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绝——古都八美图

2023-04-29 00:44:03尹李伊人
北京 2023年6期
关键词:金漆牙雕雕漆

尹李伊人

在上世纪初的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清朝的皇贝子溥伦首次以中国官方代表的身份亮相。他在中国馆—一座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内,仿照自己在北京的贝子府,搭建了一套客厅和卧室,向外界展现了中国皇家内宅的风貌。

位于主场馆之外的中国馆陈列着中国使团带来的海量展品。《东方杂志》引述了一篇英文报道:“……在万国博览会上,中国皇室的展品是溥伦王子住所的复制品……到处是世界最高雅的刺绣极品……”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馆展品清单显示,溥伦将北京的玉雕、雕漆、景泰蓝、花丝镶嵌、金漆镶嵌、宫毯、京绣、牙雕等工艺品作为特色艺术品,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和技艺。这八种工艺品,便是北京地区的传统工艺—“燕京八绝”,它们都是在明清时期为皇室服务而发展起来的。

这些展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它们以独特的形式和精湛的工艺,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化传统的传承。曾经,通过圣路易斯世博会,“燕京八绝”与世界互通有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中华民族的智慧与魅力。

花丝镶嵌精细华美

在迎接新年的“明窗开笔”仪式即将来临之际,乾隆皇帝忙碌地度过岁末时光。这个清宫习俗由雍正皇帝创立,乾隆皇帝沿袭成制。每到元旦,皇帝便在养心殿东暖阁明窗内坐定,亲自点亮一盏叫做“玉烛长调”的蜡烛,向案上金杯中倒入屠苏酒,金杯上刻有“金瓯永固”四字。接着,皇帝拿起一支管上有“万年青”字样的毛笔,写下自己的大愿,无论是“天下太平”“海宇同禧”,还是“永享升平”“五谷丰登”,皇帝的心愿都将化作这支毛笔的墨迹,凝聚着其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殷切祈愿。

这其中,有一件国宝级的金器,便是皇帝所使用的“金瓯永固”杯。“金瓯永固”杯造型独特,镶满珍珠宝石,闪耀夺目。它的整体形状仿佛一个鼎,寓意国家社稷安定、江山永固,而两个耳朵则呈现腾飞的夔龙形象,象征着掌握天下、基业繁荣。杯身上雕刻着精美的回纹图案,融合了中华文化中吉祥和繁荣的寓意,代表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吉祥如意。无论是正放还是倒放,“金瓯永固”杯都呈现出独特的象征意义:当杯子正放时,其形如金樽,而倒放时,则宛如一顶华贵的皇冠,两种形态都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和尊贵,还凸显了“金瓯永固”杯的独特美感。

乾隆皇帝曾经制作了四件“金瓯永固”杯,其中一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金瓯永固”杯所使用的技艺,便是“燕京八绝”之首—花丝镶嵌。它是中国独步天下的金银艺术,也是“燕京八绝”中的璀璨明珠。花丝镶嵌的工艺如同魔法,将金银变成细若发丝的线条,再用八种妙法掐、填、攒、焊、堆、垒、编、织,编织出千姿百态的图案,镶嵌以宝石、珍珠等,点缀出璀璨的光彩。“花丝万缕织金冠,妙手镶嵌有乾坤”,花丝镶嵌技艺的妙手巧思,将金银材质的绝美光彩演绎到了极致。这种工艺源于春秋时期的金银错,历经千年的发展和创新,从明代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到清代乾隆皇帝的金瓯永固杯,再到现代中国的国家勋章,都是花丝镶嵌工艺的光辉与传承。

在这场“明窗开笔”的仪式中,古老的传统与尊贵的文化艺术交相辉映,皇帝的愿望和祈福与金瓯永固的庄严相融合,共同谱写着璀璨的新春序章。

金漆镶嵌富丽堂皇

“燕京八绝”之一的金漆镶嵌,也是北京地区的传统手工艺。金漆镶嵌以金、银、锡、木等为胎,涂上多层漆,然后在漆面上镶嵌各种宝石、珍珠、螺钿等,形成精美的图案。这种工艺的品种包括彩漆勾金、螺钿镶嵌、金银平脱、刻灰、磨漆画等,题材广泛,其特点是色泽鲜艳、光彩夺目。

金漆镶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宫廷设有油漆局,专门制作漆器。明代永乐年间,在果园厂生产了大量的金漆镶嵌器物,作为外交国礼。清代内务府造办处设有漆作,为皇室贵族提供各种金漆镶嵌产品。清末民初,金漆镶嵌工艺逐渐流传于民间,形成了多个作坊。1956年,中国的16家漆器作坊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联合建立了国有企业北京金漆镶嵌厂,创新和发展了金漆镶嵌的技艺。

《九龙壁》是金漆镶嵌艺术的杰作,也是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是仿照北京北海公园和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制作的一件大型立体百宝嵌作品,采用了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中的百宝立体镶嵌工艺,上面镶嵌了629条龙和瑞兽,用了20吨的材料和中国几乎所有著名的软玉石料,由60位高级技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精心打造,于1989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珍品)奖。这件惊艳世人的作品,值得参观者们去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一睹真容。

