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成,马关润,肖 兵,周 华,赵明珠,白学慧,李锦红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瑞丽 678600)
我国小粒种咖啡栽培品种主要是卡蒂姆系列品种:Catimor7963、P4、T5175、T8667、PT、德热 3号,品种极为单一,遗传基础狭窄[1]。该系列品种在我国种植时间接近30 年,随着种植时间延长、抗性退化和锈病生理小种分化等原因,该系列品种均出现感锈现象,且该系列品种在品质提升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而波邦、铁毕卡、瑰夏等系列品种在品质提升方面具有较大潜力,但高感锈病、产量低、易受天牛危害,不易大面积推广种植。为解决当前咖啡品种选育所面临的“抗锈不优质”与“优质不抗锈”的矛盾,选育出抗锈、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势在必行。本研究从咖啡品种的源头出发,经品种比较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等多年试验工作,选育出优质、抗病、高产的咖啡新品种德热4 号,完成新品种审定工作,为咖啡产业提供了优质品种资源,现将研究结果和栽培技术要点报道如下,以期为咖啡育种及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2011 年9 月27 日,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从葡萄牙热带研究所(IICT)咖啡锈病研究中心(CIFC)引进育种材料SL1-Sarchimor,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区域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完成育种程序,命名为德热4 号。
以卡蒂姆7963 为对照品种,2012—2016 年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品比试验,2017—2021 年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I)、芒市(II),保山市隆阳区(III),临沧市云县(IV)和普洱市江城县(V)的3 个生态类型区5 个试验点进行区域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
德热4 号咖啡植株矮生紧凑,冠幅、茎粗、株高、一级分枝对数、最长一级分枝长度中等,最长一级分枝节数多;嫩叶呈浅绿色,成熟叶呈绿色,椭圆形,叶尖尾尖形,叶缘浅波浪形,叶面光泽;节花朵数 20~40 朵,单节果数 29~48 个;成熟果实红色,果脐点状突出,纵径1.71~2.04 cm,横径1.19~1.38 cm,侧径 1.06~1.26 cm;种子长椭圆形,纵径 1.31~1.59 cm,横径 0.77~0.97 cm,侧径 0.45~0.58 cm。初花期2 月下旬至3 月上旬,盛花期3 月下旬至5 月上旬,末花期6 月上旬;果实成熟期11月上旬至次年2 月中旬,生育期201~215 d;定植后第3 年进入盛产期。
经品比试验、区域性试验和生产试验,对德热4 号的抗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其抗锈类型为高抗(HR)。
商品豆颗粒均匀,形态、气味正常,呈蓝绿色;粒度0.79 cm、生豆密度768 g/L,缺陷豆率6.77%,鲜干比为 4.63;产量 215.07 kg/667 m2,出米率为81.2%,千粒重211.33 g。
干豆蛋白质含量12.9%,粗脂肪含量10.95%,总糖含量9.35%,粗纤维含量21.92%,水浸出物含量 36.82% ,总黄酮含量 6.13% ,咖啡因含量1.08%。香气好,果酸、苦味、回甘性均较强,浓厚度好且杯品风味足。
德热 4 号投产前 3 年(2015—2017 年)咖啡豆平均产量214.07 kg/667 m2,较对照品种卡蒂姆7963 低 7.16%;投产第一年(2015 年)咖啡豆平均产量188.55 kg/667 m2,较对照品种卡蒂姆7963 增加46.59%;投产第二年(2016 年)咖啡豆平均产量233.83 kg,较对照品种卡蒂姆7963 低10.06%;投产第三年(2017 年)咖啡豆平均产量219.85 kg/667 m2,较对照品种卡蒂姆7963 低27.49%(表1)。
表1 德热4号品种产量比较结果 kg/667 m2
在抗性表现方面,德热4 号病情指数2015 年为0.98,2016 年为1.09,抗锈类型为高抗(HR)(表2)。
表2 德热4号田间自然感病抗锈性鉴定结果
