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华 王海宁 陈智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棚种植技术逐渐成为农业市场发展转型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通过对早熟马铃薯大棚种植技术进行全面分析,研究马铃薯在大棚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技术要点,以此来促进早熟马铃薯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生产。除此之外,本文对马铃薯种植期间常见的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等以及地下虫害的治理方法进行阐述,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此来提高优质马铃薯的产量。
关键词:早熟马铃薯;大棚种植;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
引言
现阶段,种植人员需不断加强对早熟马铃薯大棚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以此来满足农业市场对马铃薯的需求。为提高马铃薯产量、缩短马铃薯生长周期,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对早熟马铃薯品种进行选择,并在适宜的时间选择适用于该品种的播种方式进行种植,通过对大棚种植技术进行优化,以此来解决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产量与质量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早熟马铃薯大棚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很有必要。
1早熟马铃薯大棚种植技术
1.1品种的选择与处理
大棚种植技术主要利用地膜覆盖技术以及其他保护设备,在不符合种植环境的情况下对选择早熟品种的马铃薯进行种植。通过保温防寒,为早熟马铃薯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并对马铃薯进行催熟,以此来确保马铃薯尽早收获上市,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马铃薯种植的经济效益。目前,根据我国农业市场的需求,为进一步促进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应参考当地种植环境以及种植条件,结合具体情况,对早熟马铃薯品种进行选择。针对马铃薯品种的选择,应选择生长周期短、优质高产、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的品种,例如费乌瑞它、荷兰15、兴佳2号、黔芋8号等。在选择种薯时,应挑选薯皮金黄、表皮颜色呈现淡黄色、芽眼多、个头圆润、组织光滑且汁水充沛的优质马铃薯作为种薯。在播种之前,可以利用日光贮藏处理技术对种薯进行有效保存。日光贮藏处理技术将仓库与大棚相结合,不仅有效降低建造成本以及建造难度,还能在保温的同时,还能实现种薯的长效保存。在播种前一个月左右,需将种薯置于15℃-18℃的散光灯下,利用灯光照射对种薯进行催芽处理。待种薯发芽后,将种薯切成小块,每块种薯上面的芽眼应保持在两个左右。应尽量保持种薯块茎大小一致,以便于后续播种[1]。另外,可以在切块后将薯块与新鲜的草木灰进行搅拌,用70%甲基硫菌灵(一种广谱性内吸低毒杀菌剂,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200g+滑石粉25kg混合拌种200kg,圈肥1500kg/亩,生物肥(抗重茬剂 菌悠悠)5包(250g/包),以此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切口感染,影响马铃薯的质量与产量。
1.2土地的选择与处理
大棚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马铃薯的种植环境,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必要的生长条件。因此,土壤的选择成为马铃薯优质高产的关键。通常情况下,马铃薯适应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高,但适宜的土壤条件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增加马铃薯的产量。由于马铃薯根系分布位置较浅,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松软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地进行种植,例如,轻质土壤、砂土以及黏重土等,这样有利于降低环境变化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2]。另外,松软的土层不仅能让马铃薯的根须更好的扎根于地下,还能增强根部的透气性,避免细菌的滋生。应着重选择蓄水性好、保肥力强、透气性佳的土壤进行种植,这有利于种薯块茎顺利膨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加快出芽率,保证幼苗的整齐程度。
1.3播种的时间与方式
通常情况下,大棚育苗的最佳播种时期是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但由于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以及马铃薯的品种不同,最佳播种时间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需参考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选择土壤温度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在播种前,需选择保温性好、透光性强且防结露的无滴膜作为大棚膜,以此来维持大棚内温度一直处于恒温状态。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铺设地膜,不仅可以保温保湿,还可以适当抑制杂草的生长,以此来保护马铃薯幼苗健康成长。大棚育苗技术通常采用覆膜法进行播种,利用单垄双行的方式进行种植,单行定植行距约为0.5m,双行定植行距约为0.9m。