牙雕精品匠心独运

牙雕是指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象牙质地细腻,光洁如玉,耐用珍贵,被誉为“有机宝石”,以它为材料创作出的牙雕自然精美无比。

在创作中,艺术家们巧妙地运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以人物、动物、花卉、风景等为题材,赋予牙雕作品以立体感和层次感,使其呈现出生动而逼真的形态。

中国人对象牙雕刻的喜爱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就会用象牙制作工具和饰品了。到了商周时期,象牙成为权力的象征,被用来制作祭祀器、礼器和皇家用品。隋唐时期,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频繁促进了象牙雕刻技术的成熟和多样化,出现了染色雕刻等工艺。宋元时期,匠人们的技艺更加高超,创造了多层套球等高难度的作品。

北京牙雕形成的时期大约在明清时期,也是中国象牙雕刻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北京的内廷御用作坊成为牙雕艺术的主要生产地,作品题材则以仕女、人物、花卉为主,风格精致雅秀。清代牙雕作品《松下博弈》是燕京八绝博物馆的一件摆件。这是一艘小船,船上有两位老者对弈下棋,神态专注,思绪万千。棋盘和棋子精雕细琢,船头的松树栩栩如生,牙雕技艺之美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尽情铺展。博物馆中还有一件牙雕作品—牙雕彩绘《群仙祝寿》,它展现了仙界庆贺寿辰的盛况,仙人翩翩而至,姿态各异,祥云缭绕,汲取了牙雕和绘画的精华,以国画的“皴色”法在牙上挥毫,形成了画作般的质感。

雕漆艺术瑰丽繁复

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凤姐儿命人将榻铺陈完毕,左右各一张,都铺着锦裀蓉簟。每张榻前列着两张雕漆几,式样或为海棠或为梅花,或为荷叶或为葵花,或方或圆,形制不一。这些雕漆几都采用了“燕京八绝”之一的雕漆工艺。

这种手艺承自宫廷造办处工匠,又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阴花细缬珊瑚明,赪霞隐隐东方生。”雕漆色泽绚丽,光彩灿烂,如同华美的珊瑚在海底翩然舞动,又如同悄然升起的赪霞,为东方的天际带来一抹婉约的光芒。清代诗人袁枚用他的诗笔,赞叹了这种器物的华贵非凡。

雕漆的工艺过程极为繁琐,要历经制胎、着漆、雕刻、磨光等诸多环节,每件作品都要积上数十层至数百层的漆,再以刀代笔,雕出绝妙的图案。雕漆的颜色以红、黄、绿、黑为主,题材丰富多样,有山水、花鸟、龙凤、人物、吉祥图案等。

从唐代开始的雕漆工艺,到了清末民初逐渐衰落下去,后来又由民间艺人恢复和发扬。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雕漆精品,例如明代雕漆龙盘。这件藏品通体朱漆花纹,盘上金雕龙图案,形态生动,行走于云海之间,云龙纹及漆色都有明代雕漆特征,体现了高超的技艺。

北京玉雕细腻剔透

以玉石为材料,经过切割、琢磨、雕刻等工序,制成各种形象和器物,这就是玉雕。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早在新石器时代,玉就被视为神圣的物品,受到人们的崇拜和珍爱。

北京玉雕兴起于元代,始祖为全真道士丘处机。丘处机精通玉石之道,曾在玉作坊亲手制作金丝嵌玉道冠。明代宫廷御用监下设玉作,聚集天下玉雕名匠,北京的宫廷玉雕业由此达到鼎盛时期。到了清代,北京玩玉之风盛行,琢玉技艺登峰造极。北京玉雕以精选优质玉料、雕刻技法精湛、造型多样、题材广泛著称,成品类型包括器皿、人物、花卉、走兽、盆景、首饰等。

在燕京八绝博物馆中,珍藏着郭卫军的数件玉雕杰作。郭卫军以其深厚的造诣和卓越的艺术才华而闻名,他不仅是一位青年玉雕艺术家,还是一位真正掌握了玉雕金银错技艺的大师。博物馆中藏有他的《永盛壶》,该作品取材上等和田青玉,造型典雅大气,壶身用银丝镶嵌夔龙纹饰,繁复精美,线条流畅,又以148颗红珊瑚、绿松石点缀其中,华丽多彩。

北京玉雕凝聚着中国玉器文化传统的精髓,承载了中华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价值。在这个艺术领域中,它呈现出古典美学的深沉内涵,也展现了现代审美的创新;既拥有宫廷艺术的庄重与气派,也融合了民间艺术的活泼与灵动,以其独特的美感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芒。

宫毯技艺华丽精湛

北京地区有一种特色手工艺品,被称为宫毯,也是“燕京八绝”之一。

宫毯是用羊毛和丝线手工编织而成的地毯、壁毯和卧毯等,自元代起就成为皇室御用品,因此得名宫毯。宫毯的编织技艺非常高超,图案色彩丰富,融合了各种中国艺术元素及西方绘画手法,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被西方人称为东方艺术的代表。

