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一个时代的光彩开端

2023-04-28 08:46刘勃
视野 2023年7期
关键词:公输墨家墨子

刘勃

《史记》写孔子,有《孔子世家》,相当详细地介绍了孔子一生。关于墨子,则只在孟子和荀子的传记后面,附了这么一句话:“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墨子的主张,司马迁只介绍了六个字,“善守御,为节用”,没有大家最熟悉的兼爱。

墨子出身大约比较卑微。说到孔子,有关于孔子祖上有多高贵的传说,墨子的祖宗是谁,却向来无人提起,可见没什么可夸耀的地方。《墨子·贵义》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墨子到楚国去,游说楚惠王。楚惠王表示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实行墨子的主张。这当然是婉拒的客气话,后来楚惠王派了穆贺见墨子,倒是说了实情:您的见解诚然很高明,但我们楚王是“天下之大王”,恐怕会认为您的主张是“贱人之所为”,所以不能实行。墨子当然不服,回应说:听取建议的时候,只看是否可行罢了。譬如服药,一把草根如果疗效好,天子也是要吃的;农民的出产,加工成丰盛的祭品,也可以用来祭祀上帝鬼神。可见即使是“贱人”,往高里比可以比作农民,往低里比可以比作草药,难道我还不如一把草根吗?

从这段对话看,楚惠王和穆贺都把墨子看作“贱人”,墨子也承认自己是“贱人”。贱是社会地位低下的意思。结合墨子“一草之本” 的比喻,倒真应了今天的说法,他是草根阶层。

墨子生活的时代,史料残缺特别严重。但可以做个大致的判断:墨子这辈子,见识了许多大新闻。战争与动乱,构成了墨子青少年时代很重要的记忆。有学者概括说,儒家代表士阶级的上层,墨家代表士阶级的下层,这是极有眼光的看法。

以儒者的身份,排队等官做,墨子等到公元后恐怕也轮不到;墨子选择了自己做领袖,把大批下层士人乃至庶人团结起来,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拥有强大的行动力甚至武装力量的社会集团,这就可以直接引起各国国君和大贵族的重视了。应该怎样游说国君,墨子精心做了预案。

墨子到列国游历,魏越问他:“见到四方的君主,您会优先提什么建议呢?”墨子说:“我会根据这个国家具体情况,指出他的当务之急:国家昏乱,就告诉他们尚贤、尚同;国家贫穷,就告诉他们节用、节葬;国家喜好声乐,沉湎于酒,就告诉他们非乐、非命;国家荒淫、邪恶、无礼,就告诉他们尊天、事鬼;国家喜欢掠夺、侵略、凌辱别国,就告诉他们兼爱、非攻。”

显然,这是墨子最重要的思想,往往也被称为墨家的“十大主张”。墨子说:仁德的人的工作,就是为普天下的人谋福利,为普天下的人除祸患。这应该被看作是普世的,对人民有利的就实行,对人民不利的就停止。那么,墨子对利的理解是什么呢?就是民众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可能损害到这一点的事,都不要去做。具体说,以下这些追求都是不值得的。

不值得之一,是物质享受。统治者一追求物质享受,人民负担就会加重,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辞过》等篇, 都批判这个问题。“辞过”是告别过错的意思。里面讲了宫室、衣服、饮食、舟车、蓄私五个问题。他所谓的“利人”,诉求是人作为 “物”的价值要被重视,而不是人作为“人” 的尊严要被尊重。

不值得之二,是死后世界。厚葬久丧的问题,也是儒家和墨家争论的焦点之一。儒家理论也是反对厚葬的,但和墨家主张的节葬是两个概念。儒家的反厚葬,是说每个社会等级都有相应的丧葬标准,等级高标准也高,等级低标准也低,不应该超过这个标准。墨家主张的节葬,按照古人的观点,却真是俭薄到极点了:衣服三件, 棺木三寸厚。死者既已埋葬,活着的人就不要长久地服丧哀悼。

不值得之三,是文化娱乐。墨子所谓“非乐”,乐是音乐的意思,也是快乐的意思。非乐是不听音乐,也是不要娱乐。对音乐的态度,是墨家和儒家争论的另一个焦点。儒家对音乐极重视,有学者甚至认为,从文化渊源上说,儒家就出自西周的乐官。《史记·乐书》说:音乐,从个人修养说, 可以培养你的正义感;从调整社会关系说,可以区别人的等级。

墨子反对音乐,照例还是从成本-收益着眼:铸造乐器很花钱,演奏乐曲要用人,欣赏音乐要花费时间。总之,为了听音乐,不知道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不值得之四,是科学探索。《墨子》书里,和工程技术有关的内容是不少的,也有些观察自然界的发现。但科学和技术是两回事。技术强调有用,能解决具体的问题;科学在于求真,关心物质世界的规律和本质,是否有用,往往暂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而墨子是特别关心有用的。

世上的不值得,当然不仅以上这些,但结合上面内容,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墨子的基本逻辑:他关心的一是吃饱穿暖,二是增强国防。舍此而外,一切追求都是多余的。

在战国时代,墨家的学说深受欢迎,以至于孟子要感叹“杨墨之言盈天下”,韩非子要说儒家和墨家是“世之显学”。

而墨家组织,也取得极为快速的发展。也正是因为组织的力量,墨家才有了倡导“非攻”的底气。

反对战争的立场,中国比西方可是鲜明多了,这简直可说是中国文化的基调——当然,这也不影响中国这片土地上,有频繁而残酷的战争。

所以,墨家“非攻”这个主张,本身并不算很有特色。那么,为什么只有墨家的非攻,最令人印象深刻呢?

《墨子·公输》讲了墨子救宋的故事,叙述很有民间故事的风味,也许更适合当寓言而不是事实看待。但作为一個寓言,它确实信息量很大,内涵也很丰富。三篇《非攻》的主要观点,都包含在这个故事里了。

墨子救宋的第一个环节,是去劝阻公输般,两个人讨论的核心,是发动战争是否正义的问题。

墨子采用的办法,是先请公输般杀一个人,公输般拒绝后,就提醒他:“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这里墨子指出了一个问题:即使是不愿意做小坏事的人,可能做大坏事却不觉得有什么道德障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距离感:对公输般而言,亲手杀一个人,那种罪恶的感觉是直击内心的;但你发明了武器在前线杀死很多人,你也要负责任,却需要墨子提醒,公输般才无法回避。

墨子向公输般强调的另一个要点是:宋国是没有罪的,所以楚国攻打宋国不正义。

在另外一些辩论中,墨子对战争的性质作了区分:邪恶的战争叫作“攻”,正义的战争叫作“诛”,如商汤伐桀,周武王伐纣,都是“诛”。墨子只反对攻,不反对诛。

有人对墨子这种态度是盛赞的,认为他最早区分正义的战争和不正义的战争,是一大贡献。其实,一来墨子肯定不是最早做这种区分的人,看《左传》里的记录,各国围绕着战争所做的各种外交争论和宣传,就知道战争正义不正义,他们脑子里都是有清晰标准的;二来,支持正义的战争,对人的心态所发生的影响,是好是坏也很难说。

这一层,庄子看得比墨子透彻,他说:“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为了追求正义而想消除战争,才是战争的根源。

(摘自《作家文摘》)

猜你喜欢
公输墨家墨子
墨子·公输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墨学研究——朱传棨著《墨家思想研究》序
一方汉字 几点墨彩——访汉字彩墨家周泰宇
公输刻凤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公输刻凤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