1.4及时进行杂草防治
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需着重抑制大棚内杂草的生长。棚内杂草在生长过程中会抢夺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导致马铃薯幼苗无法从土壤中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这样不仅不利于马铃薯的健康生长,还会严重影响马铃薯的质量与产量。因此,在播种之前,需对土地上的杂草进行清理,抑制杂草的生长。在种植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以及杂草的品种,选择适合的除草药剂,并严格依照说明书上的要求以及剂量进行配比,喷洒于植株上,以此来达到除草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在定植后,通过铺设地膜或除草膜的方式,避免杂草的生长。
1.5做好施肥灌溉工作
想要确保植株的正常生长,就需要做好施肥灌溉的工作。在马铃薯种植期间,需适当进行控水追肥,避免造成茎叶徒长。需根据棚内湿润程度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灌溉,在发棵期间适当控水有利于马铃薯的健康生长。除此之外,需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合理进行施肥。在播种前,可以在土壤当中适当施加一部分有机肥,作为土壤底肥,为幼苗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在种植期间,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入氮磷钾肥,并配合部分有机肥,以此来满足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促进马铃薯根须生长、薯块膨大,以此来确保马铃薯品质优、产量高[3]。
1.6种植期间的田间管理
在栽种期间,应注重田间管理,加强对幼苗生长情况的监督与管理。针对育苗期间,管理人员需做好棚内通风以及幼苗检查,避免因地膜覆盖根系,导致根系灼伤。另外,管理人员需实时观察棚内温度,在温度急剧升高时,并及时通过喷水或通风进行降温,避免因棚内温度过高,导致高温烧苗。在播种之后,需实时关注田间出苗的情况,针对漏苗、缺苗等现象,及时进行补种,以此来确保幼苗生长速度的统一。
1.7适宜的收获时间与方式
通常情况下,早熟马铃薯的收获时间大概在3-4个月。在进行收获时,应避免阳光灼伤马铃薯。另外,应对马铃薯表面进行清理,尽量减少茎块内部的泥土沙石以及农药残留等。高温期间,需避免马铃薯处于日光下进行长期暴晒,这会导致马铃薯表面氧化,出现铁青色,从而影响马铃薯的销售产量。
2早熟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方法
2.1早疫病
早疫病常见于苗期与成株期,通常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病菌通过菌丝体与分生孢子的形式附着在种薯或薯块上面越冬。当棚内湿度较大,温度达到26℃—28℃时,病菌就会复苏并以空气或者水流为传播媒介,通过植株表面的伤口或者表皮直接侵入植株的内部。幼苗发病时,主要表现在茎基部的病变,块茎部位呈现出暗褐色的斑块以及轮纹。成株发病时,主要表现在叶片部位,叶片下方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的斑块,由下向上发展,斑块扩大后,呈现出不规则的轮纹,轮纹边缘为浅绿色或黄色,最终导致植株腐烂死亡[4]。针对早疫病的治疗方法,应在发病初期,按照说明书剂量对百菌清可湿粉剂进行配比,喷洒于植株病变处,一周一次,连喷三周即可。
2.2晚疫病
晚疫病作为常见的真菌类疾病,主要发病部位在叶片部位,并会对植株的叶片、根茎以及果实产生不小的影响。幼苗期间主要发病部位多位于叶柄处,呈现黑褐色并从叶至茎逐渐腐烂。成株期间,从叶片边缘开始出现暗绿色或暗褐色病斑,并逐渐扩散至整个植株,病变部位会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明显凹陷。晚疫病的出现通常由于通风不足、高温潮湿、缺乏光照、营养不够等原因造成的,因此,需加强棚内通风,提高大棚内膜的透光性,科学灌溉合理追肥,以此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另外,针对晚疫病的治疗方法,需及时将患病植株进行清理,避免疫病进一步扩散,并使用甲霜灵锰锌严格依照说明书进行配比,将药剂适量喷洒在周围未患病的植株上,半个月一次,连喷三次即可。
2.3病毒病
病毒病是由于植物病毒寄生导致的,通常会引起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畸形、果实萎缩、果实表面坑坑洼洼等情况,不利于马铃薯的健康生长。病毒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不规则退绿、叶片黄化、植株枯萎、果实畸形等,严重影响马铃薯的质量与产量。针对病毒病的防治,应提前选择脱毒品种进行栽种。对于染病植株,需及时进行拔除,并统一进行销毁,同时还需将配比好的病毒湿性粉剂溶液喷洒于健康植株上,以此来避免病毒在大棚内的扩散。
2.4虫害
常见的地下虫害主要包括蚜虫、地老虎、蛴螬等。针对地下虫害的防治,可选择在播种之前对土地进行深耕处理,通过将土壤进行翻耕,将地下的虫卵翻耕到地面上,经过阳光暴晒起到杀虫杀菌的作用。另外,针对地下虫害,还可以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等天性,利用杀虫灯、杀虫剂以及毒饵等方式,进行杀虫驱虫。例如,针对蚜虫的防治方法,可以使用10%吡虫啉或25%吡蚜酮进行喷洒,以此来达到驱虫的效果。针对地老虎的防治方法,可以将晶体敌百虫配成毒饵,根据虫害实际情况,以每亩4-5公斤的剂量,于傍晚撒入田间,以此来达到除虫的目的[5]。
3早熟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工作
