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化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2023-04-29 00:44吴晨程姚玉洁马静浩程敏吕娜
秦智 2023年9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社会化

吴晨程 姚玉洁 马静浩 程敏 吕娜

[摘要]每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社会化活动,而青少年是社会化过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本次教学应用了小组讨论、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体验式教学模式来为大学生授课,以个体的成长时间为主线,从母婴关系、同伴关系、自我关系、恋爱关系、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多个方面引入关系概念,使学生深入思考并讨论人生各个阶段可能面临的不同问题。本文由课程反馈出发总结目前存在的不足,尝试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化;心理健康教育;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09.004

本文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讨论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个体社会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对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助力大学生在每段关系中的健康成长也同样重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人的社会化

(一)认识自我与保持平衡

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向成人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角色需要由学生向社会人士转变,难免会对自身认知产生迷茫困惑[1]。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大学生亟需完成的任务是自我同一性即自我认同的构建[2]。大学生需要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在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断磨合中完成自我认同的建构。

(二)学习角色与能力培养

社会化是个体从独立到和社会契合的过程,从最初的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到成年期的转变都包括社会角色的学习和转化[3]。在大学阶段,大部分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只有在有限的范围内得到教师指导,如若学生不懂得自我调节,焦虑和迷茫会逐步加深,长时间下去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和生活,严重时还会产生自身角色认知模糊,从而导致角色不清[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立,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模仿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和责任,让大学生能够以前瞻性的视野正确对待自己的社会化角色[5]。同时,外部的社会环境不同于学校环境,在了解社会信息、拓展知识面、丰富学习载体等方面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6];但思想认识仍然容易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因此当大学生受到外界不同评价而难以合理评估自己时就会产生对自我的错觉,即错误的自我评价,过度积极或消极的自我评价都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会对自身能力等方面产生担心、怀疑等心理态度,这会对大学生角色的转化产生负面影响,极易出现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导致拒绝自身应承担的角色,进而对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发展造成巨大的阻碍[7]。因此,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在课堂上的角色体验和能力培养比在社会上更安全,他们不仅能在课堂中进行初步适应社会的尝试,习得正确的、符合社会角色的行为,还能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面对未来角色的转化,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8]。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我国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9]。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内容不连贯且陈旧单调,未结合我国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实际困惑,不能满足全部大学生心理社会化发展需求,难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10]。整个课程通常由任课教师向学生简单灌输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缺乏先进教育价值理念的指导,很难将课程中的各个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使得课程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难以发挥其主渠道作用,也无法探索出适合我国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人员方面各个高校已提出了相应要求,但与其它课程相比普遍存在要求不高、来源复杂的情况。课程教师通常是由心理咨询中心兼职教师、心理学或教育学等相关专业教师、学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持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教师等人员担任,他们所在的岗位不同,对课程教学重要性认识也不同,教学理念也存在差异,这难免会削弱心理健康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11]。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以说教的方法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这也就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会变成说服式教育,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得不到发挥,心理成长最终沦为空谈。

三、如何使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改进教学方式

大多数学校设有心理健康课程,但是授课教师多为照本宣科,教学方式呆板且单一,缺乏互动性、体验性、案例性、沉浸性。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体验式教学在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上更有效,教学效果更好[12]。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去领悟知识,再回归实践的教学模式[13]。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为学生创建适宜的情境,让学生认识、思考、体验和感悟周围世界,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对于事物的认知,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新思考[14]。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运用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中直接获益。所以在本次课程教学中我们加入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中的知识,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同时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对生活中各种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地了解案例所揭示的心理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游戏、过程性评价、有奖回答等多种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减少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对情境中不同角色的扮演,学生将知识和不同情境相结合,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在不同情境下的处理方式。

(二)调整教学内容

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是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讲,课程内容宽泛且空洞无法联系到生活实际,容易产生知行脱节的现象,帮助大学生应对可能面对的实际困惑,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教学内容需要因人而异,要注重共性和个性的统一[15]。只是简单地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罗列和讲述,很难让学生转换到现实进行应用,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我们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针对学生更有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授课,如把学生未来的各类人生主题放到心理课堂中,师生共同探索解决人生困惑的方法,加深同学对具体问题的认知。课程教学内容以成长时间为主线,聚焦在成长的不同年龄段,聚焦在不同关系里可能面对的问题,如在母婴关系里,新手父母要学会处理孩子的各种突发情况;在同伴关系里,要学会处理和朋友观念上的冲突;在婚姻关系里,要学会有效沟通,及时解决存在的矛盾;在亲子关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互相体谅。

(三)增设课程反馈环节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深入分析了20位学生的课程反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也帮助学生回顾课程内容。在学生的课程反馈中,所有学生均对课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课程评价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教学方式新颖、教学内容贴合实际和课程时间安排合理。不少学生在课程反馈中提到“授课内容对我很有用,让我开始深入思考人生不同环节会遇到的问题”“帮助我更好的换位思考”。

此外,许多学生还通过此次心理健康课程对关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有8位同学提到“和父母相处要注意方式方法”,有9位同学提到“恋爱关系中,我情绪不稳定”,有13位同学提到“婚姻关系里换位思考很重要”;同时对自己未来规划的思考,有11位同学提到“有了更明确的计划和目标”,有16位同学提到“提升自身素质,实现理想”,有18位同学提到了“对长远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课程中增设学生课程反馈环节,可以开拓教师的视野,站在学生的视角更好的理解学生,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调整授课计划、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课程内容。

四、结语

本文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根据生命历程进行关系探索,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与体系;理论与实践并行,授课教师将心理健康知识与现实经验相融合,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授课;增设课程评价反馈,帮助学生自主思考,找到自身问题,完善社会化发展,在每一段关系中都扮演最好的角色。

参考文献:

[1]柏莉娟.当代大学生社会角色的有效转变[J].人才资源开发,2015(8):189-90.

[2]江琴.论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解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1):19-21.

[3]沈德灿.论个体的社会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2):1-4.

[4]陈盼盼,陈昕,许明慧,等.大学生迷茫心理、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4,27(2):131-133.

[5]石羽.“角色扮演”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76-78.

[6]苏晶,周梦茜.社会环境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22(11):19-20.

[7]张继亮,王映雪.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价值、困境与实践遵循[J].知与行,2023(1):49-55.

[8]邢以群,鲁柏祥,施杰,等.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从知识到智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22-128.

[9]张永红,章春梅,肖选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一流本科建设为背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3):67-69+114.

[10]段碧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教学的困境与路径[J].怀化学院学报,2019,38(9):119-121.

[11]白静.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困境以及优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2):81-82.

[12]邱小艳,宋宏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1):95-98.

[13]楚永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1):29-31.

[14]仲稳山.基于体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时空,2010,6(10):103-105.

[15]刘海燕,宁淑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98-101.

基金项目:2022年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项目名称:“生命历程中的关系探索”心理课程开发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202250994)

作者简介:

吴晨程(1997.8-),女,汉族,浙江东阳人,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姚玉洁(1999.2-),女,汉族,山东即墨人,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马静浩(1997.5-),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

吕娜(1988.2-),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家庭治疗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问题。

通讯作者:程敏(1982.12-),女,汉族,云南临沧人,本科,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社会化
角色扮演游戏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