从元大都时期开始,北京就设立了专门为皇宫制作地毯的作坊,而明清时期宫毯的使用更加广泛,宫廷中的每一件宫毯都代表着贵族的身份地位和品味。

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专属于“皇宫御用”的宫毯也成了历史的遗留。但是,宫毯织造技艺没有随之消失,并在民间得以延续。如今的宫毯凝结了工匠们的智慧与技艺,它们的色彩、纹理与图案仍旧鲜活地展示着昔日辉煌的宫廷盛景。现在,这些宫毯不再仅仅属于封建宫廷,而是成为全体中华民族共有的无价的文化遗产。

燕京八绝博物馆珍藏着一幅宫毯,名为《福运当头栽绒毯》。这幅宫毯的毯面采用纯手工编织,经纬线选用100%棉花,而栽绒部分则采用100%羊毛,并采用传统的中草药植物染色技艺,使得毯面呈现出自然柔美、和谐多彩的色彩。这条毯子是故宫藏毯的缩影,故宫现藏有上千条宫毯,种类繁多,工艺精湛。

宫毯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美观的外表,更在于其对于传承保护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它们是中国智慧与审美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正藏在这些华丽绝伦的宫毯之中。

宫廷京绣独特精绝

来到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东部,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寺庙—承恩寺。承恩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神秘莫测的古代皇家禅寺,始建于明代。整个寺庙占地约两万平方米,呈回字形排列,包括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等四进院落,每一个院落都散发着古老而庄严的气息,仿佛穿越时光,进入了古代皇家的禅修之地。

如今,承恩寺已向人们敞开了大门,摇身变为“燕京八绝博物馆”,陈列展示这些精妙的技艺,让人们能够欣赏、感受中华传统工艺的魅力。在这里,可以看到“燕京八绝”的八种工艺,自然也包括京绣。

京绣是北京的一种特色手工艺品,是在丝绸上用针线刺绣出各种图案的艺术,起源于唐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在清代,宫中特设“绣花局”,融合全国各种优秀绣工技法,成为独树一帜的代表绣种。特别是光绪年间更是名扬海内外,以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著称。它将皇家宫廷艺术和传统手工技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多用于宫廷服饰和装饰。京绣以北方民间刺绣为基础,又融合了各地名绣的长处,针法平、细、匀、光,图案意境深远,寓意吉祥;图案题材涵盖山水花鸟、龙凤图案、飞禽走兽、吉祥八宝等,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也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燕京八绝博物馆,陈列着一件卓越的艺术品—京绣龙袍。这件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在京绣艺术中独树一帜。京绣龙袍的纹样有着严格的规定,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佩戴十二章纹和五爪金龙纹。燕京八绝博物馆中的这件京绣龙袍展示了京绣工艺的卓越技艺和宫廷文化的魅力。通过细腻的刺绣和华丽的纹饰,京绣龙袍彰显出皇家的气度,将观者带入古老宫廷的辉煌时刻。

景泰蓝色彩明艳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珐琅工艺。以铜为胎,以铜丝为线,以釉料填充色彩,经过多次烧制、磨光、镀金,便成为一件精美器物—景泰蓝。在明代景泰年间,这种珐琅工艺达到成熟,因此得名“景泰蓝”。景泰蓝制作的工序繁复、技艺高超,作品造型典雅,色彩绚丽,充满宫廷艺术的特色。景泰蓝的题材广泛,包括花鸟、人物、山水、龙凤等,寓意富贵荣华的美好愿景。

欣赏景泰蓝,可以去景泰蓝艺术博物馆。这是一个以景泰蓝为主题的公益性博物馆,主要展示明清时期的景泰蓝器物,以及北京珐琅厂各个时期的佳作。在这里,既可以观赏景泰蓝,还可以观摩学习中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常年向社会开放,旨在推广这一国宝“京粹”,实现科普交流。

北京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在这漫长的时光中,北京不仅涌现出以“燕京八绝”为代表的宫廷绝技,还孕育了众多卓越的民间工艺—宫廷文化与民间艺术在这座城市相遇相融,以独特的艺术风貌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千年美学和京味儿文化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金漆牙雕雕漆
浅谈北京故宫藏金漆类文物保护及传承
东方收藏(2022年4期)2022-05-18 16:54:19
雕漆纹饰的修复
紫禁城(2020年7期)2020-07-25 02:40:18
当代猛犸牙雕的再生与发展
名家名作(2020年2期)2020-07-20 16:14:35
承恩寺壁画《帝后放飞图》金漆镶嵌彩绘屏风在京完成
北广人物(2020年24期)2020-06-29 07:34:29
天水雕漆制作技艺:刀锋上的手工瑰宝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18
传承传统技艺甘做雕漆艺术的使者
中华民居(2019年4期)2019-09-23 07:53:06
十二生肖
宝藏(2019年1期)2019-03-20 02:29:24
当代猛犸牙雕的再生与发展
名家名作(2017年3期)2017-12-06 09:33:26
燕京一绝,独树一帜
中华手工(2017年6期)2017-07-06 23:14:53
文乾刚雕漆艺术再现千年雕漆的传世之美
中华手工(2017年6期)2017-07-06 14: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