3.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是利用轮作接茬的方式,通过调整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以此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针对轮作接茬的方式,应选择豆类或其他非茄科作物进行三年轮作制,避免连茬种植。科学合理的轮作有助于保障土壤的肥沃能力,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满足马铃薯种植期间所需的营养物质。另外,在育苗壮苗期间,应调整好苗床的温度以及湿度,并及时对幼苗进行处理,避免农作物徒长。在种薯选择方面,应选择脱毒品种以及具有较强抗病性、抗虫性的品种进行种植,从根本上降低栽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在对种薯进行切块处理时,需对切刀进行消毒,避免病毒病菌通过切口侵入块茎内,造成植株感染患病。还需加强田间管理工作,针对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患病植株,应及时进行清理。
3.2化学防治
现阶段,化学防治措施作为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之一,在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含有硫磺、铅、砒、砷、石灰等有毒物质的化学药剂进行除虫除草。需根据病虫害的具体症状以及病理特征,选择适合该病症的药剂进行治疗。例如,在播种之前,需使用高锰酸钾溶液依照说明书进行配比,将茎块泡入稀释后的高锰酸钾溶液中,以此来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还可以通过药剂拌种、闷种以及药剂拌土等方式,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土地进行处理,例如将具有挥发性的药剂拌入土中,以此来杀死土壤中的虫卵以及致病菌,避免幼苗患病。然而,由于化学药剂通常含有较多的毒性物质,因此,需严格依照说明书上标明的使用剂量进行使用,避免因用药过多,导致植株无法健康生长。在进行棚内喷药时,需做好防护措施,在喷药完成后应马上离开,待药效散尽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避免喷洒药剂后出现意外。
3.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措施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且风险较低,因此在马铃薯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物理防治措施通常利用病菌或昆虫与部分物理因素之间的反应规律,以此来达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阳光暴晒的方式对土地或者种薯进行杀菌消毒。还可以根据昆虫的趋光性,利用杀虫灯将昆虫聚集到一处并进行集中绞杀。另外,还可以通过利用黄板进行驱虫。通常利用昆虫的趋色性将专用捕虫胶涂抹于黄板上,当昆虫接触到黄板时,就会被捕虫胶牢牢的粘住直到死亡,从而起到杀虫的作用。
3.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通常是利用生物的天性与特点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化学药剂对周围环境以及农作物的影响,有效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生物防治措施主要分为三种: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及以菌治菌。以虫治虫主要依靠寄生性与捕食性,利用寄生蜂、寄生蝇等生物控制病虫,或利用害虫的捕食性制作毒饵进行杀虫。以菌治虫是指利用对害虫有致命毒素,但对植株以及人体无害的细菌、真菌以及病毒进行除虫,例如,苏云金杆菌、松毛虫杆菌、青虫菌等芽孢杆菌。以菌治菌,针对部分病菌,可以利用益微生物对致病菌进行控制,以此来起到预防植株患病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利用昆虫天性进行除虫驱虫,例如,通过利用性诱剂散发包括性信息素或具有类似作用的物质对成熟昆虫进行诱捕,以此来将昆虫聚集到一处,进行统一消杀。
结论
现阶段,早熟马铃薯大棚种植技术已经成为当前马铃薯种植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于马铃薯种植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不断加强对早熟马铃薯大棚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优化马铃薯栽种技术,提高马铃薯的质量与产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业市场对于马铃薯的需求。另外,在种植过程中,应加强对植株的监督与管理,利用科学的方式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和谐健康的生长环境,满足马铃薯的生长需求,为马铃薯种植技术提供技术参考,以此来推动我国马铃薯种植行业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琴.马铃薯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J].种子科技,2023,41(3):55-57.
[2]张殿林.浅谈马铃薯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3):18-20.
[3]王勇.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种子科技,2022,40(16):58-60.
[4]常海霞.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当代农机,2023,(1):73+76.
[5]任亚丽.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1,12(2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