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航天科技期刊管理的思考

2023-04-29 18:24:16梁文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航天工业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稿源一流影响力

梁文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科技期刊作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学术研究载体和交流平台,承担着繁荣学术出版、传播科技知识的使命,同时担负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责任,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窗口。

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2)》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的科技期刊出版总量4958 种,仅次于美国的12274 种和英国的6214 种。美英两个传统科技强国在期刊出版物数量、发表论文数量、影响力等方面均居世界前两位,具有较大优势;中国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居世界第2 位,中国期刊的发文数量排在世界第5 位,期刊引文影响力居第10 位。与欧美等传统科技期刊强国相比,我国科技期刊在整体质量、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截至2022 年,中国科技期刊共有1325 个主管单位,平均每个主管单位主管期刊3.83 种,约65.74%的主管单位仅主管1种科技期刊,主管科技期刊数量10 种及以上的主管单位仅74个(占5.58%)。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科技期刊40 种(以下简称航天科技期刊),远高于我国平均水平,位居军工集团和央企前列。在学科和专业方面,航天科技期刊基本涵盖了总体,推进,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电子与通信,材料与制造,环境工程, 测 试 技术,空气动力学,航天特种技术等大多数航天核心专业。多年来,航天科技期刊作为科技软实力的重要组成、科技创新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和弘扬航天精神的重要窗口,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航天强国建设、期刊专业特色和期刊管理效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航天科技期刊数量多,专业比较齐全,但期刊综合实力距离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仍存在不小差距,在SCI 收录的“工程—航空航天”学科期刊中,国内期刊仅占6%,而美国占到了50%。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深入剖析航天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差距,探讨培育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有效措施,十分必要和紧迫。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科技期刊是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科技期刊的水平和地位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当前,战略前沿、新兴交叉、关键共性技术等发展迅猛,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均持续增加。我国科研能力和水平将显著提升,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也将不断涌现,科技期刊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国内科技期刊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了一批国家顶级和行业优秀科技期刊,需要航天科技期刊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

一、新形势下对航天科技期刊发展的要求

1.打造一流科技期刊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期刊。2018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2019 年8 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是推动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19 年9 月,中国科协等7 个部门联合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是推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2020 年11 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推动我国由科技期刊大国向强国迈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科技期刊是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科技期刊的水平和地位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当前,战略前沿、新兴交叉、关键共性技术等发展迅猛,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均持续增加。我国科研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正在不断涌现,科技期刊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国内科技期刊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了一批国家顶级和行业优秀科技期刊,需要航天科技期刊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

2.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是航天强国建设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航天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和“两个世界一流”建设,客观上要求打造与之相匹配的、具有学术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航天科技期刊。航天科技期刊要传播航天科技领域科学发现和科技成果,紧跟最新技术发展动态,研判前沿技术最新发展方向,聚焦热点领域,关注我国航天科技自主可控与自主创新,为设计、研制、生产等关键环节的国产化替代提供学术支撑,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对接提供平台支撑,促进成果传播和创新要素对接,促进航天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航天科技期刊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强化内容建设,创新传播手段,融入科研生产,实现学术研究、技术研判和航天主业发展的融合,避免出现期刊工作与航天主业发展“两张皮”现象,全面支撑“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模式,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企业提供智力保障。

二、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航天科技期刊伴随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得到较大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航天强国建设需求和国家一流期刊标准,对照科技期刊新阶段的使命定位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需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主办单位投入不够,发展模式相对滞后。部分主办单位对科技期刊在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建设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把科技期刊发展纳入主业布局,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和人员保障,在数字化和融合发展建设方面投入较少、发展滞后,科技期刊缺乏高影响力的出版和传播平台,出版仍以纸介质为主,发行渠道传统,难以满足新媒体迅速兴起和受众阅读方式转变的需要。

二是期刊整体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期刊影响力与定位不符。尽管航天科技期刊数量多,但核心期刊和外文期刊占比较低,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影响力不高,话语权不强。期刊稿源与作者群体主要来自于行业内单位及部分高校,部分科技期刊存在稿源不足、优质稿源缺乏等问题。有的科技期刊大部分稿源来自单位内部,退稿率明显低于外行业同类期刊。在文献计量评价指标方面,航天科技期刊的扩展影响因子整体较低。在数据库收录方面,仅1 种期刊被国际核心数据库收录,这与中国航天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匹配。在中文数据库收录方面,占46%的期刊未被任何中文核心数据库收录,仅占15%期刊入选中国科协《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与航天事业在国内科技创新领域的地位不相称。