在试验点I、试验点II、试验点III、试验点IV、试验点V,德热4 号3 年干豆平均产量分别为188.07、169.90、229.51、160.11 和 209.94 kg/667 m2,多年多点平均产量为191.51 kg/667 m2,比对照品种卡蒂姆7963 高8.54 %。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显示,德热4 号优于对照品种卡蒂姆7963(表3)。
在抗性方面,田间自然感病抗锈性鉴定试验表明(表4),德热4 号抗锈类型为高抗型(HR),多点2 年测定病情指数在0.08~1.99,平均病指为0.68;对照品种卡蒂姆7963 抗锈类型为中抗型(MR),多点 2 年测定病情指数在 27.50~45.43,平均病指为38.25。
表4 德热4号区域性试验抗锈性鉴定结果
在试验点I、试验点II、试验点III、试验点IV、试验点V,德热4 号3 年干豆平均产量分别为160.51、151.06、207.03、119.27 和 186.33 kg/667 m2,多年多点平均产量为164.84 kg/667 m2,丰产期多点平均产量233.33 kg/667 m2,比对照品种卡蒂姆7963 高 7.71%(表 5)。
表5 德热4号生产性试验干豆产量 kg/667 m2
在抗性方面,田间自然感病抗锈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表6),德热4 号抗锈类型为高抗型(HR),多点 2 年测定病情指数在 0.00~0.97,平均病指为0.28;对照品种卡蒂姆7963 抗锈类型为中抗型(MR),多点 2 年测定病情指数在33.36~36.38,平均病指为35.08。
表6 德热4号生产性试验抗锈性鉴定结果
在云南普洱、临沧、保山、德宏等小粒种咖啡适种区均可种植。此外,要求年均温19~21℃,≥10℃的积温大于6 800℃,绝对最低温度在1℃以上,最冷月均温度≥11.5℃,海拔高度1 500 m 以下,年降雨量≥1 100 mm,或年降雨量≥700 mm 且具有灌溉条件。土壤以肥沃、疏松的壤土为好,适宜在排水良好、土壤pH 值6.0~6.5、坡度小于25°的缓坡地或台地种植。
4.2.1 育苗
采用种子催芽,营养袋育苗。种子用清水浸泡24 h,然后均匀播于沙床,播后覆盖厚度1.5~2.0 cm 的细沙,再加盖塑料薄膜或遮荫网。待子叶展平即移苗,幼苗栽于营养袋中央,深5~6 cm,不可弯根,而后将土轻轻回填压实,淋足定根水。
成活后每 3~4 d 淋水一次,幼苗长出 2~3 对真叶时施水肥,1~2 个月追肥一次;幼苗初期荫蔽度为 80%,3 对真叶期荫蔽度 60%,5~6 对真叶期荫蔽度40%。幼苗生长到6~8 对真叶时,在阴天或雨天全部揭开荫棚,以增强其适应能力。
4.2.2 整地
植前2 个月挖好定植沟(宽60 cm、深60 cm),植前1 个月内施底肥(株施农家肥10 kg、磷肥0.2 kg),回填表土。
4.2.3 定植
株距1.2~1.5 m,行距2 m。选择生势健壮、4对真叶以上、无分枝、无弯根的种苗,在雨季来临后、立秋前定植;定植穴放入20~30 g 复合肥,覆土后定植种苗。植后浇透定根水,并覆盖根圈。
4.2.4 种植荫蔽树
定植前2~3 个月在咖啡行间种植荫蔽树,如木豆、三尖叶猪屎豆等;也可采取复合栽培,主要模式有咖啡+橡胶,咖啡+澳洲坚果,咖啡+铁刀木等[3]。
4.2.5 土壤管理
定植当年,在雨季结束后用覆膜进行覆盖。植后第2 年起,每年或隔年在雨季结束后对咖啡行间进行翻耕改土,翻耕深度15~25 cm,翻耕带距咖啡茎基20~30 cm。幼龄树行间间作以豆类作物为主的矮杆作物或绿肥;咖啡生长季节对树盘及时中耕除草。
4.2.6 施肥管理
定植当年:8 月施尿素 1 次,株施 0.02 kg;9 月施复合肥1 次,株施0.03 kg。采用沟施(距苗木10 cm),施肥后覆土。
定植第2 年:1 月份株施有机肥3 kg,混加钙镁磷肥 0.1 kg;6 月、7 月各施 1 次尿素,株施 0.03 kg;8 月、9 月各施复合肥 1 次,株施 0.05 kg;11 月施硫酸钾1 次,株施0.05 kg。沿滴水线沟施,施肥后覆土。
投产后:1 月份株施有机肥5 kg、混加钙镁磷肥 0.1 kg;6 月、7 月各施 1 次尿素,株施 0.07 kg;8月、9 月施复合肥 1 次,株施各 0.08 kg;11 月施硫酸钾1 次,株施0.1 kg。沿滴水线沟施,施肥后覆土。
4.2.7 修枝整形
在株高1.6 m 时截顶,以促进一分枝和二分枝的生长,并及时修除重新萌发的顶芽。果实采收半个月后,及时修除枯枝、病虫枝、下垂枝、纤弱枝、徒长枝和衰老枝。
4.2.8 病虫害防治
沙床育苗期重点防治立枯病,苗圃期重点防治炭疽病等叶部病害。定植后前3 年主防咖啡旋皮天牛和木蠹蛾,采用药剂涂干、喷干防治,5—7月进行。成龄咖啡园主防咖啡灭字脊虎天牛,采用药物喷干防治,4—9 月进行。收果后修除病虫害枝干集中烧毁,清除咖啡园周围野生寄主,监测防治咖啡粉蚧和腊蚧。
4.2.9 除草松土
保持咖啡带营养面清洁,做到有草必除;雨季结束时进行全园浅松土。
4.2.10 果实采收
及时采收全红果。