师傅会精细测量身体数据,反复试戴样品,修改图纸。

选择材料和配件:到这一步,才会确定制作眼镜的材料,贵金属、象牙、牛角、牛皮、木头、玳瑁、宝石……都是可选的材料,一些定位高端、有特殊工艺的眼镜,还会提供刻字、铭牌的服务。

打样:所有参数确定完毕后,眼镜师傅会用便宜的材料做出一副初版,配上镜片,成为合适的试戴镜,客人回家戴镜几周到一个月后,再返回店里反馈最终的修改意见。

手工加工:用选定的材料来制作最终的成品,并通知顾客前来取镜。

整个定制过程顾客要到店三次以上,需要制作两副以上的试戴镜、两副以上的镜片,时间跨度高达几周到几个月。可以看出,过去的眼镜定制中,眼镜师傅与顾客的关系远超一般买卖中的交情,对顾客来说,眼镜师傅既像裁缝、牙医,了解自己的身体参数和特殊需求;又像是理发师、管家,对于自己的性格、审美,甚至是社会关系都有所参考。定制眼镜高昂的客单价中,除了材料、手工费用,这份浓厚的旧时代私人服务属性也包含其中。

成为小众万物的手工定制眼镜

随着材料工艺和加工工艺的进步,眼镜的功能定位逐渐从标识物转移到工具,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奢侈品。定制眼镜的另一种形式开始出现,即放弃贵金属等昂贵材料,转而采用轻便、耐用的材料,更多关注配戴者的舒适性需求和弥补身体条件的缺陷,以提供量身定制的视力矫正为主要追求,并提供适量的款式、颜色、尺码选择。如此一来,眼镜仍然要经历手工或半手工定制的过程,但大部分部件可以批量化生产,其定价、生产周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随着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SKU极大程度地丰富,一些品牌更是推出了亚洲款、欧洲款、大小码等特殊款式,一般人只要花费少许时间,就能在配镜顾问/销售员的帮助下选择不同规格的标准部件,组合成一副独一无二的镜架,这种半定制的方式,被称为“客制化”。从上个时代传承下来的手工定制眼镜逐渐成为了一种精英化、奢侈化的小众需求,只在老字号、高消费的零售店提供。其卖点是度身定制、独一无二的形状与尺寸,丰富的材料组合,以及纯手工加工的心理价值。

赛璐珞眼镜温润的光泽是其最大的特点

日本是目前全球眼镜行业中对于手工定制传统保存得较好的市场,不仅有着浓厚的手工定制眼镜文化,还留存有许多工艺和物料。以制作眼镜的材料为例,赛璐珞(Celluloid)是眼镜发展史上的一种经典材料,作为一种古老的合成树脂,其具有硬度高、密度高、透光度高的特点。用其制成的眼镜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光泽,如美玉一般光滑、醇厚,为许多眼镜爱好者所喜爱。然而它也有着极大的弊端:一是物理性质不稳定,要放置三年以上,让制成树脂的各种成分在空气中充分挥发之后再加工,成品的质感才最好;二是易燃,平时的保存就要避光避热,加工的时候更不能用现代眼镜生产中的各种工具,切削、拼接、打磨、抛光,都只能手工进行。因此,赛璐珞在很早的时候就被醋酸纤维所替代了,后者也就是眼镜行业中常见的板材材质,它同样是一种人造纤维,不仅易于加工、染色,物理性能也更好,除了硬度和抛光后的光泽与透光度不如赛璐珞外,可以说是全方位更优秀的工业制品材料。然而就是那更特殊、更漂亮的质感,以及配戴多年也不会变色变黄的优势,让许多眼镜爱好者,宁愿花上几年时间,付出数倍的金钱,也要追求赛璐珞眼镜。在今天,只有日本手工眼镜界还在采用这种材料来制作眼镜,价格和工期比起旧时代的工匠式定制有过之而无不及。除此以外,24K金、18K金、银等贵金属眼镜,也在日本市场较为流行,单价极高的这类眼镜产品,也与手工定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未来的手工定制眼镜

眼镜的可定制属性,来源于其矫正视力的精确适配性,和置于脸上最显眼处的装饰属性。从古至今的手工定制眼镜也是围绕这两点来展开:量体裁衣、精确打造,为配戴者提供最贴合面部、最舒适的配戴体验;自主选择形状、材质,又带来了彰显身份、突出个性的心智价值。发展至今,眼镜经历了生产力大幅度提升,服务人群范围扩大、价格下降的过程,定制眼镜与批量生产的眼镜划分为了不同的赛道,服务各自对应的人群。

手工牛角眼镜,呈现出非凡质感

如果我们试着改变定制眼镜的不同属性,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完全不考虑外观,放弃眼镜作为装饰物提供的时尚价值,我们可以得到隐形眼镜,或是最普通的廉价眼镜;放弃配戴舒适度,追求极致的外形或是身份彰显,则有太多或是奇形怪状,或是用牛角、象牙、黄金、赛璐珞等材料制成的小众眼镜可供选择。试想,如果追求极致的精确适配性,追求最准确的视力矫正和配戴舒适度,会得到怎样的定制眼镜呢?今天的技术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借助面部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的建模技术和3D打印技术,我们得以享受古时王公大臣都不曾拥有过的,极致适配、独一无二的配戴体验——3D打印眼镜。

3D打印技术近年来成熟的大规模应用开始于2010年代。在早期,材料的局限性和表面精度不足,让其在眼镜领域进展颇微。3D打印常用的材料包括尼龙、ABS塑料、PLA塑料、树脂等,其中能够同时满足强度和柔韧度要求,适合用于制作眼镜框的只有尼龙一种。与传统制造方法相比,3D打印的表面质量不够光滑,需要进行后续的表面处理或抛光。这些都使3D打印技术难以批量生产,进行商用。

而随着2016年左右相关工艺的大幅度进步,专注于3D打印的眼镜品牌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并探索出了成熟的商用路径。如今,一副拥有三十多个可调参数的全定制尼龙3D打印眼镜,最低只需不到1000元的价格,7天左右的工期,就能达到消费者手中。秉承着古已有之的思路,借助新时代的技术,个性定制的眼镜在今天得以延续、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最私密、最精准、最舒适的配戴体验。

猜你喜欢
镜片手工眼镜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12-02 23:55:49
眼镜知识知多少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快乐语文(2018年12期)2018-06-15 09:11:10
眼镜为什么打了折还那么贵
防蓝光镜片那些事……
如何验配中老年渐进镜片
都是眼镜惹的祸
手工
儿童绘本(2017年10期)2017-07-05 18:44:29
镜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