三是办刊资源分散,集群化市场化程度偏低。航天科技期刊受主办单位不同和地域限制,期刊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少,总体上资源分散、集群化程度不高。同时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出版内容部分雷同,有时甚至相互争夺信息资源,“小、散、弱”现象比较突出,难以发展成为行业精品期刊,更谈不上形成国际影响力。部分航天科技期刊长期处于低效运行,市场化经营能力普遍较弱,还未找到良性循环、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是编辑队伍规模和水平仍需加强,缺乏高质量发展后劲。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在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创新体系中仍属于“小众”和“冷线”,在培训培养、职称评定、举荐推优、荣誉奖励、职业发展通道处于劣势。编辑人员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兼职、临时性的比较多,同时严重缺乏熟悉编辑出版、专业科普、成果转化等复合型编辑人才。编辑队伍人员多忙于文字工作,与航天预研、型号产品研制等一线员工交流不足,对航天型号产品研制不熟悉;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较少,对于航天新领域、前沿技术研究现状不了解,知识储备不够,学术水平亟需提高。

优秀的稿源是办好科技期刊的基础。一是要策划和组织优秀稿源,各单位应积极倡导自身的技术领导和专家关心期刊发展,帮助策划和组织优秀稿源;鼓励编辑队伍参加科技活动和学术会议,加强与相关专家沟通约稿,扩大期刊约稿、审稿专家库。二是编辑部加强与高校图书馆、重点实验室、各大数据库的联系,及时沟通信息,获取支持,提升期刊引用、下载数量,逐步扩大期刊的学科领域影响力。

三、对策及建议

1.提高认识,持续加大支持力度

办好航天科技期刊的责任主体在于各期刊编辑部,而关键在于主办单位的重视和支持。各期刊编辑部应对标国际一流期刊标准,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具体举措,促进期刊发展。各主办单位应正视差距,切实认识航天科技期刊的重要地位作用,在经费投入、经营管理、数字化建设、人才举荐推优等方面,不断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2.强化质量,提升专业化水平

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线。必须树立高质量发展意识,科学规划部署,提升办刊专业化、规范化水平,逐步实现航天科技期刊由量多向质高转变。应对照期刊各自发展定位,分类施策、打造品牌、提升行业影响力。对于总体及综合类期刊,应着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宣传航天科技重大成就、彰显大国形象,成为航天科技实力的展示窗口;各专业技术类期刊应瞄准高质量学术期刊发展目标,尽可能刊载发表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学术成果,努力成为世界学术交流和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管理类期刊应发挥智库作用,密切跟踪国内外理论研究、产业应用动向;科普类期刊应逐步建成知名度高、社会大众喜爱的传播平台;国际期刊要与世界一流期刊、国际出版商加强合作,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3.拓展稿源,实现期刊良性循环

优秀的稿源是办好科技期刊的基础。一是要策划和组织优秀稿源,各单位应积极倡导自身的技术领导和专家关心期刊发展,帮助策划和组织优秀稿源;鼓励编辑队伍参加科技活动和学术会议,加强与相关专家沟通约稿,扩大期刊约稿、审稿专家库。二是编辑部加强与高校图书馆、重点实验室、各大数据库的联系,及时沟通信息,获取支持,提升期刊引用、下载数量,逐步扩大期刊的学科领域影响力。

4.筹建联盟,组团集群化发展

尝试组建航天科技期刊联盟,走集群化发展道路。通过统筹组稿、约稿、审稿和专家库资源,统一编辑、统一校对,集约期刊资源,提高效能。探索以“互联网+期刊”模式,建立航天科技期刊云服务平台和数字出版平台,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国航天科技期刊体系。

5.实施激励,加强期刊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办好科技期刊的第一资源。通过建立对办刊人员的激励机制,对优秀期刊编辑部给予奖励和评优倾斜,提高编辑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举办科技期刊培训和交流活动,交流办刊经验,学习外部先进编辑和管理经验。瞄准一流的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吸纳进入期刊的专家队伍和办刊队伍,加强专家对期刊出版、组稿方向及编辑部工作的技术指导;加强编委后备力量建设,鼓励年轻活跃、有办刊热情的青年骨干进入编委会。

四、结束语

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是实现航天强国建设战略目标和“两个世界一流”建设的客观需要,必须对照航天强国建设需求和国家一流期刊标准,对照科技期刊的使命定位和科技创新需求,针对短板和不足,从培育优秀稿源、提高内容质量、培养办刊队伍等方面,制订措施,综合施策推动航天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助推航天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稿源一流影响力
关注一流学科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6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
记者摇篮(2018年9期)2018-12-17 07:57:18
天才影响力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40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9
浅议科技期刊稿源的可持续经营
传播与版权(2016年4期)2016-03-28 09:29:48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创办中文学术期刊《新能源进展》的几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