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付德才: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科学科带头人,肝病一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综合(专科)医院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肝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型人才。拥有医学专利9项,主持多项中西医结合课题,发表相关学术文章3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3部。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肝内小胆管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具体病因不清,与人体免疫相关,常引起肝内小胆管胆汁淤积,临床表现主要为瘙痒、黄疸、乏力。免疫学检查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或AMA-M2阳性,IgM升高,生化学检查多出现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病程后期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可明显升高,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可有不同程度升高。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由于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伴汇管区炎症和纤维化,胆汁分泌减少,肝内毒物蓄积,如不及时治疗常易导致肝纤维化,最终出现肝硬化、肝衰竭。
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原发性肝癌患病几率明显增加。中年女性多发,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9。近年来国内外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不断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在我国肝病患者中的检出率也逐渐提高。在PBC患者血清中约95%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可出现阳性反应,尤AMA M2亚型更具敏感性、特异性,其阳性,更具诊断价值。
治疗上目前以对症和支持为主,延缓或阻止病程进展,减少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熊去氧胆酸(UDCA)为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也是唯一经随机对临床试验证实安全有效的药物。该药物主要通过改变胆汁酸成分而利胆、减少有害胆汁酸组分而减少对肝细胞的损伤,并可能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发挥其改善患者肝功能和延缓疾病进程的作用,对于早期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近年研究发现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长期疗效不显著,约有40%的PBC患者熊去氧胆酸治疗无效,且目前临床上对这部分患者未找到肯定疗效的替代药物,为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是困扰临床医生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棘手问题。PBC早期多无临床症状,临床上黄疸出现时表明部分患者已处于病变中晚期。
老年PBC患者由于病程长,肝组织及胆管壁病理损害严重,胆汁排泄慢,病症反复或持续发作,并发症多,对UDCA治疗无效人群显著增加,临床治疗棘手。笔者应用清利湿热中药自拟为轻清疏解方,与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PBC,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提高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完全反应例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于治疗6周后肝功TBIL、ALP、GGT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病人于治疗6周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明显好于治疗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多归属于黄疸、胁痛、臌胀等范畴,辨证以肝胆湿热型多见,治疗上以清热利湿为主。化湿清热、疏肝通络,药物组成:柴胡6g、丹参30g、赤芍30g、蒲公英15g、白芍15g、当归20g、煨木香10g、香附15g、金钱草15g、垂盆草30g、三棱10g、莪术10g、大黄3g、甘草5g。日一剂水煎,取150ml煎液,分两次服用。
笔者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而难治性PBC多為湿浊阻络,自拟轻清疏解方化湿去浊、通络,联合UDCA治疗难治性PBC,显效率达91%。轻清疏解方以金钱草清利湿热、丹参活血通络为主药,辅以垂盆草、赤芍、木香、香附臣药,共奏清肝利胆功效。佐以蒲公英、大黄清热解毒,三棱、梳理肝气,通肝胆之络。加强清肝利胆作用。
现代医学证明大黄可促进肠蠕动导致轻泻,中断胆红素与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有力地改善了胆汁淤积 。联合治疗组黄疸消退较早,消退幅度较大,梗阻酶下降更明显,说明轻清疏解方药具有较好的化湿通络。清利湿热方药联合UDCA治疗PBC患者,在缓解患者的症状及利胆退黄方面效果更优,提高了临床疗效,联合治疗是临床治疗PBC的良好选择,尤其对UDCA治疗效果不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